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動地竇娥冤,三樁誓願全實現,關漢卿筆下的竇娥到底有多冤?

《竇娥冤》在高中作為選修古文之一,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果然,竇娥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願一一實現。竇娥從小死了母親,她父親竇天章是一位窮書生,因為上京趕考缺少盤纏,便把年僅七歲的她賣給蔡婆婆家做童養媳。竇娥十七歲與蔡氏之子成婚,可成婚沒兩年,丈夫就生病死了,只剩下了竇娥和她婆婆兩人相依為命。

感天動地竇娥冤,三樁誓願全實現,關漢卿筆下的竇娥到底有多冤?


竇娥的冤屈到底是誰造成的呢?竇娥的悲劇固然是張驢兒和時代所導致的。一天,蔡婆婆生病了,要竇娥做羊肚湯給她吃。張驢兒便偷偷地在湯裡下了毒藥,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竇娥成親。竇娥把羊肚湯端給蔡婆婆喝。蔡婆婆接過碗,忽然不舒服要嘔吐,就讓給張老兒喝了。張老兒中了毒,在地上翻滾幾下就嚥了氣。張驢兒沒想到毒死了自己父親,惱怒不已,便把殺人的罪名栽贓到竇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門。

感天動地竇娥冤,三樁誓願全實現,關漢卿筆下的竇娥到底有多冤?


可是竇娥自身的行為和蔡婆的不作為也是事情發展的一大推手。如果竇娥和蔡婆一開始拒絕了張驢兒父子住進家裡,那麼這個悲劇就根本不會發生;如果張驢兒說起蔡婆是他後母的時候蔡婆能夠勇敢反駁,那麼至少可以為他們二人減少一些嫌疑,也許竇娥就可以少受一點皮肉之苦;如果最後竇娥不因為不忍心蔡婆受刑而貿然認罪,那麼事情總還有轉圜的餘地……可惜發生的事情總是難以挽回的,該去怨張驢兒這個惡人還是那個時代刑訊逼供的程序?是那個時代落後的辦案的制度還是對於命運無法積極把握的竇娥和蔡婆等人?

感天動地竇娥冤,三樁誓願全實現,關漢卿筆下的竇娥到底有多冤?


竇娥死前發下毒誓,她冤在何處?作惡的享富貴,行善的受貧窮。竇娥希望雪能掩埋自己的屍首,也是一種對“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溝渠”的願望。再者,六月飛雪是違反自然規律的,如果真的發生,也是影射了這個世界是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的。這也是竇娥在臨死前對這個世界的嘲諷。竇娥真的有預感死後會血濺白練嗎?竇娥自己也不知道。只是通過竇娥在唱詞中提到兩個典故: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感天動地竇娥冤,三樁誓願全實現,關漢卿筆下的竇娥到底有多冤?


我們可以看到竇娥在悲劇命運裡最後的願望,她希望死得悲壯,以一個英雄主義的結局來昭示自己的冤屈,就像歷史上的萇弘和望帝一樣。在刑場上,臨死前,竇娥都有冤無處申,有苦說不出。於是,她發下了三樁毒誓,想讓老天爺睜眼,為她辯辯自己的冤屈。這三樁毒誓分別是: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血濺白練”是竇娥的三樁誓願中為自己而發的一樁。故事中,竇娥在臨刑前對監斬官提出:要一領乾淨的席子,又要丈二白練,掛在旗槍上。如果自己真的含冤莫白,刀過頭落時所有的熱血便都會沾在白練上,每一個在場的人都驚呼: 這竇娥真是冤枉的!

感天動地竇娥冤,三樁誓願全實現,關漢卿筆下的竇娥到底有多冤?


《竇娥冤》的故事本身其實很簡單竇娥乃落魄書生竇天章之女,三歲時沒有了母親,父親為了還債,便把她賣給蔡家做童養媳。在蔡家長到十七歲時,她與丈夫圓房。但剛一年,丈夫就去世了,她只得和孤老的婆婆相依為命。竇娥之冤,在於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人所作出的種種行為和選擇,社會現實造就的人間悲劇,大概也就是原作關漢卿所想要向世人傳達的吧。

感天動地竇娥冤,三樁誓願全實現,關漢卿筆下的竇娥到底有多冤?


關漢卿創作的《感天動地竇娥冤》一劇,其藝術手法誇張而浪漫,與現實主義敘事風格完美融合,以三樁誓願一一實現的超現實情節,顯示了正義的力量與底層人民的強力反抗,把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懲治邪惡的願望,用浪漫主義的手法變成了現實,表達了反抗社會黑暗的理想,成為中國古代悲劇的典範之作。《竇娥冤》無論是整體的藝術成就,還是揭示女性不幸命運的深度和廣度,都堪稱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