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盜墓都講究“父子上陣”,為何現實中盜墓大多都是舅甥搭配?

古代人很信因果輪迴,而這個信仰體現在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比如人們在處理自己的身後事的時候,會選擇適宜的地塊來作為自己的歸宿,並且對於墓穴內的安排十分講究。人們堅信自己重視身後事,那麼下一世就會有好的回應,所以他們會將很值錢的寶貝作為陪葬。

古代盜墓都講究“父子上陣”,為何現實中盜墓大多都是舅甥搭配?

但是這些值錢的寶貝會成為一些居心叵測之人的目標,便有了下地盜墓一說。盜墓者一般都是團隊行動,因為墓穴裡會安插各種陷阱防止有人進入。而這些團體中人,很多都是家族集團。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那麼盜墓也是如此麼?

以前有很多家族盜墓組織,在盜墓行業裡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因為下墓也是有風險的,就如同作戰一樣。可是盜墓卻並不是兄弟以及父子行動,現實中家族集團的盜墓行動中,更多都是舅舅和外甥的組合。

古代盜墓都講究“父子上陣”,為何現實中盜墓大多都是舅甥搭配?

那我們先了解一下,為什麼盜墓需要關係親密的人去。盜墓是一件危險的事情,而這個行業在如今的社會中幾乎已經隱去了。在古代,盜墓猖獗的時候,甚至有人能去刨了慈禧太后的墳墓。

但是到如今也有上千年都沒能被開盜的墳墓,那就是秦始皇陵。作為結構最為複雜、內涵最為豐富的陵墓,作為兩千年前中國第一位皇帝的陵墓,卻沒有人能開盜,因為比起墓穴裡的財富,地宮前前後後上上下下的機關才是更大的驚喜。

盜墓行業規矩甚多,遇事就逃並不是他們的本事,但是要去這地下數十米數百米深處的地方去探險,沒有過命的交情誰也不敢陪同。所以,按照道理來說,和自己關係最為親密的人一起去,化險為夷的可能性才更大。

古代盜墓都講究“父子上陣”,為何現實中盜墓大多都是舅甥搭配?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危急時刻,能互相信任互相交付給對方後背,才能逃脫危險。而且,盜墓行業比起其他的行業來說,更需要一個人有著極為堅毅的信念和豐富的專業理論,那麼這個時候盜墓家族集團的優勢就能凸顯出來。

以盜墓為生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會教習如何下土的知識,他們遠比其他的盜墓者更加精通,能夠積累前輩們開土的經驗,能善於應變更多的突發情況且有著更加充足的盜墓知識。

墓穴深在地底,陷阱遍佈,有著很多地理因素的影響,在古代盜墓雖然是一件眾所周知的行業,但它本是一件違反法律的事情,一旦被抓到了,依然要面臨著嚴重的懲戒,所以,親密的人共同行動才能提高人們生存的機會。

古代盜墓都講究“父子上陣”,為何現實中盜墓大多都是舅甥搭配?

盜墓這個行業為何以舅舅和外甥結伴為多?

舅舅和外甥之間的血緣關係,是他們能夠給雙方安全感的原因。那為何不是父子和兄弟行動呢?

古人迷信,覺得家族血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所以古代重男輕女的現象比較嚴重,這就是為了讓家族的香火可以接著延續,不至於斷了姓氏。男系社會中,男子是家中的頂樑柱,是一家之長,只有同為男性的直系血脈才可以代表這個家族最高的地位。

古代盜墓都講究“父子上陣”,為何現實中盜墓大多都是舅甥搭配?

就如同古代的封建制度一般,封建王朝制度和封建家族制度都是這之中的衍生物。這之中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嚴格的等級區分,而最主要的區分標準就是血緣關係。

所以,古代男性承擔著為家族傳宗接代的責任。其實在現代社會無論男女,他們所繼承的血脈並無不同,都是來自父母來自雙方家庭的承繼。

古代人篤定自己的信仰,所以在盜墓這件危險的事情上,他們無法認同讓親嫡系的人一同下墓,因為一旦出現不測,那麼家中就沒有能夠傳承血脈的人了。

所以,又要能夠彼此深信不疑,又要不威脅家族香火,於是家族的嫡系都會選擇舅舅和外甥這樣的搭配。這樣的搭配還有一種諧音的“保佑”,舅舅意同為“能救”,而外甥意同為“可生”。

古代盜墓都講究“父子上陣”,為何現實中盜墓大多都是舅甥搭配?

雖然這種毫無科學理論的事情得不到驗證,但是不得不說古人對於風水學的研究以及對於中華文化的解讀有著更為貼近自然的角度,因此他們才能從識星象來辨事態,能觀山河來算兇吉。

所以,盜墓學中,一般都會以舅舅和外甥來協同行動,有著血緣的羈絆,有著文字的寓意,這些看起來毫無憑據的說法,卻構成了古代一大重要的“學說”。可想而知這千年歷史中,存在的匪夷所思也許更是一種機緣巧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