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區椹澗鄉時莊村:產業扶貧大棚裡 念活“致富經”

建安區椹澗鄉時莊村:產業扶貧大棚裡 念活“致富經”

建安區椹澗鄉時莊村:產業扶貧大棚裡 念活“致富經”

河南經濟報記者 閆德軍 通訊員 秦帥領 靳瑩瑩

“你看,這辣椒苗長得多敦實。”4月初,走進建安區椹澗鄉時莊村產業扶貧基地,一棚綠油油的辣椒苗根壯苗肥、長勢旺盛。大棚承包者時五軍一邊察看辣椒苗的長勢一邊高興地說。

椹澗鄉時莊村產業扶貧基地位於美麗的潁汝乾渠河畔,建於2017年9月,佔地19.7畝,有15座標準溫室大棚。該基地採用“村集體企業+基地+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實行承包責任制。2017年至今,一直由該村三組組長時五軍承包,目前有4名貧困群眾在基地務工。去年,時五軍輪茬種植了13棚線椒、2棚豆角和青菜,平均每棚收益超過7500元。

“這幾棚是前幾天深耕過的,為移植辣椒苗做準備。”時五軍說。而在另外幾座大棚裡,土地鬆軟,泛著泥土的清香。時五軍指著整理過的土地告訴筆者,他原本打算這兩天就開始移植辣椒苗,但受“倒春寒”天氣的影響,夜裡溫度太低,不利於辣椒苗成長,只好等氣溫回升了再移植。

“這一棚是黃線椒苗,幫別人培育的,再過一星期就可以移植了。”時五軍說,今年,他育了2棚辣椒苗,除了自己用外,還承接了辣椒育苗業務,幫別人培育了200多畝的黃線椒苗。

“我自己種植的是青線椒,辣優13號,是從湖南引進來的品種。”時五軍說,從2014年開始,他就開始種植青線椒了。

“這種線椒長得直、細長,平均每棵植株高度超過145釐米,長成以後就像‘辣椒樹’,結得多。”時五軍指著他手機裡去年留存的照片,笑著對筆者說,這種辣椒,在大棚內栽植比露天栽植要早15-20天,栽植後起身快、長勢好,能提前一個月上市,每公斤批發價最高為4元,平均價格每公斤也不低於3元,在銷售價格上有優勢,另外就是結果期較長。

“去年,我種植了13棚,5月中下旬開始採摘上市,一直採摘到11月份,平均每棚產量在3250公斤以上,主要銷往市區胖子店等超市和集貿批發市場,很是暢銷。除了出售新鮮青線椒外,我還做了2500多公斤的辣椒醬,已經與湖南的商家聯繫好了銷路。”時五軍高興地說。

“這不,今年,我多育了些苗,打算把15個大棚全部種上這種線椒。辣椒採摘完之後再種一茬芹菜,芹菜也是高產,平均每棚產量達5000公斤,保準穩產增收。”談起未來,時五軍信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