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2000億規模,新基建的“支點”是大數據中心


深度解讀 | 破2000億規模,新基建的“支點”是大數據中心

深度解讀 | 破2000億規模,新基建的“支點”是大數據中心

孫家廣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大數據作為產業發展的創新要素,在數據科學與技術、商業模式、產業格局、生態價值與教育層面,均帶來了新理念和新思維。2019 年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生態圈中,最活躍的領域包括:大數據基礎設施服務、大數據分析服務、數據資源服務、數據源管理及API服務、跨平臺數據存儲及分析服務,開源大數據軟件工具,以及在各個垂直領域的產業大數據應用和企業大數據應用。


鄔賀銓

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郵電大學名譽校長

深度解讀 | 破2000億規模,新基建的“支點”是大數據中心


大數據中心的建設是個很長的產業鏈,包括服務器、路由器、交換機、光模塊,還有電源、軟件、網絡、機房。另外,對於IDC產業鏈來說,更重要的是IDC集成運維,以及‘雲服務商’和解決方案。2020-2025年,我國IDC市場累計將超過1萬億元。


深度解讀 | 破2000億規模,新基建的“支點”是大數據中心

王堅

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雲創始人

我國正在推進以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數據中心建設,通過這一舉措對工業互聯網大數據資源進行匯聚整合,可有效提升我國工業互聯網大數據資源的管理、服務和安全水平,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助力製造業轉型升級,顯著提升數據驅動的政府治理能力和數據賦能實體經濟的能力。


核心點:近期,國家決策層強調“新基建”,與之前的4萬億投資不同,“新基建”立足於高新科技。大數據中心作為七大方向之一,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數字底座”。隨著5G商用加快,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海量數據將被挖掘,數據資源雲化推動IDC產業升級。2020年,IDC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0億。產業格局正在改變,IDC受產業要素供給影響較大,產業逐漸由一線城市外遷至周邊區域,同時,也支撐著貴州、內蒙古等地的內生增長。


一、大數據中心站上新基建戰略高地

科技新基建戰略升級。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概念由此誕生。2019年以來,“新基建”一詞頻頻出現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並落實到操作層面。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相較於2008年4萬億的“鐵公基”,這次的“新基建”立足於高新科技,主要涉及信息化和新能源領域,重點覆蓋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

大數據中心支撐新基建內生增長。新基建兼具科技和基建的雙重屬性,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結構性力量。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是新基建的核心,是信息數字化基礎設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數字底座”。這使得電子化、智能化城市改造成為可能,充電樁等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發揮著補短板的作用,啟動新基建。5G數據傳輸可靠性高、速率高、延時低、連接能力強,可實現雲網絡。5G能將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數據提取出來,掀起數據浪潮,專注於互連的數據中心將主要受益於此。

二、數據浪潮推高IDC產業

IDC依然是大數據中心發展的重點,EDC、NDC順勢起航。數據中心(DC)按照服務對象可分為三類:互聯網數據中心(IDC)、企業級數據中心(EDC)和國家級數據中心(NDC)。國內IDC起步於2000年,市場用戶出於成本和穩定性的考慮,對三方託管的需求上升,國內IDC市場年均增長率達到30%。EDC側重於信息資源規劃和應用,已成為企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的標配,並延伸覆蓋製造、醫療、能源等行業,在大數據中心市場異軍突起。2015年,《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出臺,大數據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NDC搭上國家級大數據綜試區建設機遇,是由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共服務資源,代表國家科技實力。

5G帶動流量需求,數據資源雲化推動IDC產業升級。IDC集數據存儲和數據流通為一體,面向互聯網企業、雲計算廠商以及電商、媒體、金融企業、視頻/遊戲公司等行業用戶,提供互聯網服務。IDC業務已從傳統的網站系統託管服務、服務器和帶寬資源租賃、網絡安全增值服務擴展至雲計算服務。5G加快部署,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底層數據被挖掘出來,數據流量激增,IDC景氣度高。計算資源雲化,傳統數據中心向雲數據中心升級的步伐加快。據思科數據,隨著全球數據中心雲化程度提升,預計到2021年, 大約95%的工作負載將由雲數據中心完成。

深度解讀 | 破2000億規模,新基建的“支點”是大數據中心

2020年國內IDC市場有望突破兩千億。中國IDC市場已於2018年邁入千億時代,在全球市場佔比為兩成。據科智諮詢(中國IDC圈)數據,2020年中國IDC市場規模預計為2079億,同比增長31%;2021年將達到2770億,同比增長33%。按年均增長30%來算,2025年國內IDC市場規模或將達到7910億,“十四五”五年規劃期間仍有5831億的增長空間。

從業務結構來看,IDC增值業務(網絡安全、數據應用、運維)迎頭趕上,與基礎業務平分秋色。三大運營商佔據IDC市場七成以上,憑藉帶寬資源和全國客戶,不改長期競爭優勢。第三方IDC廠商多樣化增值服務與快速技術迭代能力凸顯,未來市場佔比有望提升。

深度解讀 | 破2000億規模,新基建的“支點”是大數據中心

深度解讀 | 破2000億規模,新基建的“支點”是大數據中心

三、IDC受產業要素和市場需求影響較大

IDC產業鏈包括上游基礎設施(IT設備、UPS電源、供電、樓宇、帶寬)、中游IDC託管/增值(包括運營商、雲廠商和第三方服務商)、下游應用/服務(如製造、醫療、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受制於產業要素分佈,託管/增值服務受行業需求和公司需求影響較大。

IDC基礎設施取決於廠商自身的規模化建設、管理能力,並受土地、電力等產業要素影響。機房電費佔據IDC總成本的一半,其次是帶寬成本和折舊費用。服務器等IT設備、空調、通信電源轉換耗電佔比接近。機房電費受制於PUE(有效能耗比)和地區電價。所以,地理環境帶來的電費差異是機櫃安置首要考慮因素。華為、阿里、騰訊、蘋果中國的大數據中心都設在貴州。貴州地貌以高原山地為主,全年溫度適宜,水電充沛,電費較低。華為大數據中心落地貴州,一年僅電費開支就可節省6億元。至於帶寬成本,具備數據中心與帶寬接入一體化服務能力的運營商可以提高使用效率,從而控制帶寬成本。而折舊費用、物料消耗、人工成本,這取決於廠商是否具備規模化建設和管理能力。

深度解讀 | 破2000億規模,新基建的“支點”是大數據中心

深度解讀 | 破2000億規模,新基建的“支點”是大數據中心

大型互聯網企業和金融企業對於IDC託管/增值的需求將提升,第三方數據中心服務商正在崛起。據中數盟數據,IDC託管服務存量需求端,雲計算廠商佔比近四成,隨後是互聯網企業、政府機關、金融機構。

選擇IDC服務器託管商,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託管地域、服務器配置、網絡服務、部署速度、安全性、定價。大型互聯網企業對網絡、部署速度要求高,成本控制意願強,其分佈式架構對於託管地域要求不是特別高。大型互聯網企業往往選擇私有云和混合雲來搭建IT系統,而小型互聯網企業一般選擇直接購買性價比高的公有云服務。金融企業的支付能力較強,未來對於IDC託管市場的貢獻度或將提升。金融企業對選址要求比較嚴格,一般服務器託管都在總行所在地。但由於一線城市地價攀升,不排除異地託管的可能性。至於IDC託管/增值的供給端,三大運營商仍然處於主導地位,第三方數據中心服務商公司正在崛起。第三方數據中心服務商分為批發型和零售型。頭部批發型服務商的土地資產和機櫃運營能力是業務增長的關鍵,標準化程度較高,主要面向中等規模的互聯網企業,而頭部零售型服務商主要為BAT等大型互聯網企業提供定製化服務。

四、要素供給支撐IDC產業發展

數據中心畢竟是高能耗高成本的產業,IDC佈局首先受產業要素供給影響,其次才是市場需求。近年來,由於一線城市地價攀升,北上廣的IDC業務逐漸開始外遷至二線城市。例如“中國數壩”——張北雲計算產業園以及廊坊開發區的數據中心產業園均已承接部分來自北京的IDC業務;南通國際數據中心產業園作為上海北翼門戶,吸引中興、旗雲、尼爾森等重大項目落地。同時,在國家政策指引下,一批數據中心產業園建成並投入運營,大數據成為部分地區“逆襲”的關鍵。例如被譽為“中國數谷”的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憑藉氣候環境適宜、水資源豐沛、電價較低等產業要素,吸引三大運營商、高通、華為、富士康、阿里、騰訊、蘋果等大項目落地。內蒙古烏蘭察布大數據中心著力打通“信息高速公路”,已有華為、阿里巴巴、中聯利信等8個數據中心項目落地。政策、土地、水電等產業要素供給和區位交通影響著IDC區域佈局。

綜上所述,大數據中心成為新基建的一大重點,5G商用深挖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底層數據,在數據浪潮下,IDC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市場增量可觀。至於IDC產業鏈,上游基礎設施取決於廠商自身的規模化建設、管理能力,並受土地、電力等產業要素影響。大型互聯網企業和金融企業對於中游環節——IDC託管/增值的需求將提升,第三方數據中心服務商正在崛起。數據中心畢竟是高能耗高成本的產業,IDC佈局首先受產業要素供給影響,其次才是市場需求。多個數據中心產業園已建成並投入運營,產業載體支撐一線城市產業轉移及內生增長,數據中心發展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