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福地藏金鳳,施南宣府流千古

“風雨橋上心兒熱,吊腳樓裡故事多。這裡的苞谷漫山坡,請到宣恩來做客。”

曲兒是這樣靈麗動人。洞庭之北,仙山貢水環繞之處,有一處人傑地靈的聖地——宣恩。宣恩的歷史延續了上千年。春秋為巴子國地,經歷過風雨飄搖的歷史更迭,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歸流。乾隆元年(1736),並施南、東鄉、忠峒、忠建、木冊、高羅諸土司地置縣,命名宣恩,宣恩最終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

湖北福地藏金鳳,施南宣府流千古

【土司制度】

相傳施南土司是開發湖北西南邊陲的先行者之一,同時也是少數民族自己的首領。初期在為中央王朝守土衛疆、發展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後來成為了土司文化和土司制度的傳承者與弘揚者。土司制度是一種軍政合一的組織。受中央王朝任命的土司、土官實行封建世襲制,土司既是政治上的統治者,擁有一定數量的武裝;又是各自區域內最大的封建領主,土民與土司是一種人身隸屬關係。其中施南土司覃氏一族,在元朝風雨飄搖之際快速崛起,一度升格為宣慰司。經過了百年滄桑,期間土司與朝廷的關係一直聯繫緊密,曾參與平定四川寇賊,平定貴州播州土司之亂,鎮壓農民起義,雍正時改土歸流已成大勢所趨,末代土司覃禹鼎因罪被廢,土司制度從此走向衰亡。

湖北福地藏金鳳,施南宣府流千古

【土家族文化】

“清水塘前水無波,侗族大歌火熱熱。這裡的山水會唱歌,請到宣恩來對歌。”宣恩是各種文化的匯聚之地,在土司時代,佛教即已傳入,明代時土司地區生產力較為低下,夷風濃厚,改土歸流以後,以理學為代表的漢文化逐漸輸入,也使得原有的一些質樸民風消失,甚為遺憾。土司制度與土家族文化相伴相生。過去,土司制度治理下的土家族信仰多神,表現為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土王崇拜等,巫風巫俗尤烈,土家地區較普遍的是敬土王,白虎是他們的祥瑞神獸。土家族民間非常重視傳統節日,自年始至年終,可謂月月有節。

湖北福地藏金鳳,施南宣府流千古

“仙山貢水依啊喲,踏歌起舞依啊喲。古老宣恩好品格喲,送來吉祥暖心窩。”

湖北福地藏金鳳,施南宣府流千古。宣恩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體育中心、商業中心、核心景區之中有一座歷史與現代匯聚的百年地標——施南宣府。宣府以呈現施南土司的歷史場景、歷史故事為主題,打造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對外形象的窗口。施南宣府的每一寸肌膚都銘刻著宣恩的土司文化,每一處血液都流淌著土家族文化。這裡可以重溫百年土司制度的印記,領略燦爛的土家族文化。

湖北福地藏金鳳,施南宣府流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