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朱思本所繪製的《輿地圖》,是我國古代傳統制圖學的高峰

繼裴秀、賈耽之後,元代朱思本是我國地圖學史上又一位有傑出貢獻的人物。他所繪製的《輿地圖》,後經明朝羅洪先增補為《廣輿圖》。朱思本的成就在以後的二百多年中,幾乎支配了中國地圖學,其影響範圍之大由此可見。朱思本是一位極有地位的道家,卓有見識的地理學家。他利用奉皇帝之詔祭祀名山大川的機會,考察地理,研究沿革。他的足跡遍及今河北、山西、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十省,積累了豐富的實感地理知識。

元代朱思本所繪製的《輿地圖》,是我國古代傳統制圖學的高峰

他又參閱《水經注》、《通典》、《元和郡縣誌》、《元豐九域志》、《大元一統志》等書,從至大四年到延祐七年(1311~ 1320年)用了十年的時間繪製成《輿地圖》,精確度比較高,加上他工作態度嚴肅認真,對“諸蕃異域”及自己所不親及或不信的資料,寧缺勿濫。因此,《輿地圖》的內容翔實可靠。此圖也移刻在石碑上,存在江西貴溪縣上清宮的三華院。朱思本的《輿地圖》沿用傳統的“計裡畫方”製圖法,他先繪各地方的分圖,經使臣、官員校對後再編成全國大地圖。圖幅長廣各七尺。

元代朱思本所繪製的《輿地圖》,是我國古代傳統制圖學的高峰

羅洪先(1504~ 1564年)是明代一位精通天文、地理的學者。他考訂朱思本的《輿地圖》,認為朱圖是他見到過的最好的地圖,但也發現圖中尚需補充的地方。同時,由於面積太大,不易使用,他用“計裡畫方”之法,把朱思本長廣七尺的大圖,改制成分幅圖,並裝訂成冊,成為地圖集。羅氏《廣輿圖》稿本完成於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初刻於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初刻本圖集內容為:朱思本、羅洪先序言各一篇。輿地總圖一幅,兩直隸、十三布政司圖16幅,九邊圖11幅,洮河、松潘、虔鎮、建昌、麻陽諸邊圖5幅,黃河、漕運圖各3幅,海運圖2幅,朝鮮、朔漠、安南、西域圖4幅,共45幅。

元代朱思本所繪製的《輿地圖》,是我國古代傳統制圖學的高峰

其中16幅分省圖,11幅九邊圖,及5幅諸邊圖是根據朱思本《輿地圖》改繪,其餘的圖則是羅洪先增繪。《廣輿圖》在製圖符號方面很有特色,在繪製地圖時,首創另列地圖符號圖例。圖中共列出了山、河、路、界、府、州、縣、驛等24種符號,這些圖例符號,有的使;用得比較早,設計也比較科學,更加豐富了地圖的內容。圖中製圖符號已係統化、抽象化、科學化,並歸納為“圖例”,專門列出,這對閱讀地圖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元代朱思本所繪製的《輿地圖》,是我國古代傳統制圖學的高峰

《廣輿圖》內容豐富,以科學的“畫方”網格繪製,又有獨特的符號系統圖例,並採用冊裝,具有實用性,開創了明、清繪製地圖集的先河,對以後全國、地方性地圖集的編繪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衍生了許多類似的地圖,使中國傳統繪製地圖發展到新的鼎盛時期。《廣輿圖》先後七次翻刻,並且廣泛流傳到國內外,是國內外公認的古代地圖集精品,影響深遠。今北京、瀋陽、南京、河南、浙江、福建等省市及美國、日本、前蘇聯等國都藏有不同時期的刻本或抄繪本。

元代朱思本所繪製的《輿地圖》,是我國古代傳統制圖學的高峰

《廣輿圖》很受外國地圖學界的重視,17世紀中,意大利傳教士衛匡國(1614~ 1661年)來華後編制《中國新圖志》,主要依據《廣輿圖》編制。1655年,該圖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荷蘭布拉厄大地圖集中的亞洲部分就是以衛匡國的《中國新圖志》為蘭本繪製的。直到17世紀末,歐洲出版的中國地圖都要依據《廣輿圖》,說明歐洲地理學家對廣輿圖的高度重視。

我是“實時徵文用時刻提醒”,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