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人修辭手法的判斷及運用

今天,繼續和同學們講講擬人修辭手法的判斷及運用。

通過例句分析,把握被擬事物的特點和所擬人格化描寫的內容,進而體會擬人的作用的練習,叫認識擬人句。這種練習的兩個突出特點是:一、通過實例認識擬人句的特點;二、從劃線的詞語體會擬人手法的好處。

例句:

燕子在屋簷下唱著歌,告訴人們春天來了!

這個句子把燕子當做人寫,賦於它人的語言、動作,所以它是擬人句。那麼應當怎樣通過實例認識擬人的作用呢?一般應按三步進行:

第一步,通過實例,先說說句中劃線詞的意思。“唱歌、告訴”都是人才具有的本質特點。

第二步,體會這些用來寫人的詞語在句子中描寫的是什麼事物。很明顯,是把燕子的叫,寫為“唱歌”,並進而賦予人的行為“告訴”。

第三步,分析這樣寫有什麼作用。把燕子的鳴叫擬人為“唱歌”,顯示出活躍的春意;而燕子在屋簷下意味著春天的到,這裡寫成燕子告訴人們,把春天到來的情感更親切、自然地表達出來。

這就不難看出,擬人的作用是:使句子描寫得更生動、更形象。

擬人修辭手法的判斷及運用

我們在認識擬人句的同時還要注意擬人與比喻的區別:

小鳥像歌唱家一樣在樹上喳喳叫。

小鳥在樹上歡樂地唱著歌。

以上兩個句子大致看起來有相似點,但仔細讀句子再分析,即可分清第一句是比喻。它拿“歌唱家”來比“小鳥”,有喻體,有本體,有比喻詞,比喻的特點分明。第二句是擬人,它把小鳥當做人來寫,有“歡樂”,有“唱歌”,賦於小鳥人的感情動作,動物與人交融在一起。因此判斷哪個是比喻句,哪個是擬人句,關鍵在於:比喻的重點是“喻”,是拿一種事物打比方,兩種事物有相似點,本體和喻體有主有從。而擬人的重點是“擬”,是把物當人寫。

擬人修辭手法的判斷及運用

接下來講講運用擬人,把事物當作人來寫有三個辦法。

第一個辦法是用一些本來是描述人的詞語來描述事物把動物、植物、自然現象、物體、稱呼等人格化。例如:

儘管小魚妹妹是那樣機靈,只悄悄地把頭露出水面來吹個小泡泡,可還是難以逃脫翠鳥銳利的眼晴。

第二個辦法是人跟動物植物等說適。人跟動、植物說話,就是認為它們能懂得人的意思,在這一點上把動、植物看做跟人一樣。例如

雞看見我來了,就使勁往外擠,“咯咯”地叫著,用嘴啄著木板,好像說:“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我說:“你們先等一下,我打掃完了,就放你們出來。”

第三個辦法是直接把事物變成人。不把它們當做事物看待,而是當做人看待,變得和人一樣有思想、有感情,能說話能行動,和人一樣生活。例如:《小貓釣魚》、《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童話或者寓言故事。這些作品通篇都採用擬人的方法描述,把他們拍成電視,就是動畫片,孩子們最喜歡看了。

擬人修辭手法的判斷及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