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項目加速落地 發改委平臺項目投資超20萬億

PPP項目加速落地 發改委平臺項目投資超20萬億

PPP項目建設駛入快車道。

本報記者梳理發現,僅4月7日這一天軌道交通項目就有9項中標招標信息,既包括設備類,如武漢市軌道交通16號線(漢南線)工程信號系統採購項目;也包括設計、服務類,如上海市軌道交通13號線西延伸工程項目、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工程設備系統集成項目等,而這些項目的融資方式多為PPP。

此前的4月3日,太原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啟動PPP投融資招標;4月2日瀋陽市重點公路建設PPP項目復工儀式舉行;同一天,廣西發力加快推動PPP工作,並對PPP項目給予貼息補助。

據國家發改委消息,近期各地充分發揮全國PPP項目信息監測服務平臺大數據作用,積極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推動項目儘快開工建設。國家發改委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各地已錄入全國PPP項目信息監測服務平臺項目7093個,總投資20.42萬億元。

2020 年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緊要之年。在原國家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副處長、北京福盛德經濟諮詢公司創辦人馮建林看來,國家及各地陸續發佈鐵路、公路建設規劃,國家重點推進的是城際道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和聯通道路、高速公路建設及既有道路的改擴建項目,地方規劃多以高速公路建設為主,2020年交通運輸投資建設仍將是重點。

“交通領域是PPP項目實施的重要領域之一。”濟邦諮詢董事長張燎表示。交通運輸部2020 年主要預期目標顯示,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左右,公路水路投資1.8萬億元左右,民航投資力爭達到900億元。同時,各地的交通建設目標也隨之明確,目前已有27個省(自治區)公佈了2020年交通基建投資計劃,投資總額約為26003億元。

PPP項目加速落地

4月7日,在建的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下稱“川藏鐵路拉林段”)重點控制性工程——米林隧道成功貫通。至此,川藏鐵路拉林段全線47座216.5公里隧道全部貫通,標誌著川藏鐵路拉林段工程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

據悉,川藏鐵路拉林段是西藏自治區首條電氣化鐵路,位於我國地殼運動最強烈地區之一的青藏高原東南部,全長約435公里,設計時速160公里,16次跨越雅魯藏布江,沿線山勢險峻,溝谷深切,環境複雜,施工難度極大。如此浩大的工程,融資對川藏鐵路建設至關重要。據悉,項目融資是鐵路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重要方式,典型的項目融資方式有BOT、PPP、ABS等,在後續鐵路建設項目中,川藏鐵路選擇包括PPP在內的融資成為應有之意。

除川藏鐵路拉林段外,中部城市太原城市軌道交通PPP項目,也正在加快落地。

本報記者從山西發改委系統獲悉,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PPP項目初設獲批,已於4月3日開始啟動PPP投融資招標,工程概算總金額為2,233,891.94萬元,項目資本金比例為40%,其中,政府方出資代表股權出資比例為26%,社會資本股權出資比例為74%。合作期30年,其中建設期5年,運營期25年。

“木蘭通用航空機場”PPP項目近日宣佈將於今年6月開工建設。據悉,近日哈爾濱木蘭通用航空機場建設指揮部發布消息稱,目前機場的“兩評一案”已審批完成,PPP項目審核已上報國家PPP項目平臺中心,待審核通過併發布機場PPP項目入庫後,立即進行機場項目社會資本方招標工作,總投資2.1億元,工期分為2期。據木蘭通用航空機場建設指揮部項目負責人王安祥介紹,機場項目1期工程不以運輸為主,只承擔個人飛行、航空培訓、空中救援、消防應急、空中測繪、農林植保等飛行任務,而商務接待、客貨運輸等功能將在工程2期加入。

還有,重慶市巫山縣水環境系統綜合治理(一期)PPP項目(下稱“巫山PPP項目”)4月1日發佈中標公示,三峽集團旗下長江生態環保公司位列第一,成為該項目的預中標社會資本方。

據悉,巫山PPP項目是三峽集團在重慶拿下的第二個“長江大保護”項目。三峽集團以城鎮汙水治理為切入點,先後在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多市縣及重慶拿下水務PPP項目大單。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三峽集團手握水務領域項目投資總額已達332.84億。

巫山PPP項目總投資估算128103.68萬元,其中工程費用91180.72萬元,其他費用14409.43萬元,基本預備費10219.18萬元,存量資產(經營權)有償轉讓費用4589.85萬元,建設期利息7595.00萬元,鋪底流動資金109.50萬元。項目主要包括汙水處理工程、供水工程等19個子項目。合作期20年,其中建設期3年,運營期17年。

事實上,全國加快推進的PPP項目還有不少,尤其是四川、重慶、貴州、安徽、廣西等地一大批PPP項目,迎來開工建設的最佳時期。

平臺項目投資超20萬億元

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作為擴大有效投資的PPP項目也在穩步上升。國家發改委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各地已錄入全國PPP項目信息監測服務平臺項目7093個,總投資20.42萬億元。

“發改委的全國PPP項目信息監測服務平臺是隨著政府投資條例發佈而推出的,時間並不長。”大嶽諮詢董事長金永祥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平臺推出以來,錄入的項目增長得非常快。“PPP項目作進入信息平臺逐漸被理解為一個法定程序,一方面說明政府非常重視PPP,把PPP作為政策工具;另一方面也有利於PPP項目的統計、監督和管理。”金永祥說,某種程度上說,平臺代表了PPP項目領域政府治理水平的進步。

財政部專家庫專家、360政企安全集團投資總監唐川表示,PPP模式可以幫助地方政府更全面、高效地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可以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各地,從而最大程度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截至目前,從地區情況來看,項目數量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貴州525個(總投資7444億元),廣東505個(總投資4909億元),安徽492個(總投資4648億元),山東457個(總投資3490億元),浙江454個(總投資8523億元)。上述5個省項目數量佔項目總數的34%,佔總投資的14%。

當前,投資特別是有效投資依然是穩增長的重要手段。“PPP是在平衡政府債務壓力、加快補短板、調動民間資本積極性等過程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穩投資中發揮著不可或缺作用。”馮建林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PPP項目將更多地聚焦於重運營、重服務的領域,汙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保領域,鐵路、高速公路、民航、物流等交通領域,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等市政領域,及智慧城市、海綿城市、新消費服務設施等新基建、新服務領域都會有更多PPP項目的落地。

張燎稱,PPP作為政府與社會資本深入合作的特有模式,有著解決各方風險顧慮、充分保障各方利益的功能優勢,因此充分發展PPP模式將有助於民間資本投入基建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