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間接性躊躇滿志,誰來替你努力?


2019已經走到尾聲,不知各位小夥伴們年初的計劃進行的如何,目標又完成了幾個?雖說這麼問實在扎心,但因為自控力不足導致的間接性躊躇滿志實在讓大家苦不堪言,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就是個廢廢,什麼都做不成?

很多人覺得自己計劃完不成,拖延,生活中養成種種惡習的根源在於自制力不強,以為增強了自制力,一切問題就能迎刃而解——這個想法是錯的,自制力並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

什麼是自控力

自控力,我們經常會在書上看到的詞語。一些成功的人士的傳記都在講述擁有自控力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考研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的誘惑,在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展現自己的自控力,不能讓自己被慾望牽著鼻子走。

自控力,主要體現在”控“字上,它區別於”自制力“,兩者卻又密不可分。自控,可以理解為自我控制,對外界誘惑及自身行為習慣的一種控制。缺乏自控力,就不會形成良好的習慣行為,嚴重點會因為抵擋不住外界誘惑,走上犯罪道路。自我的控制,通過調節自我的心態,增強自我的意志力來提高。沒有自控力,就沒有好的習慣;沒有好的習慣,就沒有好的人生;最易幹成大事的是那些能掌控自己的人。缺乏自控力卻在妄談成功,就像盲人在談論顏色。

學霸也受著自控力不足的困擾

故事主人公叫Tal,是哈佛大學心理系大三的學生,同時也是學校壁球隊的主力。他每天很早起床去跑步,然後去學校,一天的課程結束後,他會去球場和教練進行常規訓練、打比賽,在此之後,他會去健身房健身,然後回家,做作業,看書學習,睡覺。日復一日,從不間斷。於是大家紛紛認為Tal童鞋是一個高度自律的學霸。Tal童鞋也是這麼看待自己的,直到寒假到來。

作為學霸,寒假當然不會滿足於過過聖誕節,看看之前很火的天朝劇《NirvanainFire》(琅琊榜),Tal打算預學兩門下學期的課,完成一個ResearchProject,並且平均每天保持1小時以上的鍛鍊。嗯,結局喜聞樂見:Tal童鞋跪了,他唯一的成就是如願看完了Huge(胡歌)主演的這部大作,哦對,還胖了四斤。啥,你問學習研究和鍛鍊呢?Tal只在頭兩天看了10頁書,加起來鍛鍊了一個小時而已。

看到這裡我知道有人要跳出來說:“不!這不是真的!學霸辣麼自律,寒假計劃怎麼會失敗?!一定是你瞎編的!”

對,如你所見,我瞎編了25%的部分,但那僅僅是具體的失敗細節,事實仍然沒有變化——Tal童鞋的計劃的的確確泡湯了。不信你看,下面是他的原話。

我等不及沒有壁球的自由,以專注於我的學習,追上閱讀、寫作的進度。寒假來了,我不用再進行(壁球)訓練了,但與高效學習相反,我反而效率變低很多。

Tal用親身經歷證明了,在寒假計劃這種事上,學霸和普通人其實有著同樣的困擾。有人會說Tal是個例,但不是的,很多學霸也會面臨在家睡到中午起不來,學習計劃遲遲無法落實的問題。

當然,還是有人會舉手,說不對啊,我就認識那種寒假計劃很充實,還全都落實了的學霸!對,沒錯,我們姑且把這樣的人稱之為“成熟體學霸",把前面那些計劃泡湯了的稱為“幼年體學霸”。在你們見到的那些學霸裡,相當一部分仍處於“幼年體”,仍會和普通人一樣,受到自控力和拖延症的困擾。那麼問題來了,“幼年體學霸”是如何成長為“成熟體學霸“的呢?

雖然計劃泡湯了,學霸畢竟是學霸,很快展現出了他與普通人的區別:

普通人是這樣的:計劃失敗->沮喪->罵自己一頓->制訂新計劃->繼續失敗

學霸是這樣的:計劃失敗->沮喪->罵自己一頓->深度思考計劃為啥失敗->改善問題->制訂新計劃

當然新計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失敗之後,學霸會重複上述流程。久而久之,新計劃中失敗的越來越少,成功的越來越多,學霸也實現了幼年期到成熟期的進化。那麼為啥計劃會失敗呢?明明學霸們平時是擁有高度自控力的,難道到了寒假自控力會失效?這就要說到自控力的假象了。

自控力的假象與真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高考前是自己學習力和自控力的巔峰,那時候每天都要做好多題,學到很晚,但第二天還是精神抖擻,繼續奮戰;上了大學之後,時間寬裕了,反而變得懶散了,沒有之前學習的勁頭和毅力了,到了假期更是懶得一發不可收拾,熬夜看劇、晚睡晚起、暴飲暴食那都是家常便飯。難道時間越寬裕,自控力就越薄弱?這顯然不科學。那就是因為時間越寬裕,我們越容易懈怠和墮落?但這是結果,並不是原因。我們以為自己的自控力曾經很強,上大學後變弱了,放假後則因為懈怠愈發孱弱——這其實這個假象。那真相是什麼?

1.保證我們高效運轉的其實是習慣,而不是自控力。

想想在高考之前的那種緊張的學習氛圍裡,我們被動的養成了很多習慣——每天規律的上課、自習、吃飯和睡覺,我們目標明確——每個月、每個星期乃至每天覆習什麼,老師們都替我們安排好了。這些我們習以為常,就像你每天早上起床都會自動去刷牙一樣自然(說不刷牙的你走開!)

你想想想你起床後刷牙的過程:穿衣服(好吧我知道有人不穿),拿起杯子和牙刷,走到衛生間,接水,擠牙膏,開始刷。即使你可能還睡眼惺忪,但這一套流程你仍然能精確無比、毫不費力的執行下來。這個過程需要一丟丟的自控力嗎?基本不需要對不對?

所以高中的那些學習,其實並不需要太多自控力。而當你進了大學,課程安排變得自由了,你喪失了那些被動習慣,開始自己規劃學習和生活時,才是需要自控力的時候。而此時,很多人不得不面對第二個真相:

2.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

很多人不知道,自控力和肌肉力量一樣是有限的。這個結論被大量的心理學實驗證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桌上昨天新買的一大堆零食,雙十一淘寶主頁玲琅滿目的商品,男神胡歌的新劇又開播了……我們要反覆抵抗這些誘惑才能專注於那些重要的目標,比如學習和減肥。每拒絕一次誘惑,你的自制力就消耗一分,如果面臨的誘惑太多,總會有一個時刻,我們會累到無力抵抗,任由暴飲暴食、刷爆淘寶、熬夜看劇這些行為支配我們的生活。

當然現實沒有那麼可怕,肌肉痠痛過兩天會恢復,自制力嘛,你睡個好覺也能迴歸正常。有意思的是,不同人天生力氣不一樣,自制力強弱也不一樣,自制力超群或是弱到掉渣的,在人群中都佔很小的比例,大多數人都處在中間那個狀態——不好也不壞。

學霸並不就是那群天生自制力超群的人。自制力也的確是可以鍛鍊的,但無論是校園裡的“成熟期學霸”,還是社會里的精英人士,其高效的學習和生活,並不像我們往常以為的那樣,依賴於強大的自制力,而是得益於後天構建起來的習慣體系。

如何利用我們有限的自制力,去構建這樣一套體系?要知道構建習慣體系,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原因有兩個:

1.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有一個看不見的敵人在阻撓我們的行動,

2.很多人不知道,習慣背後的原理。

看不見的敵人

很多人都想要減肥,想要健身,但大多數人的狀況是:決定要減肥或健身後,制定了詳細的計劃,買了一堆裝備,辦了幾千塊的健身卡,卻在去了不到三次後,將這些東西都束之高閣。

為什麼建立一個鍛鍊的習慣這麼難呢?因為太多人不瞭解習慣背後的原理,更重要的原因是,太多人太急了,太想在短期內看到顯著的改變。我們之所以天生短視,喜歡即時的反饋和滿足感,是因為大腦裡,住著一個看不見的敵人在搗亂。首先你得意識到它的存在,然後才能戰勝它。

在幾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還茹毛飲血的時候,資源稀缺,吃了上頓沒下頓,大腦需要持續的分泌化學物質,它們促使人們去尋找並攝入食物,熱量越高越好,把自身的脂肪儲存的越多越好;如果不是這種機制,人類很可能存活不到今天。

可我們不是原始人,我們進化出了更高級的控制單元,所以我們學會了計劃,學會了為達成長期目標放棄短期利益。但原始的那部分大腦並沒有消亡,它依然在時刻爭奪著身體的控制權,促使我們孜孜不倦的尋求即時的滿足感。

所以你明白了嗎?為什麼在認真學習時,忽然會冒出“學這麼久了,看一集美劇吧!”的念頭;為什麼晚飯吃了不少,睡前還是管不住自己伸向零食的手;為什麼你打開手機想要背單詞,卻鬼使神差的戳開了微博;這些的本質都是原始大腦在作怪。

好了,看到這裡,你意識到敵人的存在了,即大腦的原始部分;你也意識到它慣用的伎倆——即時滿足感。但這還不夠,要打敗它,你得掌握科學的武器,也就是習慣的原理。

如何調整心態

1.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

真的,大家都是普通人,承認這一點沒啥可恥的。拿肌肉模型舉例子吧,建立習慣也好,培養能力也好,都跟鍛鍊肌肉是一碼事:你今天只能舉30斤的啞鈴,下週你最多舉35斤,你不能說明天我就要舉60斤。

同樣的,如果你之前從沒去過健身房,不要指望剛開始一週能去三次,更科學的計劃,是從一週去一次做起;如果你之前沉迷遊戲,一週打七天,不要指望明天就能戒掉它,科學一點的目標,是下週只打六天。

承認自己一口氣吃不成個胖子,敢於面對現實,也是成熟的標誌之一,不是嗎?《積極心理學》中的建議是:對於一般人,一個月能建立一到兩個習慣就很不錯了。不要太貪心,你真能做到,一年下來至少養成12個習慣,你能夠爆掉大多數人了。

允許自己失敗,允許自己休息。在考研中,如果你原來就是一個手機黨,那就接受這個事實,先從規定自己每天少玩一個小時的手機開始。同樣,你也要寬容自己的計劃失敗,今天沒有完成計劃,那就規定自己明天距離計劃的完成更進一步。不要因為這幾次的複習進度而喪失信心。

2.少一些苛責,多一些鼓勵

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太過於強調嚴格自律和自我批評,卻很少教我們如何鼓勵自己。太多人放棄改變,是因為在反覆的失敗後,用批評和苛責撲滅了自己內心的火種。

計劃失敗了,大多數人會羞愧,會痛苦,會責罵自己。但少有人去安慰自己,告訴自己“沒關係,你是個普通人,你總會有脆弱的時候”;少有人像鼓勵朋友一樣鼓勵自己,跟自己說“加油,還有機會,來!想一想下次怎麼可以做得更好”。

真的,在與慾望和弱點搏鬥的過程中,我們大多數時候是沒有隊友的,你只有自己給自己打氣。

嗯,有人擔心過多的自我安慰會讓自己鬆懈,所以更重要的一點,是行動。

3.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

無論你苛責還是鼓勵自己,最後引發改變的,是行動。想做什麼,現在就開始做吧,不要等到以後。90%的“明天再說”等於“明天就忘”。想看書的,今晚睡前就拿起來,哪怕只看一頁;想鍛鍊的,今天就蹦躂起來,哪怕只是一組4分鐘的燃脂訓練;想背單詞的,就從現在拿出單詞書或打開單詞APP,哪怕你只背了10個。

只要你做了,無論多少,你都是在行動,都是改變,而如上一點所說:再微小的改變,都值得褒獎。

就像雖然90%的人看了這篇文章,過兩天還是會忘記。但小編覺得,不要緊啦,大家都是普通人嘛,別苛責自己,至少這麼長的文章,你都快看完了,對不對?你還是很棒噠!而且看了這篇文章本身,就是“從現在做起”的體現啊!考研就是這一個個“從現在做起”的累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