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以前的兒童叛逆期,哪五種父母,更容易遇到從小就叛逆的孩子

最近有兩位家長,後臺向我諮詢他們的孩子,怎麼小小年紀就開始這麼叛逆??

你說東,我偏要向西

小月說:“2歲的兒子最近越來越難帶了!”

坐電梯,自己踮起腳按樓層,要是誰幫他按了,就鬧彆扭;進家門,也非得要自己開門,而且誰都不能幫;吃飯的時候也不讓大人,非要自己拿著勺子......

9歲以前的兒童叛逆期,哪五種父母,更容易遇到從小就叛逆的孩子

我不要。。。。

6歲的瑞瑞從過完生日以後,突然從聽話配合的“乖寶寶”變成了令人頭疼的“牛魔王”,“不”變成了他的口頭禪——

我不想去上學

我再也不想理你

我不要吃青菜

我不想跟隔壁的麗麗玩

有一個週末,天氣很好,媽媽帶瑞瑞在公園玩。媽媽打算帶天天去划船。票買好了,船也來了,沒想到瑞瑞突然說:“我的黑魔王之劍忘帶了,我要回家拿來,再划船!”媽媽說:“你手上都有其他玩具了,而且現在都已經在公園了,下次再拿吧。”

瑞瑞不肯,大哭起來:“不嘛不嘛,我就要我那把劍,我就要”非要讓媽媽回家拿,媽媽怎麼勸都不行。媽媽對他無可奈何,也沒有興致划船了,這次原本美美的公園之行,就在瑞瑞的哭鬧聲中提前結束了。

當孩子的想法得不到滿足時,有時會反抗父母,一哭二鬧三打滾。父母往往頭疼不已,都問我,“該不會孩子的叛逆期已經來了吧?”

一、什麼是兒童叛逆期

孩子的三個叛逆期

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7~9歲左右,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在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而開篇的小月和瑞瑞分別處在“寶寶叛逆期”和“兒童叛逆期”

9歲以前的兒童叛逆期,哪五種父母,更容易遇到從小就叛逆的孩子

再也不想理你

二、被誤解的“叛逆期”

“叛逆”是一個主觀的詞,大多數家長用它,來描述孩子不再順從自己的情形。

在我們成人的世界裡,一個人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我們稱之為“固執”、“一根筋”;

一個人不願意嘗試新鮮事物,我們稱之為“保守”、“謹慎”;

一個人毫無禮貌、違反公德,我們稱之為“缺乏教養”;

總之我們不會說他們“叛逆”。

但是當孩子表現出這些問題時,卻被稱之為“叛逆”。

“叛”和“逆”都含有“反”的意思,言下之意,“大人”是“正”,“孩子”是“反”。

用“叛逆”來形容孩子,這樣用詞,本身就體現了大人默認自己擁有強勢地位,從一開始已經缺少了平等的意識。

在孩子“叛逆”的表象下面,也許存在著親子溝通的問題,也許存在著孩子或大人的性格問題,也許存在著很多矛盾需要去調和。

如果把這些具體的問題一股腦兒裝進“叛逆期”這個筐裡,而不去思考,那還不如不知道“叛逆期”。

“叛逆期”成為了一些家長逃避教育責任的藉口。

三、為什麼這五種父母,容易遇到叛逆的孩子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父母的表現是以下五種情況,就特別容易遇到有逆反情緒的孩子。

9歲以前的兒童叛逆期,哪五種父母,更容易遇到從小就叛逆的孩子

電視手機型父母

1、電視手機型父母——一邊看電視或一邊玩機,一邊指導孩子學習,過程中心不在焉。(孩子想:爸爸媽媽不讓我看電視,自己卻看得津津有味,哼,不公平!)

9歲以前的兒童叛逆期,哪五種父母,更容易遇到從小就叛逆的孩子

強勢型父母

2、 強勢型父母

——給孩子安排的任務比較多,要求比較嚴厲,溝通方法比較強勢。(孩子想:爸爸媽媽不認可我,我怎麼做都沒有用。)

9歲以前的兒童叛逆期,哪五種父母,更容易遇到從小就叛逆的孩子

無能型父母

3、 無能型父母——對於孩子的問題和要求經常都感到無力,也不知道哪裡可以找到幫助。(孩子想:爸爸媽媽太笨了,什麼方法都想不到。)

9歲以前的兒童叛逆期,哪五種父母,更容易遇到從小就叛逆的孩子

縱容型父母

4、 縱容型父母——對於孩子的要求儘可能地滿足,生怕讓孩子遇到一點兒困難和挫折。(孩子想:那我下次還要更多更多!得不到我就哭,一哭爸爸媽媽就答應了。)

9歲以前的兒童叛逆期,哪五種父母,更容易遇到從小就叛逆的孩子

虛榮型父母VS馬戲團的孩子

5、 虛榮型父母——喜歡把孩子的優點誇大,喜歡讓孩子在他人面前表現才藝。(孩子想:我一點兒也不想像馬戲團的猴子那樣耍把戲,討厭死了!)

如果你不幸屬於上述的某種類型,那麼,就要先調整自己的行為了。你的孩子的逆反行為,有你的原因。

  • 小貼士

對於“電視手機型父母”來說,建議在孩子做作業期間,父母儘量不要看電視、或減少看手機的時間。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做與學習有關的事情,比如看書和定作。

對於“強勢型父母”,建議父母對孩子日常的表現,要以鼓勵為主,鼓勵表揚與批評的比例至少要大於3:1。

對於“無能型父母”,建議父母要提前告知孩子,對於孩子問的問題,爸爸媽媽也會有不懂的地方,但會幫助孩子請教他人。

對於“縱容型父母”,建議父母要學會和孩子提前約定和設置做事情的規則與邊界,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鼓勵做的,哪些是絕對不可以做的。

對於“虛榮型父母”,建議父母要儘量實事求是,如果要誇獎孩子,誇獎部分可以提前和孩子進行交流,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讓孩子在現場感到難堪和尷尬。

以上是對5種父母的調整建議,那麼,當父母遇到孩子有逆反情緒或行為時,該如何正確引導呢?

四、如何引導叛逆情緒

9歲以前的兒童叛逆期,哪五種父母,更容易遇到從小就叛逆的孩子

如何引導叛逆情緒

1.理解和耐心

  • 理解所謂“叛逆行為”,只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種方法。是孩子具有初步自主意識的體現。
  • 理解孩子渴望得到成人世界的關注,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向世界向父母表示,我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你們眼裡的小孩子了。
  • 理解孩子想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他們的思維大多是單向的,不會變通,想一出是一出。
  • 理解孩子的心智尚在發展階段,情緒管理能力比較低。

2.讓孩子做選擇

多問孩子“你要這樣,還是那樣”。比如孩子不肯吃飯,你可以問他:你要現在吃還是一會吃?你要吃包子,還是要吃餃子?

別小瞧選擇的力量,每一個選擇,都意味著對孩子的尊重,孩子會有自己做主的感覺。

3.守住底線

2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會看父母的眼色了,有時候哭鬧常常帶著特殊的目的,來試探父母的底線。

這個時候,父母很容易走進兩個極端,要麼是順著孩子鬧,想要什麼就給什麼,要麼就是衝著孩子情緒失控。

其實最好的方法是,對於原則性的事情,家長還是要堅守底線。如果一直向孩子妥協,下次他還用這招治你。

比如孩子想多吃冰淇淋,不給就哭,像這種事情,父母更多是要冷靜,別心軟,等孩子哭完,抱抱他,再看著他的眼睛說:“冰淇淋不能多吃,哭也不能。”

4.謹慎評價孩子

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問題很多,但也很愛面子,開始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特別是父母的評價。

如果出現一些小毛病,闖一些小禍,父母就開始指責抱怨,甚至給孩子貼各種各樣的標籤, 如:淘氣包、調皮鬼、闖禍精......孩子的表現也會隨著這些負面標籤變得越來越差。

所以這個時期,父母要懂得給孩子留面子,即使做錯了事情,批評也應該對事不對人。

5.信任孩子

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格外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尊重,同時也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價值。

所以爸爸媽媽要懂得適度放權給孩子。

讓孩子參與家中他能理解的事情的決策,比如出去玩,徵求孩子的意見;給孩子買文具,讓孩子自己挑選等等,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和信任。

6.客觀看待孩子頂嘴

6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會和大人頂嘴,很多大人覺得這是很不應該的,其實頂嘴的孩子並不完全是壞事,反而是孩子成長的一個標誌。

這是他們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我們要懂得從孩子的反駁中看到他的需求和感受。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叛逆期”,請加強家庭教育

古人總結,“至要莫若教子”,最大的事就是教育孩子。

想孩子處理好自己的“叛逆情緒“,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教育不是說教,而是我們做最好的榜樣,讓孩子接受正向的薰陶。

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在長期的正向教養之下,孩子也能夠學會控制自己的需求,正確表達自己的慾望。

願你的孩子,順利走過“兒童叛逆期”

9歲以前的兒童叛逆期,哪五種父母,更容易遇到從小就叛逆的孩子

正向教養的幸福力


傾聽心靈故事-分享育兒成長

我是@雁小小,一位4歲男孩的媽媽,一雁心理工作室創始人,也是一位終身學習者,家庭教育傳播者。我將從心理學的角度,持續在這個平臺上分享:科學育兒和正向教養。如果我的文章能給你帶來啟發和幫助,歡迎您關注和轉發,謝謝!

下一篇:

上一篇:

上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