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花觚,勝過萬千花開

國人愛花,自古有之。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是杜甫眼中桃花爭豔之姿;

“只道花無百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是楊萬里筆下月季嬌媚之態;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是劉禹錫心中牡丹傾國之色。

自唐宋起,愛花,賞花,插花之風日漸興盛。而器型優美的花觚,成為了古人們愛不釋手的花器。

一尊花觚,勝過萬千花開

▲清 《乾隆帝寫字像》軸 圖中有一銅觚,供養蘭花。


青銅觚:莊嚴禮器

《說文解字》:觚,鄉飲酒之爵也。一曰觴,受三升者謂之觚。觚(gū),商周時期流行的酒器,多為青銅製,也用作禮器。

它的整體像一隻倒立的喇叭,造型非常別緻。基本特點是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為喇叭狀。

一尊花觚,勝過萬千花開

▲受觚 故宮博物院藏


瓷觚:精美花器

宋代,隨著博古之風的盛行,觚開始進入宋人的日常生活,成為一種陳設觀賞的特定器物。

宋代插花藝術盛行,宋人喜愛用器形優美的青銅觚插花,“觚”開始被稱作“花觚”。

一尊花觚,勝過萬千花開

▲明 陳洪綬《歌詩圖》石桌上的銅觚插有一枝梅花

由於青銅觚珍貴稀少,宋人便以其為樣本燒製瓷觚,作為觀賞瓷或花器用。

花觚還有一個功能就是作為供器,成對的花觚和燭臺擺放在香爐兩側,合稱為五供,通常擺放於祠堂、廟宇的香案之上,用來祭天奉祖。

一尊花觚,勝過萬千花開

▲畫琺琅五供香爐、燭臺、花觚

花觚器型大方,氣質高雅,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一直活躍至明清時期。

一尊花觚,勝過萬千花開

▲清康熙 天青釉花觚


雋秀端莊 渾然天成

自宋代起,匠人們開始燒製仿青銅觚造型的瓷觚。

最初的瓷觚帶有濃厚的青銅觚的味道,釉色單一,造型多為大口、細腰、闊底,裝飾也較簡單。

一尊花觚,勝過萬千花開

▲南宋官窯粉青釉花觚

明清兩朝,瓷器燒製技藝高度發達,湧現出各種形制、紋飾的瓷觚。瓷質的花觚,逐漸掙脫了青銅觚的模板束縛,有了更為多樣、靈巧的表現形式。

一尊花觚,勝過萬千花開

▲明萬曆 青花龍鳳紋出戟花觚

這一時期的花觚,造型雋秀,端莊大方,線條變化豐富。常見的有五彩花觚和青花花觚兩種。裝飾題材有人物故事、民間傳說、纏枝花卉或是花鳥等。


一尊花觚,勝過萬千花開

▲清順治 五彩牡丹玉蘭紋花觚


在清宮收藏中,除了常見的瓷觚,還有漆、玉石、玻璃、掐絲琺琅等材質製成的。


多樣的材質,充分展現出花觚這一器物的多元美感。


一尊花觚,勝過萬千花開

▲清乾隆 白玉壽字出戟方觚


精雅之器 案頭風景

敞口細腰的長形觚器,因形制優雅,適作花器,歷代備受追捧,常被古人用於文房、居室陳設。

明代中期以來,銅觚被視為收藏上品,併為風雅之士文房必備。

萬曆間名士高濂所著《瓶花三說》即視古銅花觚為供花首選,並提到“嘗見江南人家所藏舊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謂花之金屋。”豔羨之情,躍然字裡行間。

人物畫像中,時常以花觚作為背景,突出主人翁敦古好雅的意象。一幅萬曆年間沈俊繪錢應晉像軸,身旁的漆案放置了一隻青銅花觚,並插有山茶、梅花。

一尊花觚,勝過萬千花開

▲明萬曆 沈俊《錢應晉像軸》

瓷觚自宋代起開始生產,歷代皆有佳作,與銅觚不相伯仲。

瓷觚以汝窯為貴。《紅樓夢》第三回中,黛玉初到賈府,見王夫人的起居室內,“右邊几上汝窯美人觚——觚內插著時鮮花卉”。一尊汝窯美人觚,突出賈府的富貴奢華。

《瓶花三說》提到“饒窯、宣德年燒製花觚……亦可文房充玩”。在清宮舊藏《仕女簪花圖》《月曼清遊圖冊》等畫作中,都清晰可見花觚的曼妙身影。

一尊花觚,勝過萬千花開

▲清 陳枚 《月曼清遊圖冊》

小小花觚,大有乾坤,可用來擺放觀賞,亦可用來插花裝飾。春風初起,正是花開好時節,擇上一枝放於花觚中,就好像擁有了一整個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