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重視孩子的焦慮

請重視孩子的焦慮

您見過孩子焦慮嗎?

如果一個孩子見不到媽媽就睡不著覺,就哭鬧。不願意去做一些陌生的事情,不敢見陌生人,這都是焦慮的表現。一般孩子的焦慮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好轉,但是焦慮會給孩子造成更深層的影響,社科院做了個調查,大多數的高考狀元工作後的表現都一般,都只是普通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他們當時可是人中龍鳳啊。

這些孩子是如何成為高考狀元的?大量是被家長威脅的。家長通常會跟孩子這樣說:咱家沒關係,咱家沒錢,以後沒辦法給你找個好工作,你要是不行沒人幫你。很多家長都喜歡給孩子施加這樣的壓力,告訴孩子這個社會競爭的多麼的激烈,你要是沒本事就只能去撿垃圾。孩子聽完後好像會變的很懂事,開始努力學習。我曾經看過一篇報道,講的是一個媽媽為了讓孩子努力學習,在孩子10歲左右的時候跟她的女兒說她不是親生的,後來孩子變得沉默寡言,努力學習,最後考上了重點大學。這個時候媽媽才跟孩子說出了真相,而孩子卻一臉狐疑。

我們這樣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長此以往的結果是孩子內心的安全感被破壞了。當一個人的安全感被破壞後,他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會考慮安全不安全,那麼他遇到事情的時候會做什麼樣的決策呢?他會做最平庸的決策。就是什麼事情最安全,就做什麼事情。所以現在你會發現最熱的職業是什麼?對了,公務員。

小時候的焦慮隨著長大看似慢慢被掩蓋了,但是內心更深層次的安全感被破壞以後,對人的一生都是有影響的,所以他努力的會成為一個最普通的人。而有些影響比較大的孩子就演變成了真的焦慮症,他們受到打擊會跳樓自殺,也有這樣的情況。所以小孩子的心智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了。

女性比男性容易焦慮的多,很多男性出差十天半個月的不會覺得有什麼,而女性離家幾天通常會特別焦慮。很多家庭在孩子沒出生就開始擔心:幼兒園怎麼上啊?小學上哪個學校啊,初中上哪裡啊?孩子以後該學什麼啊?

一個人為什麼會焦慮呢?焦慮是一種大腦功能障礙,通俗的說就是我們大腦在面臨一個不確定的事情的時候,大腦無法對事件結果進行預測,無法保證事件結果是正確的時候,焦慮就產生了。

很多人在做選擇的時候容易糾結,我到底是穿紅的好還是綠的好,我配哪雙鞋子更好看?如果我們在做這種選擇的時候變的不安,煩躁,那麼你就焦慮了。其實哪個選擇都很好,無論穿紅的還是綠的,穿高跟鞋還是平底鞋,都是你的選擇,都是好的。我們的焦慮來源於對不確定事情的未知,那麼我們可以用佛系的心態來化解焦慮。

請重視孩子的焦慮

焦慮其實並不是某一個東西直接產生的,來自於我們的基因,發生過的事情,教養方式。我們看看我們能做的是什麼,基因我們控制不了,發生過的事情我們也決定不了,唯一能決定的我們的教養方式,所以要想改變孩子的狀況,就必須要改變我們對於孩子的教養方式,教養方式就能帶來孩子焦慮狀況的改變。

你可能會認為自己我髮指導焦慮的孩子,因為你和他一樣害怕和擔心。比如,每次面臨考試的時候,家長比孩子還要緊張,還害怕考不好。這都是正常的,所以我們必須先穩定自己,然後再嘗試去教導孩子。

家長要管理好自己的焦慮,要學會控制自己的痛苦表現,不要將自身的焦慮添加到孩子身上。要掌握家庭的有效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家長要學會一些民主,積極,傾聽的溝通方式,促進家庭問題的解決,避免家庭衝突。

我們要對孩子適當進行行為獎勵,獎勵孩子接受挑戰的行為,即便是部分成功也要給予孩子肯定和確認。避免對孩子的焦慮行為過度反應,無論對孩子關心還是生氣,都不要做出過度反應。

焦慮就像哈欠一樣會相互傳染,我們要控制自己的焦慮就像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樣,不要去影響到家庭的其他成員,尤其是孩子。

請重視孩子的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