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即位的一大帮手,康熙听到这个名字,雍正就坐享其成了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雍正皇帝一直以来就是一位富有争议的皇帝。到底是他“闲云野鹤”,只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不问世间纷乱,只愿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安度一生,过着世外桃源般的“农夫生活”,还是他心中暗藏计策,晓知天下事,只装疯卖傻,不闻不问,或只为能够投其所好,以退为进,让康熙对他失去防范,最后在抓准时机,篡改密诏,坐上皇帝宝座?

雍正即位的一大帮手,康熙听到这个名字,雍正就坐享其成了

雍正究竟是一位怎么样的人?现在电视剧特别钟爱清康、熙雍正这一时期的题材,或许就是因为这一阶段即是清朝走向强盛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因为在这两位皇帝身上发生了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影视剧最讲究的就是冲突,有冲突才会有看点。所以雍正朝前后的这些极具戏剧性的事件就成了小说家、网络写手或著名编剧手中难得的题材。

雍正即位的一大帮手,康熙听到这个名字,雍正就坐享其成了

关于雍正的继位,现在已经没办法一一说清。所以也就有了猜测的机会,所以也就有了各大电视剧的这种继位的版本的出现。但可以确定的是,雍正得以继位缺少不了这一帮手的神助推。

雍正继位之谜

雍正即位的一大帮手,康熙听到这个名字,雍正就坐享其成了

现在史学界确实对于这件事还是不能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或许就是历史存在的意义,也是我们后人去寻求真相的意义。关于雍正继位有一种说法,是说雍正篡改了密诏,康熙原本是想传位与皇十四子胤禵,可是雍正和大臣密谋将“十”改成了“于”。显然这一说法是不可信的,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先不说

当时康熙会不会用满文来书写诏书的备份(毕竟满清是那么的注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可光将这“十”改成“于”就不太可能。传位于皇四子,中的“于”相当于“给”的意思,所以当时应该用的是“於”这一繁体字,而非“于”。其次,即便当时确实使用了“于”可这样一看来,就有了语病问题了,难道是这样的:“传位皇于四子”?我想应该不太可能吧。

其实雍正靠自己的能力登上皇位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九子夺嫡的助手

雍正即位的一大帮手,康熙听到这个名字,雍正就坐享其成了

雍正的聪明才智就体现在这个地方。他不争不抢,以退为进。表面上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与世无争的“闲云野鹤”,只愿和自己的妻子孩子在自己的家里享受天伦。可谁知着雍正的心里面可是打着很好的如意算盘。或许,我们会觉得他阴险、腹黑。

雍正即位的一大帮手,康熙听到这个名字,雍正就坐享其成了

可是在那个年代,兄弟们都想为自己的大好前程赌一把,更何况是在武力上还输给其他皇子的胤禛呢。

雍正的当时的做法,其实可以理解的。事实证明,雍正确实是一位好皇帝,也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主。如果没有他,或许到乾隆朝就没有所谓的盛世景象了。

雍正的继位可以说是靠自己实力获得的,当然也离不开方鲍这位大臣的帮助。在皇位争夺战中,除了靠自己的才能赢得一些人的支出外,他以退为进,是一个两面派,将自己装成丝毫不在意皇位,实则和他的幕后集团在暗箱操作。另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砝码,那就是他的儿子,后来的乾隆皇帝。

雍正即位的一大帮手,康熙听到这个名字,雍正就坐享其成了

当时康熙正愁要立谁为储君的时候,有一位叫方鲍的大臣站了出来,他说了三个字:“看皇孙”。这下康熙心里一下子有了答案。这皇孙便是弘历了。康熙在众多孙子当中最喜欢的就是弘历,所以雍正就时常带着雍正来给皇爷爷请安,哄皇爷爷开心。康熙或许心里明白,雍正虽然不知最好的选择,但是弘历却是一个好苗子,所以只要把皇位传给雍正,将来弘历就有机会成为下一任的储君。这样对清朝是一件好事。康熙果然有先见之明,乾隆皇帝不仅长寿,还是一个懂得怎么经营自己继承的财产,让清朝从此走向了顶峰。

雍正即位的一大帮手,康熙听到这个名字,雍正就坐享其成了

所以,雍正以正当的手段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除了他的“心计”,还有就是有了弘历这个宝贝儿子。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那场九子夺嫡的战争中,雍正为自己打了一场胜仗。靠着方鲍的那三个字,靠着被皇爷爷宠爱的儿子弘历,靠着自己精心设置的“人设”和“步步为营”的策略,他在那场权力的争夺战中取得胜利是无可厚非的。至于后世为什么会给他安排一个篡位的名号,或许就是因为这场权力的角逐之战太过于复杂,又或许就是雍正和其他皇子相比还有不足的地方,所以人们才会对他取得皇位的结果存在质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