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都市圈區域發展白皮書雲發佈會圓滿召開

4月14日晚六時,以“都市圈時代,見證武漢發展新動能”為主題的武漢都市圈區域發展白皮書雲發佈會,在鳳凰網房產心直播平臺上隆重舉行。此次雲發佈會由鳳凰網房產武漢站總經理王麗莉主持,並邀請了鳳凰網房產副總編輯兼華南主編 李廣軍、武漢市房地產開發協會副秘書長、自媒體"張濤地產觀"出品人 張濤、克而瑞武漢區域總經理 吳洋三位業內大咖,共同探討了重啟後,武漢都市圈作為城市煥新重要途徑,它未來的發展之道。

雲發佈會引起行業內外廣泛關注,共吸引了13.62萬人在線觀看直播,還有不少網友積極留言互動,對話嘉賓,共同為武漢未來發展出謀劃策。

業內大咖共話武漢都市圈 聚焦城市重生新動能

隨著我國城市交通、產業體系、市場經濟的日益完善,都市圈的發展也日趨成熟。縱觀我國30餘個都市圈,已發展成熟的都市圈有兩個,分別是長三江都市圈和粵港澳都市圈。其中,粵港澳都市圈已經發展成為僅次於紐約都市圈和東京都市圈的世界第三大都市圈。

武漢都市圈區域發展白皮書雲發佈會圓滿召開

李廣軍介紹到,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足以見得粵港澳都市圈發展的重要性。深中通道的建設,區域聯繫度將進一步深化;智能終端、智能製造裝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三大產業集群,以及三橫七縱的交通系統,種種規劃和發展都彰顯了珠中江板塊一體化發展加速,是大勢所趨。而這些發展軌跡對武漢都市圈而言,都具有借鑑意義。在李廣軍看來,武漢和粵港澳一樣,都具有創新、包容、服務意識的城市精神,這些精神對於都市圈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武漢都市圈區域發展白皮書雲發佈會圓滿召開

相較於已然成熟的粵港澳都市圈,武漢都市圈還處於蓬勃成長階段。雖然此次疫情對武漢衝擊不小,但從復工復產後武漢所展現的城市面貌來看,江城正在迅速恢復元氣。據張濤介紹,目前,武漢都市圈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基本上已經全部復工。在政策扶持方面,張濤預測:“武漢都市圈或將出臺促進經濟發展、產業佈局、人才引進方面的舉措,達到穩定經濟、就業、人口三個基本面的目的,在戰勝疫情後重振發展。”

聚焦到武漢都市圈發展現狀,吳洋分析到各區域產業發展類型因地制宜,各有側重,且都屬於百億級的產業能級:黃岡團風產業新城以生物醫藥為先導;咸寧嘉魚產業新城重點培育汽車及零部件、專用裝備、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群;孝南漢孝產業新城環湖大臨空活力中心,重點發展智慧家庭終端、大健康等產業;黃陂前川產業新城則以大數據信息服務等為支柱產業;新洲問津產業新城著重“水韻書香地,智慧健康城”的新城定位,打造教育小鎮,重點聚焦現代服務業、大健康、智能製造三大產業集群。武漢新洲問津產業新城“水韻書香地,智慧健康城”的新城定位,打造教育小鎮的同時,重點聚焦現代服務業、大健康、智能製造三大產業集群。

可以看到,武漢都市圈內部發展聚焦高端裝備、新材料、大健康等新興產業,為城市導入產業集群,為武漢重振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新的活力源泉。

除以上區域,嘉賓們還對新洲雙柳做了重點分析。今年3月初,在政府幫扶和企業努力下,火箭、衛星產業園、行雲工程、磁電產業均已復工,航天大道、航天北路、文體中心等城建工程也火速復工。對此,張濤表示:“2019年2月,串聯起新洲、黃陂、江岸三個區域的江北快速路正式通車。自漢口江岸區到新洲,只用20多分鐘;雙柳長江大橋、光谷長江大橋建成後無縫對接光谷,都大大縮短出行時間。將實現雙柳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與光谷國家存儲器基地的連接,同時也實現了兩個高新科技區域的資源串聯。帶動光谷及新洲長江兩岸的發展。新洲雙柳因為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進駐,將成為潛力無窮的區域。我們可以預見,雙柳航天產業集群將成為武漢都市圈內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武漢都市圈區域發展白皮書發佈 剖析預判城市發展軌跡

在武漢都市圈區域發展白皮書發佈時,吳洋強調,武漢都市圈的發展除了政府規劃,還需要依靠企業的踐行和責任感。其中,孔雀城在武漢都市圈發展推進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武漢都市圈區域發展白皮書雲發佈會圓滿召開

縱覽武漢都市圈,南北向以“長江經濟帶”為驅動的“長江主軸”,與東西向的城市發展中軸帶形成“十字交叉”,共同撐起經濟發展脈絡;外圍以“四大產業”為藍圖框架:

“大光谷”—光電、軟件、集成電路、生物為主導,帶動咸寧、黃石、黃岡;

“大車都”—以汽車零部件、裝備製造為主導,輻射天門、仙桃、潛江;

“大臨港”—港口物流、鋼材深加工等,託舉新洲、陽邏;

“大臨空”—以現代製造、臨空港物流為主導,牽引黃陂、孝感同城化;

內有十字中軸,外有四大產業,從中心城區全面走向一小時交通區域的同城化、一體化,由此創造武漢城市發展的新動能。目前,孔雀城在武漢都市圈的產業鏈接帶上已經做了諸多產城融合的嘗試,帶動各區域產業新城的建立,促進武漢都市圈雙柳、問津、嘉魚、孝南、團風等地的人居升級。同時,吳洋還預判道:“未來30年,一直到2049,武漢都會沿著都市圈的軌跡去發展。”

雲發佈會臨近尾聲,各嘉賓紛紛表達了對武漢都市圈的祝福。李廣軍:“武漢都市圈明天會更好。”張濤:“堅持雙向互動,共謀美好明天。”吳洋:“新城市、新格局、新都市,武漢都市圈不是在藍圖上,而是已經在實施,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積極投入其中。”正如每位嘉賓所言,中國城鎮化發展邁入中後期,都市圈將成為中國擴大內需及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都市圈已然成為城市突圍發展的契機。而對於武漢來說,擁抱都市圈時代,何嘗不是一種破局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