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武则天称帝时的基石,却成了武则天的刀下鬼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杰出的女皇帝。她执政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做出了历史功绩,在唐代的发展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对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

唐朝是李唐宗室,世代帝王都是世袭制延续下来的,武则天是唯一一个异姓皇帝。一般异姓帝位的取得,往往是通过反叛或者政变取得,这时就避免不了兵戈相向地进行残酷的屠杀,从而造成成千上万的人为之流血牺牲。而武则天帝位的取得,付出的代价相对较小,除了她呕心沥血的“经营”外,还主要得力于一位重臣的“帮助”。

由于唐高宗李治患有风疾,经常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从公元660年开始就让皇后武则天处理朝政。李治因久病不愈,就命太子监国,武则天摄政,此时,李治为天皇,武则天为天后。683年,李治临终时留下遗诏:太子李显于灵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时,由天后决定。由于太子李显处理国事经验不足,所以在遗诏中还命宰相裴炎与两位侍郎为委以治理国家重任的大臣,辅佐太子登基并治理国家。

他曾是武则天称帝时的基石,却成了武则天的刀下鬼

唐高宗和武则天

很明显,这并不是全权委任武则天临朝管理国事,而是在有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同时皇帝与大臣们又不能决策时,才能听取她的决定。因为有那么多有学识丰富的大臣,不能决策的重大国事少之又少,这样,武则天参政的机会几乎没有。唐高宗李治在世期间,武则天从当上皇后以来逐渐掌握朝政决策权,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参政经历了,导致她掌控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遗诏中虽然给了她一些决策国事的权力,但明确规定非军国大事不能过问,这与她曾经享有过的权力相比有了很大的限制,不能过多地参与政事。所以这对于一心想当女皇的武则天来说,当然是最不乐意的事,可是也没办法,只能听之任之。

然而,就在唐高宗死后第三天,也就是太子李显在灵柩前即位后的第二天,宰相裴炎上奏说,目前太子仅仅是即位,还没有正式册封为皇帝,以前也没有听政经历,还不能发布政令,建议一切政令都要以太后武则天令的形式发布(李显即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他曾是武则天称帝时的基石,却成了武则天的刀下鬼

武则天

裴炎的这个建议对武则天来说真是太及时了。因为要以武则天令发布政令,就是所有的国事,无论大小都要由武则天参与并同意,行使的已经是皇帝的权力了。因为裴炎是唐高宗临终前委任的重臣,他的提议没人反对,就这样武则天借着裴炎的这个提议,顺理成章地取得了处理国事的权力,以致于后来太子正式册封为皇帝时,她还是霸着这权力不放手,从此开始了她的执政历史。

裴炎的这个提议对武则天来说意义特别重大。如果没有这个提议的话,她当时就没有参政的机会和权利。这为她以后当皇帝做好了铺垫,打好了基础。这里实在是有裴炎的很大的功劳。

他曾是武则天称帝时的基石,却成了武则天的刀下鬼

裴炎

武则天执掌政权后,她的一些重大决策也要征求宰相裴炎的意见,比如,武则天想建武氏庙、武则天为了创立自己的江山,想免除李家有声望的王爷的爵位,以绝宗室之望等,但却遭到裴炎的极力拒绝和反对。武则天认为裴炎成了她成就大业的绊脚石,就这样武则天对裴炎的态度,由感谢感激变为反感厌恶。就在第二年,裴炎却被武则天定罪斩杀了。唐朝的一代重臣就这样被冤杀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裴炎在关键时刻帮武则天解决了很大的难题,武则天真应该感激裴炎一辈子的,即使有矛盾,有对立,也不能过河拆桥,以恩抱怨。再说武则天和裴炎祖籍都是山西的,是同乡,也应该顾及相亲之情,不应该成为刀下鬼的。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极力维护其统治地位,总是尽力排除异己,曾有多少忠臣良将就被含泪冤死。

武则天的这种做法是不是有点独断专行、过分和自私呢?期待着你的留言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