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杜甫,光焰萬古長

近期熱播劇《慶餘年》,男主範閒參加詩會,用一首杜甫的《登高》一戰成名。天下好詩何其多,為何偏偏選這一首?

詩聖杜甫,光焰萬古長

▲電視劇《慶餘年》劇照

猛地一看,這首七律似乎沒什麼特別,即沒有李白的飄逸,也沒有白居易的通俗,只有老杜苦哈哈的形象。但當你深入其中,就會琢磨出其精妙之處。

先看全詩: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全詩以悲秋傷懷為基調,情景交融,渾然一體,通篇對仗工整,“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曠世傑作,當之無愧。

此詩作於杜甫晚年,安史之亂結束後,杜甫四處漂泊,窮困潦倒。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詩聖杜甫,光焰萬古長

如果說李白是一位充滿浪漫情懷的仙人,杜甫就是一位立足現實,嚐遍世間煙火的聖人。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一生,心懷天下,熱愛國家、關注社會、關心民生,他的詩,就是半部大唐史!

詩聖杜甫,光焰萬古長

▲杜甫畫像

杜甫是世家出身,祖輩世代為官,妥妥的官二代。

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從小就是“學霸”。

早年時,他跟其他富家公子哥一樣,遊蕩江湖,廣交朋友,過著“裘馬輕狂”的快意生活。

24歲第一次科舉落榜,全無頹喪之氣,轉身就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言壯語。

詩聖杜甫,光焰萬古長

從前沒吃過什麼苦的杜甫,在長安謀職的十年間,飽嘗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35歲時,杜甫前往長安應試,再度落第。由於權相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

科舉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走權貴之門,投贈干謁等,“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四處奔走,卻報國無門。

詩聖杜甫,光焰萬古長

杜甫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鬱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只能靠“賣藥都市,寄食友朋”為生。

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期間,父親去世了。“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年輕時以為憑藉自己的才華學識,前途無限,如今卻淪落到缺衣少食的囧境。

公元755年,朝廷給了44歲的杜甫一個看守兵器庫的小官職,他為生計無奈接受。不久後,他回家省親,卻發現小兒子餓死了。

詩聖杜甫,光焰萬古長

也就在這一年,安史之亂爆發了。杜甫從此踏上了漫長艱辛的逃亡漂泊之路。

在逃亡路上,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展,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冒險投奔肅宗,被授為左拾遺,卻因營救房琯被貶到華州,自此不被重用。

此後,幾經同僚表薦,又因時政汙濁而棄官。攜家小四處漂泊,南下輾轉至成都、岳陽、潭州(長沙)等地,居無定所,生活十分艱難。

詩聖杜甫,光焰萬古長

至死他沒能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也沒能回到寄託畢生理想的帝都長安。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國家多災多難,晚年漂泊無定,老弱多病,思鄉心切卻歸家難,由於生活困難,不但不能北歸,還被迫更往南行。

大曆五年(770年)冬,在洞庭湖一葉風雨飄搖的小船上,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一代詩聖就這樣悄然逝去,只有洞庭湖水無聲拍打著船舷。

詩聖杜甫,光焰萬古長

杜甫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一生雖顛沛流離,卻始終心懷天下。

雖自身窘困卻心繫家國,奮筆創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憂時傷亂,詠歎國難民苦。

自顧不暇之際,他仍關心那些在苦難中掙扎的陌生人。他同情織造綢帛的貧寒婦女,“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他心疼天寒織網的漁夫,“漁父天寒網罟凍”……

詩聖杜甫,光焰萬古長


有人說,杜甫活了五十九歲,卻好像活了兩百歲。他一生經歷,幾乎濃縮了個體生命所能經受的全部苦難。

是的,這一生他的苦難和遺憾實在太多:

明明才華出眾,科舉考試時卻屢屢落榜;

一心想要匡扶社稷,卻總是身處江湖之遠;

不能兼濟天下,卻也未能獨善其身,半世窮困漂泊,深愧妻子兒女;

就連這輩子最驕傲的“詩是吾家事”,活著的時候也沒能躋身一流作家的行列……


詩聖杜甫,光焰萬古長

▲成都杜甫草堂

去世四十三年後,杜甫之孫杜嗣業將其遷葬回河南老家,並邀請大文豪元稹為其做墓誌銘。不經意間翻開杜甫沉寂的詩卷,元稹瞬間驚呆:

1500首詩篇包羅萬象,精雕細琢卻又渾然天成!這是一個用生命在寫詩的偉大的人吶!抑制不住內心的崇拜之情,元稹提筆揮毫:“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詩聖杜甫,光焰萬古長


一千多年後。

魯迅說:“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裡似的。”

餘秋雨說:“人世對他,那麼冷酷,那麼吝嗇,那麼荒涼;而他對人世卻完全相反,竟是那麼熱情,那麼慷慨,那麼豐美。這就是杜甫。”

聞一多說:“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

在亂世中沉浮,一生飽經苦難,卻始終保持悲天憫人的赤誠之心,這樣的杜甫,值得我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