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到底是衰退還是變得更強大了?

月光下的溫唇


關於美國到底是衰退了,還是變強大了?這個話題可謂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如果按照某些美國腦殘粉的極端邏輯,他們認為美國永遠是最強大的,永遠不會衰落。這些極端腦殘粉還搞出了“美國例外論”,似乎美國可以強大到無視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但是,美國是否可以無視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是否可以擺脫由盛轉的週期律?事實上,這依然是比較難的,因為評價一個國家的興衰,不僅要考慮歷史因素,還要認真對待現實因素,如果歷史的數據表明美國一直在變強,而現實的數據卻表明美國在變弱,那麼未來的數據該是怎樣的走向?

這其實是一個概率題,假如某個人在過去總是考90分,但最近幾次考試總是打70分,那麼未來的考試是90分的可能性大還是70分的可能性大?如果單純的按照概率算法,此人考90分的次數遠大於考70分次數,就此得出未來還會考90分,這顯然是不靠譜的。想認真對待這些數據,就要建立科學標準。例如,是否過去的題目比較簡單,而現在的題目很難?是否此人在過去認真努力學習,在當下不認真也不努力?假如在過去認真且努力學習,這是成為其考90分的充分條件,那麼在當下不認真且不努力,則失去了考90分的充分條件。這就意味著,在未來,只要不改變這個學習模式,不糾正學習態度,他考90分的可能性依然是比較低的。

事實上,國家和個人是一樣的,也會有進步,也會有退步,而美國在過去搞的順風順水,必然是美國人做對了很多事,同時運氣也比較好。在很多人的腦海中,運氣是個不重要的因素,這是比較片面的。單純的誇大努力的作用,完全無視運氣,只會把歷史的真相搞的越來越模糊,以至於得出錯誤的結論。這就是為何某些國家很努力,卻依然無法改變現狀的原因,只有時來了,運才會轉,時不到,努力的用處雖然有,但必然是事倍功半。

如果回到歷史中找答案,美國是否是“例外”的?站在歷史的角度分析,美國在建國後,主要做對了三件事。其一,是搞了一套符合自己國情的制度,例如“三權分立”和“聯邦制”,這在制度層面上確定了美國政治的穩定性;其二,是華盛頓等開國先賢們,奉行“孤立主義”國策,不參與歐洲事務,專心打理美洲,這讓美國的政治家擁有了務實的心態,包括美國民眾,也被這種國策所引導,把目光放在了當下。試想一下,如果1787年之後的美國人,腦力裡整天想的是“歐洲那些事”,想的是去歐洲留學然後移民歐洲,或者認為“歐洲都是對的,美國都是錯的”,那麼美國肯定是沒希望的;其三,是承認對於領土的“剛需”,這也是20世紀之前美國對外戰爭的主要動力,以爭奪領土為主,而不是為了彰顯國威這類的想法。

假如美國人當初喜歡標榜“和平”,以“和平使者”自居,可能也就沒有了對外侵略的慾望,那麼美國的領土也不會像今天這麼大。

在此後的幾十年間,美國不僅通過對外戰爭的方式擴張領土,也從歐洲人手裡買了大量的領土,例如向法國購買了路易斯安納,這讓美國領土在當時擴大了一倍,也包括向俄國買了阿拉斯加,後來成為美國一個州。唯一的不順利,則是在1812年入侵加拿大的戰爭中,美軍遭到了慘敗,甚至連首都華盛頓也被佔領。比較幸運的在於,英國人沒有較真,而是見好就收,這使得美國避免了亡國的命運。因此,運氣真的很重要,不服不行。

1900年之後,美國的“孤立主義”國策開始鬆動,主要是由於美國的利益已經遍及全球,而它自己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缺的只是在政治方面坐上世界老大位置。此時的美國人,依然是比較務實的,他們很清楚的看到了機會,那就是歐洲很亂,早晚爆發戰爭,美國人開始在後面大發戰爭財。

1917年,美國政府嗅到了機會,果斷拋棄了“孤立主義”,派兵大舉殺入歐洲,幫助協約國取得了戰爭勝利。1941年,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引爆了“太平洋戰爭”。按常理來說,是日本挑起了戰爭,美國應該死磕日本,直至出兵踏平日本本土,佔領東京,但是美國的上層精英非常務實,他們認為日本對於美國的價值,遠小於歐洲對於美國的價值,如果把所有資源用於對日本的戰爭,很有可能“丟西瓜撿芝麻”,出力不討好。所以,美國確立了“先歐後亞”的戰略,將主要的資源用於歐洲。最終,美國在歐洲取得了主導地位,從而取代英國,獲得了世界霸權,在戰後成為西方世界的領袖。

但是,美國的好運彷彿到此終止,而美國在此之後,總是打出比較差的成績。在美國參戰後,小羅斯福總統的戰略還是比較務實的,認為美國只需要在西方體系中取代英國的世界霸權,並承認蘇聯的世界霸權,然後美蘇兩國平分天下,井水不犯河水。美國同時也要和蘇聯加強合作,以應對戰後世界的難題。按照羅斯福的構想,美蘇兩國要和平共處,努力做到實現互信,實現雙贏,只有美國減少了對於蘇聯的敵視,而蘇聯才能減少對於美國的敵視。這種做法,其實是很符合現實的,因為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也是這麼想的,蘇聯人並不想爭奪世界霸權,只是要維護自己的現狀,尤其是邊界安全。

只可惜,小羅斯福總統在1945年去世了,繼任者杜魯門,徹底否定了他的政治安排。在杜魯門看來,美國已經取得了世界霸權,同時擁有核武器,對蘇聯產生了壓倒性優勢,因此美國需要再加把勁,繼續壓制蘇聯,直到把蘇聯弄垮,從而實現以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但是,杜魯門錯誤的估計了這個目標的難度,他認為很簡單,因為在過往的難題中,美國總是打出90分。

在美國的“鷹派”政治家看來,美國此前戰勝了很多對手,而蘇聯與此前的對手沒有太多區別,最後勝利依然屬於美國。問題在於,無論是杜魯門總統,還是那些“鷹派”政治家,都忽略了這場對抗的成本,他們認為蘇聯很快就會認慫,可恰恰忽視了蘇聯也在發展的事實,而且蘇聯南邊的那個大國,也在不斷髮展。這就意味著,美國對於其對手的認知,始終處於靜態的,而蘇聯及其南邊的那個大國,卻一直在發展。

這使得美國政府的外交戰略出現了失誤,放棄了小羅斯福時期的“務實”政策,開始走向了“戰爭”政策。當蘇聯擁有核武器後,美國政府的“核訛詐”戰略徹底破產,被迫轉向了“軍備競賽”,這讓美國人民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比如在1960年代,美蘇兩國差點爆發了核戰爭,如果真的爆發了核戰爭,美國政府的所有努力也就白費了。美國人民也始終活在“核戰爭”的陰影下,生活水平不斷下降,美國政治也變得日益不穩定。

這也很好理解,在過去,美國政府的主要精力在國內。然而,“冷戰”時期的美國政府,主要精力卻是在國外,其民眾的苦難,恰恰是美國政治家所忽略的。他們一改務實的精神,嘴裡開始喊著“民主”和“自由”等大詞,可就是不關注美國國內的民生問題。美國政府的對外戰爭,其成本也是由美國民眾買單,這也徹底撕裂了美國社會。在1950年代,美國政府“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爭”,已經打破了美國不可戰爭的神話。在1960年代,美國又捲入了越南戰爭,這場戰爭加劇了美國國內的動盪,使得美國政府的信譽徹底破產,其民眾對於美國政府的信心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水平。

1981年,里根出任美國總統,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力圖修正此前的錯誤,終於讓美國迎來了10年喘息時間。在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獲得了“冷戰”的勝利。總體上看,雖然在“冷戰”時期,美國政府犯了很多錯誤,付出了極高的代價,但最終的結果,也算是令美國人滿意。假如此時的美國政府,能夠積極吸取過去的教訓,走一條符合美國國情的道路,美國民眾或許會更加幸福。但是,美國政治家開始沉浸在勝利喜悅中不能自拔,原本已經和俄羅斯變成了朋友,卻又要搞“北約東擴”,妄圖實現“單極世界”,這使得俄羅斯和美國再次反目,讓“冷戰”的勝利果實大打折扣。

2001年之後,美國先後捲入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這兩場戰爭讓美國深陷泥潭,而美國中下層民眾開始不堪重負,他們沒有享受到“冷戰”勝利後帶來的成果,反而要繼續付出代價,從而致使美國傳統政治家失去了民心。從這個角度看,1945年之後的美國政府,在絕大多數事情上的表現是差強人意的,很難再打出優異的成績,而其民眾對於政府的信心,卻難以再恢復到1945年之前的水平。

當然了,只要美國政府能夠轉變,能夠認真吸取經驗教訓,爭取少犯錯誤,多做實事,多把資源用於美國國內的建設,而不是在國外為了那些不切實際的口號撒錢,那麼美國民眾對於其政府的信心很可能會再次恢復。2016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則標誌著美國傳統政治家的總潰敗,很可能在此之後的數十年間,美國傳統政治家都難以翻盤,因為美國的民意不站在他們那一邊。

但是,美國人為了逼其政府實現轉變,刻意選擇一個特立獨行的人當總統,而不關心此人是否靠譜,這是否就能讓美國政府努力改變態度,努力糾正錯誤呢?這是否能讓美國政府再次打出令美國人滿意的考卷呢?這恐怕還是有待商榷的。因此,那些極端的美國腦殘粉,還是不要輕易下結論的好。等10年再看看,一切問題自然會有答案。


圖維坦


相信很多網友在上學的時候學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一節課,木叔記得當時說資本主義日薄西山了,因為經濟危機幾十年就爆發一次,自身根本解決不了,所以肯定會被取代。舉出的例子是1929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大蕭條,牛奶被倒掉也不給老百姓喝什麼的。。。。

而現實是,不只是1929年經濟危機,資本主義挺過來了,甚至還把蘇聯這個數十年來最大的威脅給“熬沒了”。那種所謂幾十年來一次的經濟危機會消滅資本主義一直都沒出現。最近的一次,算是2008年金融危機吧,但是對資本主義的打擊也沒有什麼傷及根本。特別是對美國而言,他們的經濟依然在正增長,倒是對手俄羅斯被制裁下,經濟一直不好。

更重要的是,不只是所謂資本主義國家,現在是全球化時代,只要有類似金融危機或者經濟危機出現,任何國家都難以倖免不被波及。這說明什麼,說明無論資本主義或者其他國家,目前的經濟制度和發展趨勢本質沒有太多區別,基本的經濟發展和貿易規則都一樣的。

比如都是舉債模式,政府發行國債等於借明天的錢,用於今天的投資啊等必要的財政支出,只不過有的國家債務多,有的債務少。另外貿易也是按照WTO的規則來指定的,有的可能會有一些貿易戰或者爭端,比如什麼國家有補貼啊,比如誰對誰傾銷啊。解決的手段也差不多,要麼談,要麼打。

木叔說這些是想告訴網友,如今回頭看當年的很多教材或者學說,都是脫離現在意識形態的,只是符合當時意識形態。因此談美國衰退與否,也不能用過去的老眼光,而是要與時俱進地看待美國。這才是一個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畢竟從理論上和現實上目前找不到美國正在衰退的證據。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10年來美國經濟發展曲線,已經很好的表達了美國沒有衰退的內容。特朗普當政後,對奧巴馬政策的一些修正也起到了推動美國經濟復甦的效果。所以木叔不認為數十年的歷史發展,美國目前處於衰退當中。這是論點之一。

(50年來美國GDP增長圖,是衰退曲線嗎?橙色是加拿大,對比一下,更清晰)

第二點,美國顯然是更強大了。還是剛才木叔說的那個GDP發展曲線,各位可以看看。這樣的GDP如果還說美國是衰退,而不是變得更強大的話,那全球可能沒有經濟發展的國家了。

有網友可能說,這只是經濟發展啊,還有其他發展能證明美國強大了嗎?

當然可以啦!因為經濟是一切發展的基礎,經濟力量強大,軍事力量,政治影響力是隨之而來的。木叔舉個簡單的例子。美國2018年軍費撥款是多少?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美國國會批准的是622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俄羅斯2018年軍費撥款是484億元美元,比前一年相比減少6%。美國軍費是俄羅斯的12倍!

(這是美國全球駐軍圖,也反映一國強大的實力)

因此關注美國是衰退還是強大的話題其實從一個趨勢性發展的眼光來看,就如同木叔剛才所言的。美國還沒到衰退的邊緣。


各位網友要明白的是,做研究和分析問題,不能帶自己的主觀色彩。你不喜歡美國可以,但要從事實出發找論據。不能憑空想象,或者故意找錯誤的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未來如何,當然不排除美國步入衰退,但近期是沒有看到這個跡象。除非經濟出現大規模的下滑,或者以前教科書所預言的那種規模的經濟危機再來幾次,否則美國的制度自我更新能力要遠比經濟危機這種死氣沉沉的東西強得多。


各位網友怎麼看這個問題,


木春山


美國到底是衰退了,還是更強大了?長期跟蹤中美貿易和美國經濟等問題的【小哥哥】認為,美國有衰退的地方,也有更強大的地方,要分領域看。在經濟層面上,

從奧巴馬時代起,美國經濟從2008年金融危機中逐漸復甦,勢頭向好。等到了特朗普政府,特朗普又推出“美國優先”政策,對歐洲盟友、日本和韓國等亞洲盟友也毫不留情,關稅的枷鎖說上就上,與加拿大和墨西哥也想重新談判北美自貿協定,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退出《巴黎協定》,在國內採取大幅減稅政策,吸引製造業迴流。

客觀上講,拋開國家立場和站位,特朗普在國際和國內兩條戰線“拳打腳踢”,對增強美國的經濟實力是有幫助的。

這就是共和黨總統與民主黨總統不一樣的地方,也就是說從政策層面上看,美國是走在“再次強大”的道路上。只不過是,最近在鋼鋁關稅和中美貿易摩擦的問題上,特朗普的單邊關稅壁壘最終也可能傷及美國自身發展,畢竟經濟已經高度全球化了,美國原本已經佔據了價值鏈上游,拿出關稅這種過時的貿易保護工具,只能說是下下策。

但是,美國也有衰落的地方,或者說得更準確一些是,並非美國跑得慢了,而是新興經濟體跑得更快了,

趕超了,尤其是中國實力的增長,讓美國感受到壓力的存在。這種衰落只是相對而言,而不是絕對的,因為畢竟美國仍位居世界老大的位置,無論從GDP總量,還是在軍事實力、創新能力、企業活力和教育理念上而言,美國依然有過硬之處。

但是,眼下在體制上暴露出的弊端——華盛頓政治圈瀰漫的否決政治,讓美國的發展遭遇嚴重阻力,政策推行困難。不光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有分歧,在很多問題上不合作,就是在共和黨內部,特朗普也面臨著精英派的狙擊,施政困難,幕僚是換了一波又一波,看著誰不順眼就開(You are Fired)誰,這也為美國的未來之路增添了變數。接下來,今年是中期選舉年,看看共和黨的選情如何?再過兩年,美國又到了總統選舉年,要看特朗普能否連任了。

親,您認為,特朗普能連任嗎?快留言告訴我吧。【小哥哥打算盤】曾行走美帝一線,目前關注中美經貿和美國經濟等問題。謝謝親的點贊和留言,別忘了關注頭條號【小哥哥打算盤】奧。後續更加精彩奧,麼麼噠。


小哥哥打算盤


根據美聯儲公佈的最新數據,今年三、四這兩個月里美國的工業生產指數連續遞增了0.7%,從芝加哥採購經理人協會那裡獲取的數據是在今年五月份美國製造業PMI為58.7,新訂單指數為63.7,比上個月高出2.5%,並且這一數據還預示著在今後六個月生產將處於高位,可以說,美國製造業進來出現了非常強勁的增長,而這一現象是否和特朗普曾提出的製造業迴流口號和減稅措施有關,非常值得研究。

在一季度,美國GDP折年率增長了2.2%,相比去年同時期加速接近一倍,並且在5月份,美國失業率為2000年來最低水平。製造業的設備投資也快速增長,而就業則提振了消費能力,消費品工業在截止今年4月份過去一年來增長了2.8%,特朗普在前不久退出巴黎協定,直接推動了原油、天然氣等能源開採,讓能源生產猛增,減稅政策的實施也促進了工業投資的增加。

世界經濟的復甦也給美國經濟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2017年全球GDP增長了3.8%,並且主要原因就是投資和工業生產的增長,世界貿易也出現了強勁反彈,這些都非常有利美國經濟。

但是,這樣的反彈還需要觀察,因為對於金融失衡的擔憂加劇,對於投資來說帶來了不穩定,美國的單邊主義和政府保護主義也可能會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大影響,所以,在下半年美國的經濟增長可能會放緩。

儘管美國製造業出現大幅增長,但這都是源於其低下的基數,從數據來看,2012年美國工業生產指數為100,2018年4月則為107.3,同比增加3.5%,製造業僅增加了1.8%,在2008--2009金融危機期間,美國的工業生產指數下降了14.6%,2017年的工業生產指數才是2007年的99.3%,從總體上來看,還沒有到金融危機前高點,美國整個工業的設備利用率雖然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8%,但還遠低於1972年-2017年的平均水平,這樣看來,顯然近期的增長還不能稱得上是復興。


環球網


減稅刺激經濟會有短期效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14日發佈的一份有關美國經濟的分析報告指出,

展望短期,美國經濟將實現強勁增長以及就業創造。

但是,即便從今年美國不斷挑起貿易摩擦來看,美國想要更強大也是遇到了諸多的難點與挑戰。

在金融與製造業方面巨大的話語權,是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其中,製造業尤其顯示重要性,不但涉及全球競爭力,甚而涉及到就業人數。放在更高的立意上說製造業,那就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製造業在一國經濟實力的構成中舉足輕重。

美國大力發展製造業這一回走的路數有點不一樣,它採取的方式是:讓製造業迴歸美國。而促成製造業迴流美國,方式只有兩個:一是降低企業稅負,二是提高進口產品的關稅。

降低企業稅負,是一種運營成本降低的吸引;抬高進口產品的關稅門檻,則是一種產品競爭力減弱的威逼。

製造業迴歸美國,對提振與刺激美國經濟向好,以及創造與增加就業崗位,無疑是極大利好。

此外,美國重視能源工業,以及向高技術和汽車及零部件領域傾斜,都顯示了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努力,這無疑是符合全球產業發展趨勢的。

世界各國對製造業在國力提升中的作用,都有著清醒的認知。比如,中國就提出“中國製造2025”,第一個目標就是: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

現在有觀點指出,各國在製造業上的博弈,提高進口產品關稅的貿易爭端只是一個表象,更直接的供應鏈之戰。各國大力發展製造業,其中也在強化供應鏈的自控能力,避免供應鏈斷裂帶來的巨大的風險。像仍在受到關注的中興事件,便是一例。

供應鏈,即是產業鏈,即是產業體系。可以見到,發展不可替代的優勢,正是各國所努力爭取的。

今年以來,美國推動單邊關稅和其他單邊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引來各國報復性回應,這種雙輸的選擇,能否帶來搏殺後的新優勢,尚待觀察。無論如何,這些舉動給全球及美國都回帶來負面影響,以及中長期的不可預期性。

除此之外,前述的IMF報告認為,對於美國政府所採取的大規模減稅措施,在短期內確實可以為美國經濟帶來刺激作用。但是,該政策的效果將在2019年和2020年逐漸消退,屆時美國經濟將大幅放緩。


波士財經


這其實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國內學者及美國學者近年來也不斷討論這個問題。

先說看法,如果談絕對實力,美國無疑是更加強大了。但如果與其他大國特別是新型大國相比,美國應該說是相對衰弱了。

以經濟實力為例,2000年左右,美國GDP總量約有10.3萬億美元,佔世界GDP總量的約30.6%。與之相比,中國2000年的GDP總量約為1.19萬億美元,大體相當於美國的八分之一。到了2017年,美國的GDP總量增至約19.36萬億美元,約佔世界GDP總量的24.3%。與之相比,中國2017年的GDP總量約為12.24萬億美元,大體相當於美國的63.2%。從2000年到2017年,美國的GDP總量增加了約9萬億美元,其絕對實力無疑增加了不少。但與此同時,美國GDP總量佔世界GDP總量的比重卻下降了約6個百分點,且中國的GDP總量由2000年相當於美國的八分之一增加至2017年相當於美國的63.2%。因此,與中國相比,雖然美國的GDP總量仍然遙遙領先,但相對實力卻有明顯下降。

如果對比其他方面的實力,如科技實力,軍事實力等,美國冷戰後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下在科技方面確實取得了長足進步,軍隊裝備水平也遠遠高於冷戰結束初期的水平。這一點從美國參加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及打擊 “伊斯蘭國”的行動中就能看出美軍的進步。因此,如果與過去的美國相比,美國無疑是更強大了。但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也在發展,特別是中國,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國家取得了更加明顯的進步,縮小了與美國的整體科技差距,以及軍事裝備水平差距。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國防部2014年提出 “第三次抵消戰略”的原因。因此,可以說,與經濟方面一樣,美國在科技和軍事層面的絕對實力在提升,但相對實力卻在下滑。

其他方面也大抵如此。歸結為一點,就是美國絕對實力在上升,但相對實力在下降。


西域都護


在政治層面大舉退群;在經濟方面挑戰世貿組織,單向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在軍事方面指明中俄為戰略競爭關係,沒錯,這就是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的一個改變。


特朗普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三方面同時挑戰全世界,也使得各國都在唱衰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

現在美國的強勢只是表象?

雖說現在美國在特朗普改變重大經濟政策之下:減稅政策和製造業迴流美國以及美國二次建設政策,有著立杆見影式的經濟復甦。

但也難免說這是不是短期內的一個表象,或者也是奧巴馬時代的餘蔭,所以要判斷美國的衰弱與否還是要看長期的一個走勢。

美國開始衰弱?

從經濟來說,2007年世界GDP美國獨佔鰲頭達到144776.3億美元,超過第二名近十萬億美元。到了2017年,美國GPD雖然依舊是第一,達到了193621.3億美元,而屈居第二的中國卻同樣有著122427.76億美元的傲人成績。與此同時美國佔據全球GDP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31.18%降低到24.14%。

但是美國依舊強盛,這種強大是表現在多方面的,不論是經濟、還是教育,亦或是GDP總量、創新還有軍事就更不用講了,美國依然是今日的世界霸主,只是感覺到自己的位置可能會在以後受到挑戰,

美國依然強大

美國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強大而不衰,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有其歷史際遇,比如恰逢其時的在一戰至二戰期間發了戰爭財;有其對教育、科技和人才招攬的重視和投入;有其堅挺美元和強大軍力的支撐和良性循環。

而最為重要的是其戰略的自我修復機制和能力。而這種修復機制和能力則來源於其穩定的制度、對制度的堅持和對內在規律的遵循這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才是美國強盛不衰、長期霸權的最根本原因。

所以說,就絕對實力而言,美國還是空前強大的,但是相對來說,美國卻又是在衰退了,進入了老齡化帝國的階段。


金十數據


自二戰以來在變化的世界中,唯一不變的就是美國的霸主地位,美國衰退亦或是變強,不是一句話就概括的完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就像美國之前的世界霸主英帝國,即使他被公認是衰落了,也不能掩蓋他在教育、金融、傳媒甚至是科技方面的成功。

因此,就是要說美國的衰落,也需要分層次區別的說,就軍事實力上來說,不管美國衰落沒衰落,在目前來說美國仍是名副其實的Number 1,這是誰也否忍不了的。

在經濟方面,雖然歐盟的總體體量、中國的奮起直追,但除了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差一點就取代美國第一的位置,但還是功虧一簣,甚至在追趕美國的那口氣洩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日本都有點自暴自棄,經濟下滑不少,反而與美國的差距拉大。


在傳媒方面,說實話人人都知道美國船堅炮利,其實美國還有一把武器,那就是用來打嘴炮的媒體,讓對手理屈詞窮在心理上處於劣質的政府喉舌。

很多美國政府不便說的話,都會把信息透露給看似中立的媒體,完犢子了這些媒體再添油加醋的一報道,就比如說敘利亞化武事件,完全就是西方國家僱傭白頭盔組織做演員,以西方媒體為傳播渠道的惡意誹謗的流氓行為。

結果美英法等國根本不去核實,直接就以這樣的媒體信息為證據,對敘利亞展開的大規模空襲。因此阿薩德恨白頭盔,試圖要將他們當做恐怖分子彤彤消滅掉,該不該――肯定該!

還有美國的教育,當今世界十佳留學目的地,這樣的美國到底是衰落了還是變強大了?其實答案目前來說還是一目瞭然的,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一時半會,還沒人撼動的了!


歷史三日談


表面上看美國在衰退,在全球GDP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製造業一年不如一年。但是實際上美國還是一直在前進,只不過是因為其他國家的崛起,使得美國看起來似乎衰退了。所以我們應該去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



有上圖可以看出,美國的GDP在全球中所佔的比例在逐年縮小,由1960年的40.21%縮小到了2015年的24.73%。這樣看來美國確實是衰落了。但是反過來看美國的經濟由1960年5.4萬億美元,發展到了2017年的19.3萬億美元,也是牢牢吧把握著世界第一的名次。

所以美國只是相對來說衰退,但是實際上還是在變得強大。美國依然在軍事、科技、文化方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國家。



美國看似衰落,實際上是因為中國等新興大國的崛起,中國gdp由1960年557億美元。發展到2017年的12萬億美元。中國的gdp翻了200倍以上,而美國只是翻了兩倍。

美國現在也有諸多困境。世界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在這種趨勢下,特朗普政府竟然想搞單邊貿易,破壞國際貿易公平選擇。較高失業率。想重新振興生產業但又競爭不過發展中國家的低工資。想靠發債集資來加大投資和加大福利以刺激經濟,但結果,借了高達21萬億美元的債務用來發展,經濟還是沒有多大起色。只能繼續靠第一大國的地位來佔其他國家的便宜來維持。



雖然美國也面臨著諸多困境和問題,但是依然在緩慢前進,依然是世界第一超級大國。所以美國的實力並沒有衰退,只是有所淡化,相對來說的衰落。美國仍然是唯一的巨人,只是步伐放慢了。


我是越關


當然是變得更加強大了。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歐洲曾經長期在經濟低迷的泥潭中不得脫身,但是美國很快就恢復了經濟增長,其增長速度也逐漸加快。美國股市也在此之後,走出了長達十年的超級牛市,一直在上漲。

在科技領域美國在互聯網和高新科技方面的創新,更是執全世界之牛耳。人工智能領域是美國公司在領先,共享經濟是由美國的Airbnb和優步開始的,新能源汽車則崛起了特斯拉等著名廠家,甚至在航空航天領域也有SpaceX這樣的私企崛起。

然而還有另一面,那就是在全球化和自動化越來越深入的情況下,就業崗位在全世界逐漸減少,尤其是在美國,由於崗位轉移和自動化的影響,很多崗位消失了,這是導致美國現在經濟雖然發展,在社會開始不安定的一個原因,正是鏽帶失望的民眾,把特朗普選成了美國總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