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留白,源自於中國傳統繪畫的構圖技法,以無形繪有形,在墨與紙的黑與白之間,描刻出形與神的深邃意境,留予人無限的想象。作為中國傳統美學精粹,留白的藝術早已浸透入文學、戲劇、音樂,乃至人生處世哲學中。正所謂,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剋制與取捨往往才是走向無限的通幽之徑。

“少,即是多”,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斯密·凡德羅以少意多的建築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留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現代主義建築通過形體的變化實現空間上留白,以建築語言上的停頓、中斷、缺失表達空間中的虛與實。“留白”除了在滿足功能主義上的前提上,更加註重與環境的共生與融合,將環境作為設計的元素融合建築的設計中,創造積極的空間圍合,讓二者相融共生。留白藝術與現代主義建築既像一場不謀而合的遇見,也是西方的“寫實”與東方“寫意”的融合延伸。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作為一個體驗中心,接待是必須具備的功能,而展現與地方文化相融的生活美學是它“體驗”的價值所在。從簡潔的立面,充滿幾何線圖的形體構造中你很容易讀出它所穿著的“現代主義建築”外衣。細細端詳之下,在它腳下映衫著倒影的水面上,開合有度的空間格局裡,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留白藝術被鑲嵌其中。

這,是我們設計的起點,也是我們要去往的終點。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尊重與退讓,是本次設計的核心原則。鮮明的功能主義風格融合著東方詩意的空間韻律,原建築的設計本身已呈現著強烈的美學表達,空間的形態與環境的尺度間蘊藏著微妙的平衡,多一分則滿,少一分則空。基於此,設計師在設計中刻意營造出更多表現上的“留白”,建築的“墨”,在裝飾的“白”中更加生動深邃,設計與設計也因此走向相互成就。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在建築的正面處,簡潔素白的立面被掏開一隅,庭院中的水景可見一二,但也僅見一二,更多的則是被藏之於後的留白與想象。設計師將原本位於建築外側的入口移入打開的洞口之下,向內走去,被截斷畫面與想象跟隨視線慢慢展開,在水面映襯下營造更強烈的空間包裹感,讓中庭的景觀與建築本身融為一體,建立從視覺到空間的遞進連接。

進入內部,映漾著天空的水面在腳下橫向鋪開,從水升的藝術裝置像是被時光驚起的飛鳥,在寧靜的空間裡拍打起陣陣生趣。設計師在角落裡安置的一方長椅,不僅為景緻增添了層次,也為到來的人勾劃一陣時間的留白,供以休憩、沉思。

四面圍合,天地相扣,原本是建築最基本的形狀,建立著內與外的空間關係。在四根立柱的支撐下,向內的牆面得以完全捨去,以建築的言語道出一片結構上的“留白”,庭院的景緻因此被完整展現,內外之間的絕對關聯被就此打破,形成“外中有內,內中有外”的空間秩序,建築、空間與環境,渾然一體。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內退的玻璃隔斷在打開的空間裡劃出了前廳核心的接待空間,通透的質感保持了內外的視野的連接,讓空間隔而不絕。玻璃隔斷的內退為景觀與內部空間留下融合的餘地,同時建立內外兩條流動動線,免去過多紛擾,避免“過滿則溢”。在前廳內,設計師摒棄了一切多餘的結構,保持空間整體的通透與輕盈,前臺、沙盤、洽談區依序安置,三兩藝術品點綴層次,對建築的初心保持尊重,以少,見多。

穿過連接前廳與後廳的連廊,一簇枝椏立於水面,身旁牆面素淨,背後天空寂遼,不大的天地方寸間卻為它留下了的無限的空白與想象,在水面的倒影裡彷佛有寂靜的詩意在低語。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光是建築的靈魂,建築是捕捉光的盒子。與環境高度交融的建築空間,為自然的光打開了展現自我的機會,能將它捕捉,建築便有了更多靈魂。“變化”,是自然光線最大的魅力所在,不同的時間、天氣賦予它相異的色溫,材質是捕捉它不同的質感與層次的重要道具。設計師以光的色溫變化的基礎,為整體空間建立統一的溫和色調,以相同色系的深淺變化形成層次。配合淺色的木、溫潤的米色石材、黑色磨砂不鏽鋼、白色水磨石等吸光的材料,將光留住。一切看似讓位於光,卻又處處彰顯光。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剖面圖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平面圖

設計,因留白而共生 | 共生形態設計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廣州東灣體驗中心

設計總監:彭徵

主案設計:謝澤坤

設計團隊:夏聲悅、鄭瑾萱、葉子榮

設計單位: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項目業主:遠洋、保利、

業主團隊:郭雷、鄭棣升、鄭俊偉、鍾新星

設計時間:2019年03月

竣工時間:2019年09月

設計面積:650M²

主要材料:沙漠金石材、貝金米黃石材、古銅色不鏽鋼、黑色不鏽鋼

建築設計:XAA建築事務所詹濤工作室

景觀設計:博克斯林景觀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