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对张幼仪:是封建礼教的厌恶?还是自古才子多风流?

提起徐志摩,大家最先想到的,便是那首《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读着这样的诗,很容易便在脑海中,描绘出一个温文儒雅的读书人形象。可就是这样一个满腹才华的大诗人,大作家,却为了新欢,差点害死原配妻子。

徐志摩对张幼仪:是封建礼教的厌恶?还是自古才子多风流?

徐志摩的原配妻子是张幼仪,1900年出生,是一个出身不凡的名门闺秀,她的哥哥是政界的风云人物。这样的家庭背景,足以让她在民国时期大放异彩,可偏偏她却嫁给了一个不爱她的人。

1915年10月,在四哥张嘉璈的撮合之下,年仅15岁的张幼仪嫁给了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准确地说,这是一场利益联姻。

徐志摩家世代经商,是江南当地有名的富商。张幼仪的父亲张润之也是当地有名的巨富,家里还有人从事政治活动。这场联姻,所谓是“强强联合”,这对徐志摩的父亲来说,能和有着如此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也是求之不得。

在这两大家族的“撮合”下,15岁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徐家少奶奶。而18岁的徐志摩面对这场包办的婚姻,他的态度则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徐志摩对张幼仪:是封建礼教的厌恶?还是自古才子多风流?

张幼仪与徐志摩结婚,俩人完全是一场封建残留问题的包办婚姻。在结婚前,俩人从未见过面,更不用提有什么感情。

张幼仪是个传统的女子,嫁给徐志摩后,她的一言一行找不出任何错处,可徐志摩却把自己标榜成受过先进教育的才子,他对这桩婚姻极不满意。婚后,也从来没有想过与张幼仪培养感情,甚至曾称张幼仪为土包子。

1918年,张幼仪为徐志摩生下长子徐积锴,不多久徐志摩就出国留洋了。二人婚后生活一点也不融洽,基本上是聚少离多。

张幼仪为了维持婚姻,1920年底曾去沙士顿寻找徐志摩,而这个时候张幼仪还怀有身孕(次子)。

徐志摩不但不怜惜怀孕的张幼仪,对她冷冷淡淡,甚至有时候还恶语相加,他总觉得这个“土包子”在给自己丢人。

徐志摩对张幼仪:是封建礼教的厌恶?还是自古才子多风流?

在国外,徐志摩对怀孕期间的张幼仪不闻不问,见她不同意离婚,便将她一个人丢在陌生的环境里。

很多人都从徐志摩口中了解张幼仪,认为她配不上徐志摩,可事实恰恰相反。张幼仪不仅家世不错,在文学上也有自己的成就。

徐志摩才华横溢,受人敬仰,在伦敦,他遇到了那个满腹才学,阳光大气的林徽因。两人文艺青年气味相投,经常在一起谈诗论赋吟诗赏月。久而久之,便坠入爱河。

在徐志摩眼中,林徽因才是能与自己匹配的人,他对张幼仪仅存的一点点爱意,顿时荡然无存。然而这个时候,徐志摩和张幼仪已经有了孩子。

张幼仪并不知晓丈夫感情上的变故,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着徐志摩。此时张幼仪已经怀有七八个月,徐志摩对她的身孕毫不关心,甚至要她去打掉胎儿 。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医疗技术不成熟的年代,打胎对于女子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徐志摩这样说,就等同于要害死张幼仪,两人的婚姻,终究在不爱与吵闹中逐渐消亡。

徐志摩对张幼仪:是封建礼教的厌恶?还是自古才子多风流?

两人离婚后,张幼仪的生活也开始绽放光彩,先在二哥张君劢的帮助下,去了德国,攻读幼儿教育。后又在四哥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还在八弟张禹九开的云裳服装公司,出任总经理。

建国后,她去了香港,后来与一个离异的医生结婚。1972年丈夫(医生)病逝后,张幼仪去了美国,1988年病逝于纽约。

有人说,她配不上才华横溢的徐志摩,但她却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银行家,还成为了服装公司的总经理,再也没有人说她配不上徐志摩。

相反,与徐志摩结婚,遭受如此非人的对待,才是她人生的污点。

张幼仪的侄女张邦梅,将两人的婚姻比作小脚与西服,两人的婚姻无疑是一场思想的碰撞。

也有人把这场闹剧都归咎于徐志摩,但一更觉得,他的错不在于追求爱情,而是对张幼仪的含糊其辞。

若是不接受这场包办婚姻,他大可以开始顽固地抵抗,而不是碍于父母压力,被迫与张幼仪生子,却又以追求爱情为名,对一个女子不负丈夫的责任。

徐志摩对张幼仪:是封建礼教的厌恶?还是自古才子多风流?

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婚姻,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他们的婚姻虽是家庭包办,但也是封建礼教的体现。

然而现在回头一看,徐志摩对张幼仪确实又是无情且残酷的,不知道是源于对封建礼教的厌恶?还是真的因为自古才子多风流?

在这里引用网上一句话:

你最爱的人,伤你最深;能伤你最深的,才是你最爱的人。二者何为正解?也许,爱与伤害,从来都是相伴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