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步兵师防御阵地的兵力部署

导语:本文接上一篇

德军步兵防御阵地的部署要求

防御战术的部署原则简而言之就是选择最有利的阵地部署最佳的防守火力。通常来说防御阵地都被部署在高地,一是射击界面比较开阔,二是这些地方比较易守难攻。不仅仅是德军,其他国家的军队在选择防御阵地的时候也是如此;除了高地是防御阵地的首选之外,还要选择能够卡住交通要道的地带,这也是防御的主要选择阵地。当然这主要依赖周边的地形、当时的气候、以及就地取材构筑工事的材料,如果是山丘地带那对于防守一方来说就赚大了;如果是地势平坦的地方,那么防守一方也会部署在略微高一些的地方。德军在东线战场和北非战场的防御战术就不尽相同,这主要是因为东线的正面战场非常宽,而且地形起伏不定,有山地有丘陵也有平坦的地方,而且气候也非常恶劣,步兵师在选择防御阵地的时候要综合考虑的比较多;而北非战场地势就比较平坦,高地很少,可供选择的阵地就比较少。而且最关键的是两者所面临的对手规模不同,也就是战斗经验和战斗规模不同,所以在这两处防御的德军在战术运用上是不同的。


德军步兵师防御阵地的兵力部署

高地上的观察哨

除此之外,能够影响到防御阵地的还有己方防御的准备时间以及武器种类和物资储备是否充足。比方说,A团被上级命令去防守一个河道,但是当A团到达这个河道的时候,却发现敌军已经在渡河了。这个时候时间紧迫,几乎没有时间选择阵地,也没有时间构筑阵地,这个时候步兵团的指挥官要做的就是,留下一部分预备队构筑预备阵地,剩下的部队全部压上去,直接在河沿部署临时阵地,有时间就挖个散兵坑,没时间只能就地卧倒射击,先打退了敌人再说。再比如说,如果A团达到河道时,没有发现敌情,那么指挥官就会带人侦查一下周围的环境,选择合理部署的地带,挑选敌人可能渡河的地方重点部署,该挖壕挖壕,该筑垒筑垒,该部署雷区就部署雷区,该占据周边的高地就占据高地,或者从其他地方运来可供建造阵地的材料,所以准备时间也是影响阵地部署的一个因素。武器对阵地的部署影响很大,这么说吧,有无师属炮兵和炮兵的口径都能影响到这个步兵师所能防御的范围,在兵力相同的情况下,谁的炮兵多、口径大,那么谁的防御范围就大,你的兵力就可以部署的略微分散一些。比如说我单兵与单兵的间隔是5米,如果我没有重武器的话,那么单兵与单兵的间隔可能就是 2米或者1米,用步兵的密度来增加防御地区的火力。


德军步兵师防御阵地的兵力部署

德军的班用机枪阵地

选择好阵地之后,如何部署兵力和武器配置这个是有难度的,主要是因为武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所以要根据周边的环境来合理的发挥武器的优势。德军步兵师在防守的时候能用到的武器,最主要的就是师属炮兵,所有的阵地在选择上都要优先考虑是否能发挥炮兵的优势;步兵手中的防御武器主要的就是轻重机枪,还有迫击炮和步兵炮,除此之外就是反坦克武器,这包括反坦克枪和反坦克炮,以及后来研发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等。当然在构筑工事的时候,还会部署上反坦克障碍以及地雷,这包括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在设置雷区的时候,这个非常依赖战地指挥官的经验。战地指挥官要把所有的这些武器合理的部署在阵地上,必须要做到让这些武器形成交叉火力和火力重叠,能够让步兵师的火力不间断的、完整的覆盖防御正面。


德军步兵师防御阵地的兵力部署

机枪阵地,这个应该是摆拍,完全没有掩护

当然在指挥官部署防御阵地的时候,还要保证防线具有一定的防御纵深,同时预留一部分预备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会隐蔽阵地。通常来说德军都是按照弹性防御战术来布置的,但是又不仅仅限于弹性防御战术的四个防区,每一个防区内的步兵单位在构筑工事的时候都是按照一定的纵深和能否彼此提供火力支援来构筑的。说白了每一个步兵团的防守区域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弹性防御战术。而且随着战争的推进,德军布置在前沿的反坦克火炮越来越多,比如前哨阵地、警戒区内的前哨部队以及主防线内的主力部队;而在这之前反坦克火炮更多的部署在战斗区,起到反击的作用。引起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前哨的步兵很难防御坦克的进攻,尤其是东线的德军面对T34的无力,因为最初德军步兵只有反坦克枪和手雷以及埋设的反坦克地雷,仅凭这些武器很难抵御成群的T34坦克的进攻,这就使得前哨部队失去了一定的防御意义,你不能一见到坦克冲上来就后撤,因此要加强前沿的反坦克火力。1943年以后,德军步兵反坦克的手段就多了起来,因为这时候“铁拳”单兵反坦克火箭筒诞生了,除此之外还有“战车噩梦”反坦克火箭筒。


德军步兵师防御阵地的兵力部署

铁拳反坦克火箭筒

德军步兵防御阵地的兵力部署

步兵师的指挥官在构筑防御工事的时候,首先要预判敌人的主要攻击地点,也就是说身为战地指挥官你得知道自己防御阵地的薄弱点,在这个地段尽量多的构筑防御工事和部署更多的武器,尤其是要多部署重火力,使之形成扇形射击界面,火力点与火力点之间形成交叉火力。对于防守一方来说,不论你是步兵团还是步兵师,或者是集团军,总之所有的防御都是由步兵班为基础来组成的;而德军的步兵班通常不会独自战斗,都是依托步兵排为中心实施防御或者攻击的。而由于所要防御的地形和步兵排指挥官不同,所以几乎没有相同防御部署的步兵排。在二战初期的时候,德军的步兵排通常由4个步兵班组成,一般排长都会指定其中一个步兵班在防线的前沿前一段距离构筑一个前哨阵地,这个前哨阵地起到警戒巡逻与打乱敌人进攻队形的作用;剩下的三个步兵班成“线式”部署,按照防御纵深的理论,应该是在后面再部署一个预备步兵班,也就是前1中2后1的部署,但是这个部署在实际战斗中会削弱步兵排的防御火力,不能完全的防御前沿阵地,所以德军用的就是前1后3的部署;而且在战斗时,前哨阵地的那个步兵班在示警之后,会后撤到步兵排的“线式防御阵地”上,作为一个补充火力,通常会部署在步兵排与步兵排的连接处。


德军步兵师防御阵地的兵力部署

德军步兵排防御阵地

这里说一个标准的德军步兵师防御部署,这只是理想情况下的部署。德军步兵师由三个团构成,那么在部署兵力的时候,通常都是前2后1,也就是在前面部署两个步兵团,后面部署一个步兵团,当做预备队,而直属师部的反坦克营会被拆分到步兵团使用;而每一个步兵团,由三个步兵营组成,它的部署跟步兵师一样,也是前2后1的部署,反坦克火炮同样会被拆分到步兵营中使用;步兵营由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组成,也用的是同样的部署前2后1,当然机枪连被会拆分到步兵连中使用;步兵连的三个步兵排也是前2后1的部署。至于步兵排咱上面已经说了,如果全部按照前2后1部署原则的话,那么就是2团4营8连16个排,共计16个步兵排部署在一线阵地,相当于前哨阵地部署16个步兵班;而一个德军步兵师由3x3x3x3共计81个步兵排组成,也就是说除了这16个步兵排,其它的都相当于预备部队;二线阵地则由8个步兵排组成。


德军步兵师防御阵地的兵力部署

个人制作的步兵师防御兵力部署图


当然这只是正常情况下的合理部署,但是在东线德军转入战略防御后,尤其是越往后德军的兵力越少、质量越差,也就不能用前2后1的部署了,这不仅仅是兵力少的原因,关键你的防御正面太大了,你跟本防不住啊,所以一个步兵师要把所有的团都压上去,基本上没有预备队。德军为了解决兵力不足,防守正面太宽的问题,就采用了一个新的战略防御战术,当然这要留到下一篇来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