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一對“母子兵” 抗疫路上承家風

泌陽一對“母子兵” 抗疫路上承家風

日星隱爍,波湧雲起。疫情當頭,危急關口,最美的逆行者們以平凡鑄就偉大,從晨光熹微到暮靄沉沉,疫情不退他們就堅守到底。在這群“逆行者”中,有一對母子的身影十分特別,她(他)們詮釋了什麼是優秀品質的代代傳承,也彰顯了什麼是家風的潛移默化。


母親程新是陽縣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協管員、《紅色鄂豫邊》雜誌的一名編輯,多年的老黨員、優秀志願者。她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雖然沒有受到過成文的家規家訓,但祖輩的優良品質在其家庭中的積澱和傳承,成了一代代人的寶貴財富;兒子陶然是返鄉大學生、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在疫情發生後,母子倆簡單的商量了一下,就主動請纓,早早的投入了疫情防控工作。母親忙碌在泌陽縣城區花園路服務站,兒子則堅守在高店鄉二門村疫情防控服務點,她(他)們用自己的一家難“圓”成全了“萬家團圓”。


泌陽一對“母子兵” 抗疫路上承家風

疫情爆發伊始,身為共產黨員的程新這樣對兒子說:“疫情之下,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勇士,娃!我們一起參加志願服務吧!”

放假在家的陶然欣然同意,並在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志願者,並主動到邊遠的高店鎮二門村卡點參加了志願服務工作。

陶然主要負責登記進出人員的基本信息以及測量體溫,攔截外來人員以及車輛進入,每天堅持工作到晚上八、九點。

泌陽一對“母子兵” 抗疫路上承家風

和陶然搭班的二門村支部書記陶廣厚,由於去年發生了車禍,腿上至今留有幾塊鋼板,但他還堅持在“疫”線全天候值班的精神,陶然看在眼裡疼在心中,每天卡點有活爭著幹,為的是讓支部書記多休息會兒,晚上結伴騎車護送支書回家。他除了每天在卡點值班,還負責去給每家每戶發放抗疫知識宣傳單,宣傳政府在這個特殊時期的政策。讓每戶人家都理解此時增設卡點的重大意義,並且提醒村民做好自己和家人的防護。他還主動為行動不便的群眾負責代購生活用品,送貨上門。不但減少了人員流動,還避免了被感染。

泌陽一對“母子兵” 抗疫路上承家風

陶然說:“疫情讓我體會到了奉獻社會的價值和意義,懂得了什麼是真情,什麼是大愛,對我來說,這個寒假應該是最長的一次假期,也是最難忘的的一次寒假”。

泌陽一對“母子兵” 抗疫路上承家風

母親程新所在的第七分隊是黨員志願者突擊隊,共12人,分別被分到花園辦事處轄區5個未有物業管理的小區。這些小區人員混雜,在實行封閉政策後,很多居民感到恐慌,以各種理由要求外出。程新便耐心地向他們講解疫情的危險,講國家的政策,要求居民安心宅家。

王莊社區是花園辦事處典型的“城中村”,人口密度集中,人員流動性大,防控任務十分艱鉅。服務點執勤任務,各種辛苦、危險不用多說,但程新卻擁有不輸於男同志的昂揚鬥志,澎湃著黨員先鋒的火熱激情。她主動請纓:“我是黨員,我先上!我願用我的一腔熱血來完成這個光榮而又艱鉅的任務”就這樣,她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忘掉家務事,沒有休息一天,一干就是一個多月。

泌陽一對“母子兵” 抗疫路上承家風

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王莊巷口一位女士走到卡點,有點慌張的說:“我的兩個學生明天從廣東回來,你們通融一下,讓他們進村到家自行隔離中不?”聽到這個情況,程新急忙把返鄉人員隔離政策向返鄉學生家長做了詳細講解,那位女士後怕的說,多虧問了你,不然問題可麻煩了,謝謝你!然後程新請示了花園辦事處的姚書記,並和返鄉人員的家屬溝通,第二天將兩個返鄉學生用專車直接送至隔離點。


泌陽一對“母子兵” 抗疫路上承家風

“自從參加志願服務工作以來,我利用換班時間(統計節前返鄉人員和節後外出務工人員錄入和上報工作),高強度的工作讓我非常疲憊。” 程新說,“但正是這一個月充實而緊張的志願服務,讓我對社區工作加深了認識,真正感受到作為一名社區工作人員的責任和擔當。作為社區工作人員,不但要有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還要做到洞察秋毫和及時維穩,並在溝通中讓居民多一份對當前疫情防控措施的理解。”

泌陽一對“母子兵” 抗疫路上承家風

經歷是獻給青春最好的禮物,這段抗疫經歷必將成為這對“母子兵”生命中最寶貴的時光。程新說:“我驕傲,我是志願者。我期待疫情結束的那一天,同時我也相信我們的祖國一定能早日渡過難關!”

荊棘長路始終初心為伴,疫情嚴峻仍舊使命長擔,戰役當前家風力量彰顯。守萬家燈火,候春暖花開,聚沙成塔,匯聚起守望相助的力量,這對“母子兵”的堅守和奉獻,是這個初春最溫暖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