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與技術變革驅動的交通規劃設計新趨勢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人類社會正式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人們正逐步從單一的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其生活方式與生活需求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與此同時,現有的各類空間規劃的編制管理機構分散、層級結構和編制標準不統一,存在重資源開發利用、輕資源保護節約的詬病,已經不在適用於我國交通強國、智慧社會的發展藍圖。多種因素正在引導著空間規劃設計領域朝著新的方向發展。

價值與技術變革驅動的交通規劃設計新趨勢

01價值驅動的交通規劃新趨勢

從精英的普世價值到公平公正。移動性公平(可達性、可支付性)將是未來交通規劃設計行業的一項重要的課題,其關鍵在於通過哪種視角完成公交可達性公平測度,應該基於平等視角?優先視角?還是充足視角?平等視角視所有社會成員為同等單位,認為彼此之間分配差異越小越公平,綜合運用多種度量方法和評價指標得出具有一般性與一致性的結論;優先視角關注弱勢群體的受益狀況,以境遇最差狀態作為衡量資源優先分配的標準,一般以弱勢群體的可達性空間匹配指數和弱勢群體的可達性收入比對指數作為核心指標;而充足視角的關鍵在於能否找到一個具有普適性的臨界點,當可達性低於該點時,大多數人都會由於可達性的限制而無法正常地參與社會活動。

從技術創新到創新生態。從2007年到2011年,包括硅谷在內的美國六個科創區的人口都在下降,相反硅巷的人口則在同步增加。人們搬到硅巷去的原因非常簡單:他們的投資需求在逐漸增加,而硅巷更加靠近華爾街,高科技企業非常重要的正是能夠融到資。由此可見,從硅谷到硅巷,創新生態在不斷進化與演化,創新動力正在從社會精英轉變為青年大眾,創新動力下產生的規模效應將成為未來交通規劃設計的新趨勢。

價值與技術變革驅動的交通規劃設計新趨勢

02空間革命帶來的交通發展變革

設計重點從物理空間向數字空間轉移。實現以數據為核心的智慧社區頂層設計,挖掘一切數據資源並運用到人們的實際生活中。例如Sidewalk Labs試圖開發新的設計技術:人們可以根據戶外天氣的情況改變公共空間和街道的用途,在風和日麗的溫暖日子裡,居民共同決定私人小汽車是否允許出現在主幹道。通過GTCS(地面交通控制系統)的交通管制措施,利用遍佈城市公共空間及建築內部的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建設能夠作出反饋的動態街道,通過嵌入路面的LED燈可以重新分配路權以滿足多樣化的出行需求。

靈活的用地功能混合模式與無人駕駛的廣泛利用。社區的建築街區劃分將會使用靈活的共享空間模式,操作的尺度從人行道到社區,以激發建築乃至整個城市形態的多樣性。每個企業、組織或個人將會在高度靈活的共享城市空間內找到合適的位置,並通過設計、原型製作和發展產業進行快速的更新迭代。社區將獲得更高的主導權,市民可以參與到共享空間的系統中,去決定他們的空間環境應如何利用,讓人們擁有更大的能力去自發形成他們的多樣性,去計劃更多的文化和城市活動。

街道是社區內最重要的空間,道路塑造了社區的特徵與性格,Sidewalk相信街道設計需要把人放在前面,並且自動駕駛(Self-driving mobility)技術將這一轉變變得可能。無人駕駛技術靈活的“點對點”交通模式將會創造更自由、更可達的出行環境。他們的措施可以通過收集高效率高密度的感知數據,極大的確保行人的安全。道路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間給騎行和步行,並且縮短目的地之間的通勤距離。

價值與技術變革驅動的交通規劃設計新趨勢

價值與技術變革驅動的交通規劃設計新趨勢

03未來交通規劃設計總體趨勢

以城市生態系統理念審視城市交通規劃:城市生態系統理念是對工業經濟的全面審視,在數字經濟時代下將更加註重健康、綠色、高效和便捷,追求人與自然的良性循環。廣東省河源市江東新區已經率先構建以丘水為核心的綠色基礎設施框架和城市價值框架,依託綠色基礎設施框架,發揮景觀價值,佈局公共空間、公共場所、公共建築、公交系統。

以城市交通服務需求審視城市交通規劃:城市居民交通出行需求及特徵將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發生變革,跨行政區劃的特大城市都市圈交通逐漸形成和發展,以區域中心城市帶動城鎮群發展的交通需求快速增長,同時“新基建”助力智能汽車的快速發展使得未來大數據可視化對城市交通規劃、管理產生深刻影響。

以規劃理論和實踐推進城市交通規劃變革:《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編制辦法》為實現城市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但《編制方法》在現階段具有不適用性,依然停留在工程技術領域、缺乏對環境約束的考量、對未來預期及預留不足,現有的規劃理論和實踐還需要進一步正視城市交通面臨的現實問題。

價值與技術變革驅動的交通規劃設計新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