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間,區塊鏈的發展會經歷些什麼|遠讀

未來20年間,區塊鏈的發展會經歷些什麼|遠讀


2018 年的頭一個月對於虛擬貨幣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難熬的冬天,在我寫下這一行字的時刻,比特幣的價格已經跌破 7000 美金。整個市場哀鴻遍野。

但是我們並不用急著給虛擬貨幣以及區塊鏈判一個死刑,泡沫破裂恰恰是重生的開始。

而且這種大跌其實也很好地給眾人上了一堂自由市場的課,在不受監管的自由經濟中,市場的自我調整不僅僅會是價格上的,還會是共識上的。

舉個例子吧,如果現在有幾位投資者因為投資虧損,激憤下毆打了圈錢的項目方,那麼當下一次市場回暖的時候,想圈錢的人是否該有所忌憚了呢?

所以不必因為大跌而對一切失去信心,在看空的聲音甚囂塵上的時候,我選擇繼續展望區塊鏈和虛擬貨幣的未來。

而泡沫經歷一次破滅,就是第一個預言。

1

泡沫會破裂


現在,從事區塊鏈或者說加密貨幣投資的人,稍有理智的都可以看出泡沫的存在。所以有人預測,在不確定的未來中,泡沫將會再一次破滅。

未來20年間,區塊鏈的發展會經歷些什麼|遠讀


當然,虛擬貨幣幾乎一定會在將來的某個時間再破滅一次,也許近期的大跌都是熊市的開始。但是,這不意味著加密貨幣開始走向徹底的滅亡,相反,這可能是一次新的開始。

我們現在處於一次巨大的造富狂歡中,很多人以為這些虛擬貨幣的漲跌就是虛擬貨幣的全部,但實際上這只是大浪淘沙的開始。

Vitalik Buterin 是正確的:90% 的代幣將會失敗(90% of tokens will fail)。但是在崩潰過後,真正的應用才開始逐漸顯現。

加密貨幣實驗已經進行了八年,除了投機交易和一些智能合約,以及衍生的一堆看起來非常有趣的創業想法之外,我們對這種技術沒有更多深入的應用。實際上這個技術在當前階段看起來更像是皇帝的新衣。

不過回顧往昔的歷史,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以後,很多唱衰的人沒有想到,那些倖存下來的,以及在破滅的泡沫之中建立起來的新公司,最後成了支配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在區塊鏈領域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情,1% 經歷大跌和血洗的項目會變成明天的亞馬遜、谷歌和臉書,或者是摩根大通和高盛,甚至可能是明天的全民社保體系。如果你展開更大的想象力,未來的行政機構、社會組織都可能從這次泡沫和破滅中經歷一次重生。

創新是一種異常艱苦的工作,因為你在創造一種過往不曾出現的東西,沒有說明書,也沒有對標,你只能通過想象力和邏輯的結合,來試圖找到迷霧中的未來之路。

未來20年間,區塊鏈的發展會經歷些什麼|遠讀


區塊鏈技術可能是過去 500 年來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所以它起碼得經歷像蒸汽機、內燃機、電燈、電話、計算機、互聯網這種級別的發明所經歷的種種曲折之路。

沒錯,我們可能會經歷不止一次崩盤和所謂的“泡沫破滅”,今天和明天都很殘酷,但是後天會很美好。

2

第一個區塊鏈的殺手級

應用程序不會是瀏覽器


我們都知道,在互聯網的發展歷史中,瀏覽器是第一個讓普通人感受到互聯網魔力的工具,並且催生了第一波互聯網創業的機會。

未來20年間,區塊鏈的發展會經歷些什麼|遠讀


但是在區塊鏈的浪潮中,不論是技術還是商用,瀏覽器恐怕都不會成為第一個在區塊鏈上的入口級應用,人們不會因為區塊鏈瀏覽器而真正愛上這一項新技術。

到目前為止,區塊鏈上最成功的應用無疑是虛擬貨幣,很多人也對虛擬貨幣的概念有所瞭解了。但是虛擬貨幣天然存在一些推廣上的困難,比如法幣就不會輕易為加密貨幣讓出貨幣市場中的主導地位。當然還有一些技術上的難題,比如在安全性(Security)、可拓展性(Scalability)、分佈性(Decentralization)三者之間的權衡。

所以即使經過 9 年的發展,比特幣的應用範圍依然非常小,如果把貨幣看作一個整體的市場,那麼比特幣在流通領域的份額相對於法幣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其實第一個讓人們感受到區塊鏈魔力的殺手級應用一定是屬於那種“風起於青萍之末”的邊緣革命式的應用,一旦它被髮明出來,將會以摧枯拉朽之勢讓數十億人接受區塊鏈的概念。

雖然這個應用到底具體是什麼形態,現在並不明朗,但是我們可以對它的特徵進行一些猜想,比如:

  • 開源
  • 交互極其簡單
  • 平臺級應用
  • 極好地詮釋了區塊鏈的特徵
  • 同樣受到區塊鏈從業者的歡迎


也許具體的形態可能是一個分佈式的 AI 助理,或者幫助你分配注意力的東西。當然,一切都有可能發生。

3

區塊鏈只是

分佈式共識的第一種形態


區塊鏈其實只是實現分佈式共識的方法之一,一定會有其他有別於區塊鏈的機制同樣可以實現分佈式共識,或者說構建一個“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分佈式自治組織)。

未來20年間,區塊鏈的發展會經歷些什麼|遠讀


比如,像 IOTA 的 Tangle(纏繞)和 HashGraph 這樣的機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區塊鏈,但是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實現分佈式共識。

甚至從長遠來看,不論是區塊鏈還是 IOTA、HashGrash,都有可能被淘汰,就像互聯網也有被移動互聯網慢慢取代的時候。

也許在未來會有更好的、我們當前沒有概念的機制出現,這個數量可能比當前進行 ICO 的項目還要多。這些機制也許會解決當前區塊鏈技術裡存在的種種問題。

比如說,有效平衡所謂的“不可能三角問題”,更好地引入人工智能的應用,從自然界的物質和系統中找到靈感(蛋白質、蜂群)等。

甚至由於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會反向影響區塊鏈的設計。因為當前的區塊鏈系統的一些不完美之處,是和人的某種生理和心理特性的限制相關聯的。比如說,“中心化”理念的弊病,很大一部分是“人”這個物種在協作上的天然缺陷造成的。

具體說一下吧。之所以至聖先師哈耶克在《貨幣的非國家化》裡對政府壟斷貨幣大為忌憚是因為“政府裡的人”會天然傾向於濫用這種權利,而這種“濫用的傾向”可能是人類這個帶有原罪的物種的天然缺陷吧。

4

區塊鏈上的應用

會比今天好用一萬倍


今天在區塊鏈上應用的體驗差到完全不符合互聯網標準。像以太貓(CryptoKitties)這種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電子寵物遊戲,居然都會因為交易網絡的擁堵而讓體驗變得極差。

未來20年間,區塊鏈的發展會經歷些什麼|遠讀


比如,極長的一串錢包地址,看起來就覺得不友好,在筆記本上記下助記詞這種方法是不是有點原始呢?如果由於複製錯了一串地址中的一個數字而轉錯了帳,我肯定會覺得難過。能不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呢?

雖然很多人當前攻擊區塊鏈應用,覺得它非常不友好,使用起來體驗極差,對於非技術人員來說,上手成本很高,這都是事實,不過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它,我認為使用體驗的優化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就像計算機最初的時候還需要會用 DOS 語言才能使用,到了 iPad 的階段,幼兒園的孩子也可以自如地使用它了。

比如,現在人們覺得在多種貨幣並行的世界裡,不斷在交易所置換貨幣的行為會給經濟系統的運行帶來很大的負擔,人們會不會在換幣這件事上就耗費了大量的精力?

雖然有很多對區塊鏈持消極觀點的人已經在攻擊這種可能性了,但是以我所見,這種技術性、體驗型的問題,不是什麼難題。未來就算有多重貨幣同時流通,也會比你想象中的要好用得多。

總之,在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同時,物聯網、人工智能、生物改造等等技術也在同步進行,不用擔心今天的體驗問題會成為殺死區塊鏈的關鍵因素。

5

新的經濟學體系將統治世界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思想家的思想通道里。你的一舉一動,每一次選擇,背後都有一種教化的力量在“指使”。

在過去我們所熟悉的一段歷史中,整個經濟體系都受到了凱恩斯主義,即宏觀調控這種思想的強烈影響。

我們的經濟生活中,每一處都充滿了中心化控制的氣息,然而奧地利經濟學派所提倡的那種“自負其責、自行其權、自衛其利”的社會形態真的就無法達成嗎?

在一個龐大的世界裡生存,我們就必須要像嬰兒一樣被“照顧”嗎?離開了機構我們真的就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嗎?

我傾向於認為自由意志主義會是一種不言自明的趨勢,在區塊鏈或者其他分佈式共識機制的幫助下,新穩態下的社會體系會大為不同。

可能整個世界統一的法律體系會變得非常簡單,在這種簡單的共識下,我們再按照具體的情況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共識,這樣也許不僅對人性來說是一次新的解放,對經濟效率來說,也有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改進。

有些在經濟學課本里塵封已久的學說是否會重新煥發活力並且指導人們行動?比如,我最近回顧了制度經濟學裡的重要內容“科斯定理”:

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並且交易成本為零或者很小,那麼,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實現資源配置的帕雷託最優。

在過去的世界裡,不論是“明晰財產權”還是“使交易成本接近 0”都是很難達到的假設條件,但是在區塊鏈的世界裡,在“Tokenomics(代幣經濟學)”裡,彷彿科斯定理的應用能力變得史無前例的大了。

也許,在未來的世界裡,我們還會迴歸到更古典的經濟體系中去,比如,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的論斷,“一個國家的繁榮,只需要有和平、過得去的司法、公允的稅收”,這種簡單的哲學,會不會重新被所謂“複雜而進步的”現代人類所接受呢?

6

分佈式自治組織

會佔據 500 強的大多數席位


制度經濟學家羅納德·科斯在 1937 年撰寫的論文《企業的性質(The Nature of the Firm)》解釋了企業存在的原因:企業存在的原因是節約了市場的交易成本。

同時這篇論文也說明了企業的規模到底由什麼來決定:企業的邊界決定於企業內部組織一筆邊際交易的成本等於在公開市場上完成這筆交易的成本,或者由另外一個企業來組織這筆交易的成本。

未來20年間,區塊鏈的發展會經歷些什麼|遠讀


簡單來說,企業的存在就是用一個大的契約代替了很多小的契約,避免人和人在協作的時候因為訂立契約而耗費太多的交易成本。但是這個契約所涵蓋的人數不能無限擴大,人數越多,這種內部成本的節約程度就會越小。

那歸根結底,企業存在的原因是因為外部的交易成本過於高昂。而如果,區塊鏈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讓個人與個人之間協作的成本降到比企業的內部交易成本更低,是否會瓦解企業的存在呢?

答案是一定的。在未來,分佈式自治組織(DAO)會取代很多公司的存在,新的協作方式擺脫了企業規模的限制,會涵蓋多得多的人在分佈式自治的體系下協作。

如果未來用創造的產值對這些分佈式自治組織進行估值的話,其估值一定會超越大量的《財富》500 強企業,成為社會勞動協作的主流方式。

因此我們會有下一個改變。

7

零工經濟成為主流


“Gig Economy”本來是指大公司逐漸縮減規模,把工作外包出去,只剩下一個核心管理層以及核心業務。

未來20年間,區塊鏈的發展會經歷些什麼|遠讀


這個詞最近和“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即時經濟(On Demand Economy)”聯繫得非常緊密。

但是共享經濟的問題也非常明顯:所有的所謂 C2C 的共享經濟,全都因為效率優化的問題最後變成了 B2C 租賃經濟。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我們上面所說的問題,如果想要運作“Gig Economy”,當前的社會協作方式下,你無法大規模推行這種工作模式。

但是區塊鏈也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讓這種外部合作變得有效率,就能擺脫共享經濟的魔咒。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每個人不會再受僱於某一家公司,從事某一種固定的職業。人們會投入到分佈式的協作網絡中去,根據自己的特長、網絡的需要來選擇你要從事的任務。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協作方式並不是要抹殺專業化分工的作用,在分佈式的協作網絡中,你依然可以專一地去從業某一類任務,從而因為出色的產出會獲得更多的回報。

所以重點是,你不用再把其中一部分回報再交給公司了,或者換句話說,沒有人可以再用公司的方式來剝削其他人了。

馬克思會感到欣慰的。

8

虛擬貨幣的興起會是

一場思想上的啟蒙運動


比特幣是一個瘋狂的想法,其實在比特幣之前,不僅哈耶克已經寫出了《貨幣的非國家化》這種著作,從理論上闡明瞭貨幣市場競爭的可行性,而且在歷史上私營貨幣的形態也曾多次出現。

未來20年間,區塊鏈的發展會經歷些什麼|遠讀


那麼比特幣會成為成功的那一個嗎?我覺得即使比特幣最後失敗了(成功與失敗的標準或許難以界定,因為我們的壽命有限),對我們所有人來說,它也是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啟蒙運動。

你可以認為比特幣是一場泡沫,但是在這場泡沫中,我們創造了價格、指數、完整的經濟理論、現代信息技術、龐大的組織協作,英雄人物也出來搖旗吶喊,

一切人類引以為豪的理性文明的要素,都可以在一層泡沫中得到構建。

那麼,我們過去認為理性的、堅實的、唯物的各種文明,是否也有可能是更為隱蔽的泡沫呢?因為我們過去證明某一個事物合理存在的論據,都可以從比特幣的世界中找到。我們是否可以反向去思考,房產、股票、科學、進步等等概念,是不是也沒有想象中那麼理所當然地“堅實”了?

如果比特幣不斷增長,以至於所有人都被裹挾到這一次瘋狂的迷幻實驗裡,當泡沫破滅,大夢初醒,我相信會比嬉皮士運動更能啟發人們對人生本質的思考。

文章來源:https://hackernoon.com/what-will-bitcoin-look-like-in-twenty-years-7e75481a798c

未來20年間,區塊鏈的發展會經歷些什麼|遠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