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障”體系為突泉縣牛產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我家現在5頭牛,去年賣過兩頭牛犢,一年光賣牛犢就掙了兩萬多塊錢呢。”定時喂水、喂草料,突泉縣突泉鎮溪柳村村民孫玉軍精心照料著家裡的牛,這是他走上致富道路的希望。

“三保障”體系為突泉縣牛產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今年61歲的孫玉軍,因年歲較大加之缺少勞動力,2016年,孫玉軍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依靠著縣裡的扶貧貸款,孫玉軍養起了牛。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孫玉軍順利脫貧。養牛不但增強了他的生活信心,也讓他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新期待。

近年來,突泉縣依靠“扶貧扶產業·牧業再造突泉”工程,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通過建設金融政策扶持、社會服務配套及養殖風險擔保“三保障”體系,使突泉縣牛產業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條。

“2019年年底我貸款5萬塊錢,又買了3頭牛。以後就靠牛發牛財了。”孫玉軍喜滋滋地說。為促進全縣養殖戶發展,突泉縣穩步推進金融扶貧,深入落實“5萬元以下、3年期、基準利率、財政貼息、免抵押免擔保、縣建風險補償金”扶貧小額信貸政策,通過實施“政府+銀行+擔保”模式,針對有意願且有能力繼續發展產業的貧困戶發放貸款1.02億元。

“我們的目標是人均一頭牛,將來就奔著這個目標發展 。”突泉鎮溪柳村黨支部書記孫豔生介紹說。突泉鎮溪柳村地少人多,種植業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飯。從縣裡開始推行以種為養以來,村裡的肉牛存欄量已經達到350多頭。

“三保障”體系為突泉縣牛產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在飼養技術上,突泉縣率先成立了畜牧120服務中心,主要是為養殖戶提供家畜疫病預防、診療、改良及技術指導服務。目前全縣累計改良大牲畜8000餘頭;自運營以來出診5120人次,診療家畜4671頭(只),其中為貧困戶出診2814次,診療家畜2315頭(只),治癒率達96%,有效緩解養殖戶的養殖風險。

“三保障”體系為突泉縣牛產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突泉縣的三保障使傳統養殖業煥發出了新活力,‘牛經濟’實現了由‘少’到‘多’、由‘大’到‘強’、由‘量’到‘質’的轉變,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牛。”突泉縣農牧業產業化辦公室主任賈玉鵬說。目前,突泉縣全縣牛存欄量達到52098頭,比2018年淨增18271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