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王石出書《我的改變》躊躇滿志,年輕人卻佛系養生混吃等死

69歲王石出書《我的改變》躊躇滿志,年輕人卻佛系養生混吃等死

網上有句話叫“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心一笑。

這不就是你我或者我們身邊一些熟悉的人的真實狀態嗎?

【01】你有什麼理由虛度時光?

一位朋友的小叔子今年36歲了。大學畢業至今從事的工作都沒超過半年。

理由很多:

辦公樓朝九晚五的工作太枯燥;

盤個店面做小生意?沒自由;

開網店?怕熬夜太累容易猝死;

幹快遞、送外賣?覺得沒前途……

於是,渾渾噩噩在家裡啃老多年,沒有一技之長不說,還落下了一身“富貴病”。

全家人為這個大學生的前途擔憂不已。他總是說:“道理我都懂,但是我不知道我想幹什麼,我也堅持不下去!”

像這樣沒有擺正心態和沒有正確的自我認知,連問題的核心在哪裡都不清楚的人其實不少。

69歲王石出書《我的改變》躊躇滿志,年輕人卻佛系養生混吃等死

最近有報道,69歲的王石最近出了新書《我的改變》,很好奇一個商業大咖是如何做到抽出時間來寫書的?

看了他的訪談後,才知道,人家已經把自律當成了本能。

按中國的算法,69歲可以說是年近古稀了。而王石分明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

離開萬科的王石一直在“折騰”人生:滑雪、登山、賽艇……他如今仍然維持在萬科的作息時間:

“6點起床、6點半開始運動,戶外運動是賽艇和滑雪、戶內鍛鍊是力量型的無氧運動。

鍛鍊後吃早餐,然後工作到晚上、再閱讀和做讀書筆記。一樣不落。

晚上12點入睡。

關於未來計劃,王石說:一是打造一個在國際上又影響力的中國民間品牌NGO。二是希望未來十年可以改變國內的飲食方式。

爺爺輩的王石尚且躊躇滿志,為力求突破再次出發,而年輕的人憑什麼還在理直氣壯地虛度光陰?

歌德說過:“人生至關重要的事是有遠大的目標和達到這個目標的雄心壯志。”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給人生設定好目標才能有進一步的執行力。

69歲王石出書《我的改變》躊躇滿志,年輕人卻佛系養生混吃等死

王石新書《我的改變》

【02】沒有方向的人生無法正確發力

如果說,年輕是一種可以任性消耗的資本,那麼,沒有目標和自律的能力才是迅速老去的致命傷。

王石告誡:“年輕人一定要有想好目標。只要有理想,任何困境都會成為你的財富。但在目標的選擇上必須很清楚。”

亞馬遜的老闆貝索斯就是個對自己非常嚴苛的人。

貝索斯說:“我每天的工作,是做少而精的決策,要是每天能做出三個明智的決策,那就足夠了。”

和印象中勤奮的企業家形象不同的是,貝索斯每天一天睡夠8小時。上午10點前基本不開會,比較費腦子的會,午飯之前開。比較困難的決定,下午五點之前就做。

這說明什麼?貝索斯有著良好的規劃能力和執行力可以讓生活高效而健康。

前陣子在籃球世界盃上被譽為“孤膽英雄”的易建聯,已經迎來職業生涯中的第18個賽季。

最近在被記者問到,在漫長的職業生涯裡,難道就沒有想到要懈怠的時刻嗎?

易建聯說:“無論打球、生活還是工作,所有人都一樣,需要一個目標,一個讓你去努力的方向。生活裡你必須有一個喜愛的事情,有一個充滿熱情的工作態度,這些讓你的生命更加美好,而不會虛度光陰。”

這才是易建聯籃球生涯的真實寫照。

人生沒有目標的話真的無從發力。目標不是說說就算的一時興起的口號,而是在午夜夢迴都想實現的心底的願望。

69歲王石出書《我的改變》躊躇滿志,年輕人卻佛系養生混吃等死

【03】有目標也難以實現?

目標的設定不是讓人盲目地自信和放飛自我。請記住,沒有任何準備的鬥志昂揚,都是一腔孤勇。

而很多人有了方向,卻往往是紙上談兵,難以實現。那是缺少了實現目標的終極秘籍:自律。

成語“晨鐘暮鼓”,最初是指佛寺中早晨撞鐘,日暮擊鼓用以報時。意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古人很早就練就了自律的習慣,而現代人偏偏很難做到。

如果說如今的生活有太多的干擾和誘惑,導致難以集中精神投入學習和工作的話,那麼相信很多人對2016年網絡上的一張“王健林日程表”記憶猶新。

一個“花甲”老人的24小時:兩個國家,三個城市,飛了6000多公里,簽約上百億合同……

這是王健林忙碌的一天,也是他日常的節奏。

除了工作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一種強有力的自律能力來實現日程表內容。

陳道明說過:“節制是人生最大的享受,物質的釋放,精神的釋放都很容易,但是難的是節制。所以做人的最高意境是節制,而不是釋放。”

69歲王石出書《我的改變》躊躇滿志,年輕人卻佛系養生混吃等死

今年網上流傳出的“清華學霸”記錄表爆紅。

網友們紛紛膜拜,感嘆“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之外,有多少人開始反思自己的行動力?

網友們喊:臣妾做不到啊!畢竟如此高強度,學習內容密度大,堅持時間長確實不少一般同學能做到的。

所以,學霸之所以成為學霸,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們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

那些密密麻麻的記錄不是為了滿足心裡的虛榮感,而是為了證明:“我付出了多少。”

我們身邊缺的不是有想法的人,而是缺有執行力的人。

69歲王石出書《我的改變》躊躇滿志,年輕人卻佛系養生混吃等死

【04】因為自律所以自由

央視的綜藝節目《主持人大賽》上,董卿就很好地展示了直奔主題,一道見血的點評。

比如,我們誇一個人的表現好,通常就說“好”、“點贊”……

而董卿會把好在哪裡也跟選手說出來:

“你很有對象感。”

“你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角度。一個好的主持人,除了態度、溫度、速度之外,還有一個角度。”

只有那些有足夠知識儲備和文化底蘊的人,才能讓自己成為這樣雲淡風輕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效果的人。

董卿如何做到把自己變成一個行走的“知識儲備庫”?

她曾說,自己有每天必須閱讀一小時的習慣。臥室裡沒有任何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就安安靜靜看書。

69歲王石出書《我的改變》躊躇滿志,年輕人卻佛系養生混吃等死

怎樣做到自律,其實是有方法的:

  • 首先:聚焦目標,切忌廣撒網。少即是多。

專注一個目標做到極致,實際上少即是多,切忌多多益善。做自己擅長的,做感興趣的事情更容易事半功倍。

  • 其次,細分目標,積少成多,更容易堅持和實現。

想要掌控高效人生,除了有的放矢。更要明確目標不要太遠太大。目標小一點更容易實現。也更容易有成就感進而增加繼續前進的動力。

  • 第三:想放棄時先想想後果。

年輕人想要凸顯自我,追求自由。但前提是要足夠的自律才能得到足夠的自由。

放縱自己很容易,約束自己很難,但很值得。

現實生活中沒人會這麼做,原因很簡單。都知道任性的後果承擔不起。因此,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想想後果如何。

  • 最後,不願養成自律,那就必須早有賴以生存的本事。

韓寒當年輟學曾引起一時轟動。這曾被很多人奉為個性而效仿。而他們都忽略了當時的韓寒已經可以出書了,並且在賽車界上也開始小有名氣。

德雲社的郭麒麟也是早早輟學,但在德雲社學相聲也一視同仁,必須和師兄弟們一起練功。

出道即巔峰的案例和概率太少。還是老老實實修煉一技之長。

為了真正的自由,就必須先學會自律。

69歲王石出書《我的改變》躊躇滿志,年輕人卻佛系養生混吃等死

結語

誰都不想活得渾渾噩噩,虛度光陰。如果早點發現問題的所在,是可以改變人生的。

設定好目標,在可完成的範圍內努力實現,一口吃不成胖子。在形成習慣之前,堅持就好。

《深度工作》一文指出,決定你工作價值的,不是那些瑣碎膚淺的表象,而是在於“水面”表象之下的“深度”。

人生就像征戰沙場,打沒有準備的仗不僅勝算不高還容易搭上身家性命。

一切的真正的成功和自由只有在足夠的自律後才會水到渠成。

(END)

柯婉 理智大白羊 熱愛生活 熱愛文字 酸甜苦辣盡在字裡行間

69歲王石出書《我的改變》躊躇滿志,年輕人卻佛系養生混吃等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