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這篇文章教你學習構圖,用一種你從來沒有聽說過、也沒有體驗過的方式。放心,不難,還很有趣。你玩過拼圖嗎?玩過放大鏡嗎?嗯,我今天分享的這種方式,和玩放大鏡、玩拼圖的感覺差不多。

如果感覺對你有幫助,請點贊鼓勵我,如能分享這篇文章更感激不盡~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首圖

一、進入主題之前,我們先來點前戲:構圖三境界

在攝影裡面,每個技術要點都不是單一存在的。要把某個知識點學透學明白,不是隻知道它的原理就可以了,還要和其它知識點結合起來,靈活運用。

比如構圖,初學者很容易就能知道黃金分割、三分法、對稱、斜線等構圖方式,還有很多人總結出構圖的16個技巧等等,網上一搜一大堆。這些東西看的時候很容易看懂,拍的時候也很容易傻眼。因為這只是構圖第一層境界:有章可循。

你掌握了16種構圖技巧,還是拍不好,為什麼?因為構圖絕不是隻會用那些構圖技法就行了,它幾乎和畫面中的所有因素都有關係。比如服裝:穿短裙和穿長裙肯定是需要不同的構圖方式;再比如動作:不同美姿最直接影響的就是構圖;還有情緒:你知道大笑的時候用什麼構圖嗎?你知道壓抑的時候用什麼構圖嗎?此外,還和環境、光線、色彩等因素有關,每個因素都會影響構圖的方式。這是構圖的第二層境界:因地制宜。

同樣的,假設在一個固定的場景裡,一個固定的人物,固定的動作和表情……用什麼構圖表現最好呢?如果有人給你說:這樣這樣構圖最好。別,千萬別信他的。因為在某個固定的場景(包含環境和人物)下,根本沒有最好的構圖。那怎麼辦?我學構圖到底是為了什麼?

別急,你記住一句話:沒有最好的構圖,只有最合適的構圖。

什麼是合適?就是你想要表達的主題。也就是說:沒有最好的構圖,只有最適合表達主題的構圖!

這個主題從哪裡來?當然是攝影師了。有的人技巧玩的嫻熟,但照片沒有深意;有的人飽含深情,卻不能用技巧來表達出來,這是初學者最容易陷入的兩種困境。

再深一層說:我們學習各種攝影(構圖)技巧的目的,不是為了構圖而構圖(就像為了秀智商而裝X),而是為了表達我們的主題。只有把技巧和主題完美結合的攝影作品,才能稱得上是好作品。

這是構圖的第三層境界:融入主題。

做為初學者學習構圖,都免不了經過第一、第二境界,才能達到第三境界。到第三境界的時候,你就會忘了之前學的那16種構圖技法,而是僅憑直覺,就能拍出優秀的照片來。就像你問很多攝影大師:你為什麼這樣構圖啊?TA會不知道怎麼回答,內心OS:我特麼的也不知道啊,我就是覺得應該這樣拍啊,可是回答不出來我也好難過啊!於是就不回答,於是你覺得大師裝X。

其實不是那樣的。因為TA已經到了“無招勝有招”的境界,你還在這為選擇用什麼“劍”而糾結。

二、把原圖“五馬分屍”來學習構圖

做完前戲 說完前戲,我們開始進入正題

事出有因。昨天晚上,某位拍攝婚禮的攝影師朋友發了我郵箱一組作品。當時我已經躺下了(嗯,一個人),但按捺不住好奇,就用微信打開郵箱查看,然後發現圖片太大,在微信的郵箱裡根本無法查看全貌,也不能縮小,只能看到局部。我好奇心重啊,只能上下左右的移動照片來“瀏覽”,連一張完整的臉部都看不全。

然後我又驚喜地發現,這樣看局部也挺好看的,於是就截了一些圖。

當然,這些截圖我可不是隨意截取的,也遵循了一些構圖的章法。下面先來一睹為快。因為是用手機截取原圖的局部,最多有原圖1/15大小,所以下面請忽略畫質,我們在講構圖呢。

第一組: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1.1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1.2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1.3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1.4

其實原圖長這樣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第二組: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2.1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2.2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2.3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2.4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2.5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2.6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2.7

其實原圖長這樣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2


第三組: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3.1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3.2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3.3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3.4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3.5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3.6

其實原圖長這樣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3


不知道你有木有發現,雖然是截取的原圖局部,但每一張都可以獨立成為作品,而且它的形式美感、所表達的含義,也已經和原圖完全不同。

回想一下我在前戲裡面講的構圖三境界。假設原圖是一個固定的場景、固定的人物、固定的動作和表情。那麼這些截圖,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在固定的場景裡可以有不同的構圖方式呢?這是第一層境界。

既然沒張截圖都能獨立構成一個主題,那再進一步,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在固定的場景裡,可以根據自己所要表達的主題,來自主選擇不同的構圖方式呢?這是第二層境界。

再再進一步,如果我單獨放出下面這張照片給你看,你會被構圖吸引呢?還是被畫面所傳達出來的情緒吸引呢?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殘敗的場景,抱住自己的姿勢,掉落的肩帶,看不到的眼睛......畫面給人神秘無助之感

那是不是還可以理解為:只要能表達出我想表達的主題,構圖“可有可無”呢?這是第三層境界。(把可有可無加引號的意思是:不是真的可有可無,而是它已不重要,可以被觀者忽略,也就是構圖已“融入主題”)

能理解上面內容的朋友,說明你對構圖的認識已經加深了一層,請分.享這篇文章來鼓勵一下自己。還不滿足的朋友,請繼續往下看。


三、如何在室外和室內練習構圖的觀察力

攝影構圖的關鍵是什麼?就是眼力!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攝影眼力的文章,強烈推薦你學習一下,點擊右側藍色標題即可查看:3300字為你說透攝影基本功:觀察力

在初學構圖的時候,如何鍛鍊眼力呢?教你一種不用相機也不用手機,依然可以隨時隨地鍛鍊眼力的秘訣,那就是用你的雙手,做成下面這個手勢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用手模擬相機取景器,來練習取景

記得眯上一隻眼睛,用另一隻眼睛盯著中間的這個“取景框”。想拍橫構圖或豎構圖,只需要旋轉一下雙手就可以了。想變焦,就把兩隻胳膊伸直或靠近眼睛。艾瑪,不用買相機了~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用手模擬相機取景器,豎版構圖示例

在你真正拍攝之前,隨時隨地都可以用這種方式練習取景,練習你的觀察力。

當你在家裡的時候,也可以用上面那種截圖的方式,來練習構圖能力。手機上比較簡單,你可以發送大圖到手機,然後放大來截圖。

在電腦上你可以用PS。先在原圖上面新建一個圖層1,填充任意顏色(建議白色);再設置低透明度,方便看到下面的原圖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把照片拖入PS裡,上面新建圖層,模擬取景器

然後用移動工具拖動這個圖層,以此模擬取景框在照片上面移動取景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用移動工具拖動圖層1,在照片上面“取景”

當你“取好景”以後,停下不動,再用裁剪工具,沿著圖層1(取景框)進行裁剪,這就相當於你重新“拍攝”了一張新照片。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再用裁剪工具進行裁剪,模擬“拍照”

然後不斷重複,不要變化“取景器”的比例,但可以變化位置和橫板豎版。直到在這張原圖上面,你再也無法“拍”出新照片來為止。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不要更改“取景器”比例,不斷取景

新建圖層(模擬相機取景器)的尺寸建議按照2:3、4:3的比例來設定。

如果你喜歡電影構圖,可以用16:9的比例;如果你想練習正方形構圖,就用1:1的比例設定,這個好理解吧。正方形示例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正方形構圖練習示例

這樣學習構圖是不是很輕鬆有趣?如果你學會了上面這種學習技巧,請點擊右上角,幫我分.享一下這篇文章吧。如果你還不滿足,那繼續往下看。實在的武老師,要用實在的乾貨“砸暈”你,就問你轉不轉~


四、不同構圖對主題的影響

下面我說一下不同構圖對(表達)主題的影響。構圖,從章法上來說就是佈局,就是如何合理的安排主體、陪體、前景、中景、背景等的位置。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如何“去繁就簡”,意思是把不需要的東西去掉,只留最重要的,判斷標準當然還是主題。

簡單舉一例,單看下面這張圖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主體是腳

這張照片的主體是什麼呢?一雙女人的腳。傳達出來的意思,好像是走了很多路,但我們不知道她為什麼走了很多路。是被人追趕呢?還是她迷路了,走的累把高跟鞋都脫了呢?這就是它所隱藏的主題。當然你還可以有其它解讀,都不為過。

但是,再看下面這張圖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主體腳+陪體裙子

這張圖加入了陪體:裙子。飄逸的具有形式美感的裙子,影響了主題的表達。它讓我們知道,這雙女人的腳不是在走路,而是在奔跑。是在驚慌失措的奔跑,還是歡呼雀躍的奔跑,我們也不得而知。但飄逸的裙子容易給人美好的聯想。這就是好照片的魅力,能給人以想象空間,又琢磨不透。

關於具體如何安排主體、陪體、前景、中景、背景等,這篇文章就不說那麼詳細了,不然太長怕你們看的累。如果想看,請右下角留言,人多的話我下次再分享。


五、營造壓迫感的5種佈局方式

簡單說,構圖的佈局,就是把你想拍的“東西”放在畫面裡的哪個位置。同樣的物體,因為位置的不同,對所傳達的含義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比如下面這張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居中式構圖

很中規中矩的居中式構圖,視覺中心在畫面中間,看著一點不吃力。情緒也容易解讀,就是看她的表情嘛。

開始重點了。同樣的物體(這裡指上圖的女人),放在畫面的不同位置,會影響主題的表達,也會影響觀者的情緒。比如下面兩張圖: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主體人物在畫面右側

你對比下上圖和下圖

看看各有什麼感受呢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回到開頭前戲時提到的兩個問題:你知道大笑的時候用什麼構圖嗎?你知道壓抑的時候用什麼構圖嗎?相信現在你心裡已經有了答案。表現快樂的情緒,最好用居中式構圖,既不費力,又容易感染人;要表現壓抑的感覺,最好放在畫面邊緣,並且讓臉部(和眼神)朝向畫面之外,讓觀者不安。

當然還有其它表現情緒的構圖方式,此不贅述。

如果你想要極致的壓抑或緊迫,還可以再“極端”一點,那就是把人臉放在畫面的角落。看下圖: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主體人物在畫面右下側角落

這種佈局方式,比前面的兩張佈局方式壓抑感更強。

但同樣的,你還可以把她放在左下角,這樣給人不安的感覺最強烈。如下圖: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主體人物在畫面左下側角落

當你看著她的時候,眼神總會飄忽不定,你總想看向別處(右側),但別處什麼都沒有,於是又看回臉部;然後又會感覺別處有什麼東西在拉著你的目光離開……如此往復,不安和緊迫感產生。

其實,還有比這種更更更讓人不安和壓迫的佈局方式,那就是放在左上角。我的意思是,只有左上角有主體,其它地方都幾乎是空白。

總的來說,在一張畫面的佈局裡,讓人產生不同壓迫感的層次有5種,如下圖:

用把照片“五馬分屍”的方式來學習構圖

把主體放在居中位置1最舒服,沒有壓迫感;右下角位置2壓迫感稍強;依次類推,主體在左上角的位置5時,壓迫感最強。這也是所有攝影構圖中,位置5是使用頻次最低的佈局方式。一般情況下,位置3和位置5都儘量少用,2、4就夠受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