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舞陽,探訪劉邦手下第一勇將樊噲之墓,鴻門宴上他威震項羽

樊噲是劉邦手下第一勇將

,出身寒微,早年曾是一個殺狗屠戶,和張飛是同行。他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為西漢開國元勳,大將軍,左丞相,為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將。又由於他是呂后妹夫,深得漢高祖劉邦和呂后信任。劉邦建漢後,他作為皇親國戚,榮耀一時。

騎行舞陽,探訪劉邦手下第一勇將樊噲之墓,鴻門宴上他威震項羽

舞陽侯樊噲

史書記載,總計樊噲戰功:他一人共斬首一百七十六個級,俘虜二百八十八人;自己單獨領兵作戰,打敗七支軍隊,攻下五個城邑,平定六個郡,五十二縣。虜獲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將官十一人。

不過,他最為人們熟知的功勞卻是勇闖鴻門宴,怒斥項羽,以氣勢壓倒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最終讓劉邦脫險。在鴻門宴上,連不可一世的項羽,對樊噲也連稱“壯士”,又是讓人賞賜豬腿,又是敬酒,樊噲倒成了鴻門宴上的主角

樊噲因功被封舞陽侯,諡武侯。死後葬於其封地,即今天河南省舞陽縣。

騎行舞陽,探訪劉邦手下第一勇將樊噲之墓,鴻門宴上他威震項羽

樊噲墓(南邊碑亭內有明代石碑,被鐵門鎖著)

在陽春三月的一天,歷史小揹簍踏上了前去舞陽縣的道路,探訪這位為劉邦建漢立下大功,又富有傳奇色彩人物的墓陵。

到達馬村鄉時,那裡有一個指示路牌,顯示樊侯墓由此向西,距此6公里。沿著水泥路一直向西,走了數里地後,前方又能出現一個指示路牌,提示由此向北2公里便是樊噲墓。

樊噲墓位於舞陽縣馬村鄉郭莊村。其墓就在村西北一條南北向的窄巷的路東面。

整個墓園古樸素穆,很巧妙地與周圍農戶房屋融為一體,物墓高約4~5米,直徑十幾米,其上長有一些花草,那種紅花草看來是有意栽種的。

墓前有一香案,供人們焚香祈禱所用。

樊噲墓石碑

騎行舞陽,探訪劉邦手下第一勇將樊噲之墓,鴻門宴上他威震項羽

樊噲墓石碑

墓的東南方立一石碑,上寫“樊噲墓”三字。此碑背面有關於樊噲的生平簡介,但被人塗鴉,像是不懂事的小孩子畫的,很不雅觀。

騎行舞陽,探訪劉邦手下第一勇將樊噲之墓,鴻門宴上他威震項羽

樊噲墓石碑上有塗鴉

墓的西南方有兩座座碑亭,均青磚所砌,白灰勾縫,上覆簡瓦獸脊,很是古樸莊重。南邊這座,上書

“漢室元勳”四字,亭中石碑,用一紅色鐵皮鎖著。原來這是一通明朝石碑,正宗的文物。想想大老遠跑來,不看一眼,心有不甘。費了好大勁,問了好多人,找來了拿鑰匙的70多歲的大爺,這大爺也行,他說自己以前曾當過老師,怪不得古碑文能讀得出。碑文為雙鉤顏體,很厚重。字大5釐米見方,清晰可辨,上刻:"漢樊侯銘,班固撰。將軍,威蓋不當,操盾千鈞,拔主項堂,漢興破楚,矯矯忠良,卒為丞相,帝室以康。嘉靖丙申知縣張穎、縣丞錢汝楫、主簿姚文豪同立"。這通碑刻在明朝嘉靖丙申年(1556年),已經400多年了。可惜的是,當時是下午,日光還很強,而碑上的字是雙線鏤刻,雖可辯,但拍照卻很不清晰。

騎行舞陽,探訪劉邦手下第一勇將樊噲之墓,鴻門宴上他威震項羽

碑亭

北邊這座,碑刻正文“漢樊將軍武侯之墓”,左右一幅對聯:“鴻門護沛公勇武更兼十分赤誠,排撻說大義漢家乃得一統天下”。碑後也有一聯:“慶幸彘肩有將軍,漢祚終代秦業;若夫鴻門依亞父,劉季是為抔土。”這正反兩幅對聯都是讚頌樊噲在鴻門宴上忠勇護主,保護劉邦,才有了漢室江山。

騎行舞陽,探訪劉邦手下第一勇將樊噲之墓,鴻門宴上他威震項羽

碑亭

樊噲墓後面有樊噲後人捐款興建的武侯殿三間,即樊侯祠,內塑有樊噲神像,可惜本人去的時候,看門的老太太上其女兒家了,門上鎖,只能從門縫掃描一下樊噲坐像,略有遺憾。

騎行舞陽,探訪劉邦手下第一勇將樊噲之墓,鴻門宴上他威震項羽

樊侯祠

雖然早知鴻門宴樊噲之事,也經常去舞陽縣,但知道樊噲死後葬於舞陽,卻是近來,不得不說,自己真是孤陋寡聞了。(歡迎與“歷史小揹簍”交流,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