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刻葫蘆線上開直播,“雲端”讓活態非遺“觸手可及”

首場直播聚焦阮氏藝術第四代傳人

本場活動由蘭州市文明辦主辦,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和蘭州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承辦,是“2020我們的節日·活態非遺”系列展示分享活動的第一場,活動以在線教學的“雲傳承”方式開展,並在抖音、快手、微視等專業視頻媒體上進行了同步直播。現場邀請了甘肅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阮氏葫蘆藝術館主理人、阮氏藝術第四代傳人之一、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非遺學院教師阮熙越,她在鏡頭前生動展示了蘭州刻葫蘆製作工藝的獨特魅力。

兰州刻葫芦线上开直播,“云端”让活态非遗“触手可及”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邀請這位年輕的非遺傳承人作為首場直播的嘉賓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因為作為年輕一代的非遺接班人,她將更具有親和力和思想共鳴,一定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蘭州本土特色非遺,關注精彩傳統文化。”

“這場直播的後續活動才剛剛開始。”他表示:“我們已經開始通過網絡徵集、回收參與直播活動後所創作的刻葫蘆作品。後續,還將對其進行專業的遴選,並將為選出的100個優秀作品‘穿’上流蘇,配上精緻的外包裝,最終使其成為一個完美的工藝品。然後,還將邀請專家進行評獎和點評,並通過短視頻的方式進行展示和傳播,力求讓活動關注熱度持續不斷。”

據悉,待這些環節完成後,精選出的優秀作品將由主辦單位轉贈給我市抗疫一線的人員代表,用一份對“最美逆行人”的誠摯敬意為此次直播畫上圓滿的句號。

阮熙越:希望更多傳承人走上“雲端”

“參與這種‘雲傳承’的全新方式感覺非常好,平時在線下要是舉辦這樣教學類的體驗課,能夠參與的人數就會比較少,一般不會超過10個人,而線上的這種方式極大地拓寬了教學互動的維度。”阮熙越告訴記者:“同時,學習的人還可以隨時提出問題,我現場就進行了解答。對於刻葫蘆,其實很多人並不十分了解,因此這絕對是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推廣極佳的一次新的嘗試。”

兰州刻葫芦线上开直播,“云端”让活态非遗“触手可及”

“活動中,我們主要是以體驗教學為主要內容,網友們可以十分直觀地看到很多雕刻的細節。”她說:“比如當天我們用的是蘭州刻葫蘆獨有的雞蛋葫蘆進行演示,與平日裡人們見到的兩截葫蘆完全不一樣,於是葫蘆的形狀就首先受到了關注。還有雕刻所用的工具也引起了網友們的極大興趣,他們總以為刻葫蘆用的應該是刀一類的,但實際上現場我用的工具是鋼針,這也是蘭州刻葫蘆獨有的特色工具,讓第一次見到的人們都感到十分的陌生。”

兰州刻葫芦线上开直播,“云端”让活态非遗“触手可及”

“這場直播最大的收穫在於,讓更多的人對蘭州刻葫蘆的雕刻流程有了一個比較清晰、完整的認知和了解。”阮熙越表示:“我重點展示了蘭州刻葫蘆中屬於創新部分的內容,因為傳統的部分很多人都比較瞭解。但是,我作為家族第四代傳承人出現在鏡頭前,相信更多的人還是都想看看年輕人怎麼去做好這一門老手藝。”

“豐厚的收穫、廣泛的影響都歸功於政府和媒體平臺的大力支持,如果手藝人自己去做類似的直播也絕達不到這樣的效果。”她坦言:“這樣專業的設備和諸多媒體平臺聯動所帶來的巨大流量,僅憑藉個人的能力還是真的難以實現。所以,希望政府能夠多多舉辦這樣的活動,讓更多的民間傳承人走上‘雲端’,展示我們精彩的傳統非遺文化。”

新嘗試讓優秀傳統文化“觸手可及”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長河中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承載著民族精神與人類文明,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蘭州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副經理、百安概念影城負責人燕兵告訴記者:“這些非遺項目是最需要保護和傳承的財富,但是如何讓這些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最終被大眾廣泛的接受和喜愛,是擺在所有非遺傳承人面前的一個難題。畢竟,大部分傳承人土生土長,普遍缺乏有效的傳播和宣傳渠道。”

兰州刻葫芦线上开直播,“云端”让活态非遗“触手可及”

“最好的保護,就是讓傳統流行起來。”他說:“實際上,年輕人並不是不喜歡傳統文化,而是缺乏體驗的機會。所以,用更現代、更創新、更為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傳承,才是關鍵所在。而這次活動的推出,就是為本土非遺傳承去實現新的發展模式。”

燕兵感慨地說:“新型媒體傳播手段的應用,可以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並非遙不可及。只有不斷地讓非遺傳承進行創新發展,才能讓新時代的年輕人通過‘雲端’看見非遺,真正觸摸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進而吸引他們走進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之美。”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