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上)

已經發布,本文作為下篇,將繼續講述18世紀到21世紀鑽石切割發展史,思考每個鑽石加工工具轉變背後的意義……


格魯吉亞時期

1714年–1837年

GEORGIAN PERIOD


1725年,在巴西發現第一批鑽石礦,鑽礦的發現使得鑽石出品量增加。此前鑽石基本只供給歐洲貴族,此後,貴族外的一小部分人也擁有了鑽石。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brilliance


侯爵夫人型Marquise Cut

『18世紀中期,法國國王路易十五世委託宮廷珠寶匠按照他情婦de Pompadour侯爵夫人的唇形設計了一顆鑽石。這個切型被稱為侯爵夫人型,又稱欖尖型。』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Capetown Diamond Museum

18世紀末期,粗磨機、蒸汽驅動粗磨機和電動鋸的發明,給鑽石切割技術帶來了革新,從而使切割師可以塑造出更圓潤,更明亮的鑽石。


維多利亞時期

1837年–1901年

VICTORIAN ERA


在19世紀,歐洲中產階級的崛起使得鑽石被廣泛認知。由於需求增加,再加上19世紀中葉巴西供應減少,導致鑽石價格再次上漲。

在上篇中有提到,鑽石貿易主要集中在印度,但直到19世紀中後期,人們在南非發現了鑽礦,掀起了鑽石熱潮,鑽石切割也逐漸成為現代產業。戴比爾斯礦業公司在當時擁有這些礦山。


老礦式切割Old Mine Cushion Cut

老礦式切割,又稱為枕形切割,由帕魯茲琢型演變而來。這種形狀是現代明亮式琢型/明亮式切割的前身,老礦式切割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切型。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brilliance


老式歐洲型Old European Cut

和老礦式切割一樣,老式歐洲型的冠部有58個刻面,且輪廓更圓潤。它也是現代明亮式切割的前身之一。老式歐洲型鑽石的刻面是厚三角形,而現代明亮式鑽石的切面更薄。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Capetown Diamond Museum

19世紀70年代中期,老式歐洲型鑽石開始盛行,這種切型一直流行到20世紀30年代。


過渡切割型Transition Cut

1870年,美國鑽石切割大師Henry Morse發明了過渡切割型(又稱美國型)。他是第一個追求鑽石切割美感的人,並且,他的切割方式與傳統的方式截然相反。

傳統的切割方式是在切割的過程中儘量減少浪費原石,而Henry Morse為了讓鑽石呈現出更令人心儀的形狀而捨棄掉一部分的鑽石毛坯。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soho jewelers

同年,Henry Morse和 Charles Field創造了在鑽石切割史上的重要事件,他們發明了打磨機(bruting machine),並於1874年和1876年在英國和美國申請了蒸汽驅動打磨機的專利。

第一臺電動打磨機 (electric bruting machine)誕生於1891年,這項發明意味著圓形明亮型鑽石開始有了商業價值。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Antique Jewelry University

1900年,美國的一個比利時移民發明了電動鑽石鋸。它使切割師能更準確地加工毛坯鑽石,減少切割時產生誤差。

南非的新技術和原石的湧入,使切割作坊迎來了黃金時代。毛坯鑽石機械切割機的穩定供應將傳統的鑽石切割工藝轉變為現代工業。


愛德華時代-早期裝飾藝術時期

1901年–1925年

EDWARDIAN ERA – EARLY ART DECO PERIOD


『1919年,比利時寶石學家和數學家馬歇爾•托克夫斯基(Marcel Tolkowsky)得出了一組數學公式,用於確定鑽石各切面角度和比例,使鑽石能最大程度的反射光和表現最佳的亮度。這個切割方式要在鑽石上切割出58個刻面,也就是著名的“理想切型(Ideal cut)”。』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Capetown Diamond Museum

馬歇爾•托克夫斯基發明的理想切型考慮到了明亮度和火彩,相比運用先進的計算機化功能所實現的現代鑽石標準,這套公式沒有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加持,有一定侷限性,但在當時仍算是一項巨大的行業突破,為所有由圓形明亮式切工發展出來的切工方式和標準奠定了基礎。理想切型不久後便成為行業的標準切型,但此後也還有其他很多切型受到人們喜愛和追捧,例如圓形老式歐洲型。訂婚時送鑽石戒指這一形式在這個時期流行起來。


阿斯徹型Asscher Cut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isadoras antique jewelry

1902年,荷蘭大師級鑽石切割師Royal Asscher鑽石公司的Joseph Asscher發明了阿斯徹型,這是世界上首個獲得專利的鑽石切型。經典的阿斯徹型鑽石是正方形的,就像矩形的祖母綠型鑽石。

這種切型在20世紀20年代非常流行,受到當時許多名流追捧。

『1968年,伊麗莎白·泰勒的丈夫Richard Burton送了她一枚阿斯徹型鑽石戒指,這顆大克拉鑽戒猶如一顆糖果,有人說它的閃耀程度遠遠超越了圓形切割的鑽石。』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estate diamond jewelry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有一枚阿斯徹型水滴鑽石胸針,這枚胸針光方鑽重量就達到了63.6克拉。』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pinterest


長階梯形琢型Baguette Cut

儘管長階梯形琢型是在15世紀中期以前發明的,但直到1912年,卡地亞珠寶才將長階梯形琢型鑽石重新引入到現代。這種形狀的鑽石在裝飾藝術時期大受歡迎。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brilliant earth


祖母綠型Emerald Cut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Capetown Diamond Museum

祖母綠型鑽石切割是最早的多刻面鑽石切割,位居尖琢型切割和桌型切割之後,排名第三。並於1940年代標準化。


摩登時代-千禧時代

1940年–2000年

MODERN FANCY —THE MILLENNIUM AGE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明亮切割型取代了老式歐洲型和過渡切割型。

1947年,戴比爾斯打出了一句世人皆知的鑽石廣告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使得鑽石在全世界都廣受追捧。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Capetown Diamond Museum


橢圓形切割型Oval Cut

橢圓形切割型鑽石在歷史上都有記載,其中最有名的是傳說中的Koh-i-Noor鑽石,它作為眼睛鑲嵌在印度教女神雕像上。1310年,土耳其人偷走了這顆鑽石。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rockher

20世紀60年代初,Lazare Kaplan創造了現代橢圓形切割型,這是一種有58個刻面的現代明亮式切型。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日本通過開展鑽石研究開發了儀器 - Firescope。Firescope可以對鑽石的所有57個刻面進行光性能分析,讓切工設計朝“完美”目標更進了一步,鑽石的明亮度和火彩也因此得以提高。自那以來,又有許多切工標準被設計出來,不過那時切工分級不考慮克拉重量、顏色和淨度這三個因素。大多數切工標準都只是以工藝因素評定切工等級,尤其是對稱性和拋光品質的評級。


雷地恩明亮型Radiant Cut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Capetown Diamond Museum

1977年,Hentry Grossbard創造了雷地恩明亮型。當時,他是紐約的切割師,並立志要用當時流行的現代圓形切割方法來做方形切割。 最初雷地恩明亮型鑽石冠部有70個刻面,但Grossbard最終減少為66個刻面。


公主型Princess Cut

現代的公主切割型鑽石呈方形,是當今圓形明亮型鑽石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與主流觀念相反,公主型不是由雷地恩明亮型演變而來,而是全新的刻面樣式。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Capetown Diamond Museum


千禧型(Millennium Cut)

千禧型鑽石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1000個刻面,這是由Rogerio Graca首創於1999年左右,新世紀之初,而被命名為“千禧切割”。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Gem society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Gem society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Capetown Diamond Museum

從尖琢型,到單多面形切工、馬沙林式切工、老礦工切工、老式歐洲切工,再到當代的鑽石切工,能工巧匠們步履不停地發明著新切工,力求能夠完全展現鑽石之美。但舊時代切工設計受制於當時二維成像和數學構圖的技術侷限,都只考慮了檯面和16個主刻面,包括著名的由馬歇爾•托克夫斯基當時所提出的 “理想切工”在內的切工設計。而在當代,隨著計算機和3D建模技術的發展,鑽石切工計算的準確已經達到了全新的高度。

從20 世紀 90 年代 ,全自動鑽石切工測量儀器創造了鑽石切割技術的再次革新。1992年,Sarine鑽石科技集團推出了第一代DiaMension®切工比例儀。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提供鑽石比例數據的計算機化和自動化測量設備 。它採用了高清數字化攝像頭,能夠精準製作鑽石的 3D 模型。後續市面上出現的坯鑽/成品鑽比例儀還包括以色列Sarine公司的DiaScan®、美國OGI公司的Diavision等。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除此之外,在漫長的鑽石切割發展史中,由於當時的切割師準確的規劃鑽石切割方案,無法直接的看到毛坯原石的內部的結構和瑕疵的形態等,早期的鑽石切割基本只能憑藉切割師的經驗和運氣,往往造成鑽石原石的損失(因鑽石壓力/張力所致),無法獲取坯鑽的最大價值。

1995年,Sarine DiaExpert™問世,它改變了毛坯鑽石設計的方式,配合Sarine Advisor™軟件,成為全球鑽石加工商規劃坯鑽的最佳利器。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2009年,Sarine發佈了被業界稱為“鑽石的時光機”的Galaxy™設備,Galaxy™對於鑽石來說,就像X-Ray能把人體內部的骨骼都呈現出來一樣。在不破壞坯鑽的情況下,可以繪製出胚鑽內部瑕疵結構、位置的3D圖像,鑽石加工商由此可以精準地設計最佳切割計劃。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20世紀初的切割技術,不得不提到激光。1917年,Albert Einstein為激光技術打下了理論基礎。直到1960年,Theodore H. Maiman操作了第一臺激光設備,後來世界各地的眾多行業在其作業開始了激光技術的應用,當然也包括鑽石行業。

2005年,Sarine研發了第一代激光鑽石切割和塑型系統Quazer®。而如今的第三代Quazer®已然是全球最先進的高精度綠色激光鑽石切割和塑形系統之一,可以降低鑽石破損風險,儘可能的規避人為誤差,集高生產力和盈利能力、低斷裂風險和靈活切割特點於一體。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由於切割設備以及鑽石比例檢測工具的改進與革新,使鑽石切面的比例角度等都更加精細化,鑽石們都“華麗變身”。舉個例子,下圖中左邊為舊式工具加工的梨型鑽石,右邊為利用現代儀器加工的梨型鑽石,同樣切型的鑽石,不一樣的美感。工具的升級帶來了鑽石切工的變化,鑽石光性能和美力度都有肉眼可見的提升。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Antique jewel 左 Jonathan's fine jewelers右

也因為幾個世紀切割理念和技術的積澱、現代鑽石設計者的智慧、現代工匠們的技藝以及現代儀器的能力和精度,市面上出現了各種花式切割,鑽石的切型層出不窮、越發豐富。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exporters india

1300-2020,跨越7個世紀的鑽石切工發展史(下)

corey egan

而今,關於鑽石切割發展的故事還在繼續,未來將會發生什麼我們無從知曉。但創新是第一生產力,未來需要我們共同探索和努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