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武則天稱帝時的基石,卻成了武則天的刀下鬼

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傑出的女皇帝。她執政期間,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做出了歷史功績,在唐代的發展史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對於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

唐朝是李唐宗室,世代帝王都是世襲制延續下來的,武則天是唯一一個異姓皇帝。一般異姓帝位的取得,往往是通過反叛或者政變取得,這時就避免不了兵戈相向地進行殘酷的屠殺,從而造成成千上萬的人為之流血犧牲。而武則天帝位的取得,付出的代價相對較小,除了她嘔心瀝血的“經營”外,還主要得力於一位重臣的“幫助”。

由於唐高宗李治患有風疾,經常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於是從公元660年開始就讓皇后武則天處理朝政。李治因久病不愈,就命太子監國,武則天攝政,此時,李治為天皇,武則天為天后。683年,李治臨終時留下遺詔:太子李顯於靈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時,由天后決定。由於太子李顯處理國事經驗不足,所以在遺詔中還命宰相裴炎與兩位侍郎為委以治理國家重任的大臣,輔佐太子登基並治理國家。

他曾是武則天稱帝時的基石,卻成了武則天的刀下鬼

唐高宗和武則天

很明顯,這並不是全權委任武則天臨朝管理國事,而是在有特別重要的軍國大事,同時皇帝與大臣們又不能決策時,才能聽取她的決定。因為有那麼多有學識豐富的大臣,不能決策的重大國事少之又少,這樣,武則天參政的機會幾乎沒有。唐高宗李治在世期間,武則天從當上皇后以來逐漸掌握朝政決策權,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參政經歷了,導致她掌控國家和百姓命運的慾望越來越強烈。而遺詔中雖然給了她一些決策國事的權力,但明確規定非軍國大事不能過問,這與她曾經享有過的權力相比有了很大的限制,不能過多地參與政事。所以這對於一心想當女皇的武則天來說,當然是最不樂意的事,可是也沒辦法,只能聽之任之。

然而,就在唐高宗死後第三天,也就是太子李顯在靈柩前即位後的第二天,宰相裴炎上奏說,目前太子僅僅是即位,還沒有正式冊封為皇帝,以前也沒有聽政經歷,還不能發佈政令,建議一切政令都要以太后武則天令的形式發佈(李顯即位後,尊武則天為皇太后)。

他曾是武則天稱帝時的基石,卻成了武則天的刀下鬼

武則天

裴炎的這個建議對武則天來說真是太及時了。因為要以武則天令發佈政令,就是所有的國事,無論大小都要由武則天參與並同意,行使的已經是皇帝的權力了。因為裴炎是唐高宗臨終前委任的重臣,他的提議沒人反對,就這樣武則天藉著裴炎的這個提議,順理成章地取得了處理國事的權力,以致於後來太子正式冊封為皇帝時,她還是霸著這權力不放手,從此開始了她的執政歷史。

裴炎的這個提議對武則天來說意義特別重大。如果沒有這個提議的話,她當時就沒有參政的機會和權利。這為她以後當皇帝做好了鋪墊,打好了基礎。這裡實在是有裴炎的很大的功勞。

他曾是武則天稱帝時的基石,卻成了武則天的刀下鬼

裴炎

武則天執掌政權後,她的一些重大決策也要徵求宰相裴炎的意見,比如,武則天想建武氏廟、武則天為了創立自己的江山,想免除李家有聲望的王爺的爵位,以絕宗室之望等,但卻遭到裴炎的極力拒絕和反對。武則天認為裴炎成了她成就大業的絆腳石,就這樣武則天對裴炎的態度,由感謝感激變為反感厭惡。就在第二年,裴炎卻被武則天定罪斬殺了。唐朝的一代重臣就這樣被冤殺了。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裴炎在關鍵時刻幫武則天解決了很大的難題,武則天真應該感激裴炎一輩子的,即使有矛盾,有對立,也不能過河拆橋,以恩抱怨。再說武則天和裴炎祖籍都是山西的,是同鄉,也應該顧及相親之情,不應該成為刀下鬼的。在封建社會,統治者為了極力維護其統治地位,總是盡力排除異己,曾有多少忠臣良將就被含淚冤死。

武則天的這種做法是不是有點獨斷專行、過分和自私呢?期待著你的留言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