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公司推現金+送轉方案 41家擬“10送轉5”以上

隨著披露年報公司增多,分紅預案中推送轉方案也逐漸多了起來。數據顯示,已披露年報的1050家公司中,119家公司分紅預案推出了現金+送轉預案,當中更有41家推出了 “10送轉5”以上的“高送轉“預案。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一系列監管措施出臺後,推高送轉的多是有業績支撐的公司,可適當加大“高送轉”的關注。

年報近八成公司現金分紅 119家公司推現金+送轉

隨著披露2019年報公司的增多,分紅預案中推送轉方案也逐漸多了起來。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14日滬深兩市共有1050家公司發佈2019年報。其中811家上市公司在年報發佈的同時,對外披露了2019年利潤分配預案,佔比達到77.24%。擬進行現金分紅公司808家,比例接近100%。更為可貴的是,有119家公司擬進行現金+股份送轉。

僅從現金分紅力度看,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超過1元的上市公司有522家,佔比達到64.60%。超過3元的有198家,佔比達到24.50%。超過5元的有93家,佔比達到11.51%。其中,吉比特(603444)、雲南白藥(000538)、拉卡拉(300773)、海螺水泥(600585)、萬集科技(300552)、邁瑞醫療(300760)、萬華化學(600309)、中國平安(601318)、法拉電子(600563)、中國神華(601088)、招商銀行(600036)等34家公司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超過10元。

派現最高的是吉比特,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7億元,同比增長31.16%;歸母淨利潤8.09億元,同比增長11.93%。同時,公司推出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50元(含稅)的分紅預案,現金分紅金額約3.59億元。不過,年報公佈後,吉比特大跌逾10%。分析認為,市場情緒偏負面有多種原因。一方面,公司每股分紅不低,但與當日收盤時423元/股的股價相比,股息率不算高;另一方面,公司發生資產減值,讓市場對公司的前期併購持懷疑態度;更重要的是公司利潤率下行,市場擔心其未來增長潛力承壓。

市場人士對《投資快報》記者表示,近幾年來在監管推動下,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制度經過不斷完善修訂,A股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逐漸增加,不少上市公司都進行了大比例的現金分紅,但有些公司也出現了過度分紅的做法,也引發了市場擔心。如一些上市公司雖然進行大額分紅,但大部分資金卻流進了大股東腰包,中小投資者所獲有限。而分紅之後,一些公司的業績穩定性卻存在疑問,吉比特現金分紅炒作失靈基本如此。

其實,適度的現金分紅有利於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培養價值投資理念以及維護市場的穩定運行。業內人士指出,現金分紅可以進一步增加投資者黏性,吸引更多長線投資者進場做長線投資。近年來,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制度經過不斷完善修訂,從整體上看現金分紅已呈現出逐年提升的基本態勢,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理念正在形成,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享受到了真金白銀的回報。

41家公司擬“10送轉5”以上“高送轉”

擬進行現金+股份送轉的119家公司中,有41家公司推出了 “10送轉5”以上的“高送轉”預案。送轉比例最高的是新諾威(300765)。數據顯示,2019年新諾威營業總收入為12.56億元,同比微增1.31%;淨利潤為2.7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84%。同時,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1股,派發現金紅利1.4元(含稅),這或是兩市首份真正意義上的高送轉方案。

在年報中,新諾威表示,該方案在保證公司正常運營和長遠發展的前提下,兼顧了股東的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體現了公司積極回報股東的原則。上述現金分紅的實施,符合《公司章程》及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前承諾的《石藥集團新諾威製藥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後未來三年股東分紅回報規劃》中相關內容,不會造成公司流動資金短缺;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有利於優化公司股本結構、增強股票流動性,符合公司戰略規劃和發展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諾威發佈年後,公司股價一度大漲超過70%。在4月8日公司股價“閃崩”當日,深交所下發關注函。4月9日新諾威就相關事項進行回覆稱,根據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官網顯示,截至4月7日收盤,公司滾動市盈率為47.14倍,公司所屬的食品製造業滾動市盈率為40.1倍,公司較行業平均水平略高,與行業平均水平之間不存在重大差異。新諾威還回複稱經全面自查,公司不存在過度宣傳誤導投資者的情形,不存在主動迎合市場熱點、炒作公司股價行為。

此外,力合科技(300800)、拉卡拉(300773)、長春高新(000661)3家公司分紅預案中每10股轉(送)也比較高。其中,力合科技“10轉10股派5元(含稅)”、拉卡拉“10轉10股派20元(含稅)”、 長春高新“10轉10股派10元(含稅)”。值得一提的是長春高新事隔23年再度推出的“高送轉”備受市場追捧,公司股價近期不斷改寫歷史新高。數據顯示 2019年長春高新實現營收73.74億元,同比增長37.19%;淨利潤17.75億元,同比增長76.36%。

從已發佈高送轉預案的上市公司業績看,多數發佈高送轉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率較高。以開爾新材(300234)為例,2019年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85億元,同比增長136.66%;淨利潤5785.68萬元,同比增長180.94%。同時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0.62元(含稅),同時以資本公積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8股。

關注有業績支撐“高送轉”公司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市公司是否應該現金分紅,要視公司經營特點和發展階段而定。從會計角度來看,“高送轉”本質是股東權益的內部調整,對淨資產收益率及公司的盈利能力並沒有實質性影響。“高送轉”概念之所以受到市場偏愛,主要還是表明了上市公司對未來成長的信心,除權後的低股價也有利於增強股票的流動性,形成明顯的填權效應。

針對高送轉的作用及目前的現狀,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指出,對股本規模比較小的公司而言,高送轉是擴大規模、改善股本結構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高送轉被打壓逐漸趨冷,主要和很多上市公司將高送轉變成一種題材進行股價炒作有關。高送轉本身並沒有問題,但“填權”概念炒作過盛,才會有一系列監管措施出臺。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資深人士提醒稱,多數高送轉概念股都是上市不久的次新股,成長性較好,有強烈的股本擴張需求,而長期投資價值主要是看公司的成長性。不過需要注意,一些公司業績表現並不突出但仍慷慨推出高送轉方案,此類公司或是企圖通過“高送轉”吸引投資者,為達到某種目的來造勢,要注意分辨。

事實上,針對一些公司利用高送轉配合大股東減持等情況,證監會曾明確表態,送轉股本身是公司根據自身狀況實施的自主行為,但是部分公司將高送轉作為掩護限售股解禁、大股東減持出逃的工具,並常常伴生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還破壞了資本市場的“三公”原則。

分紅預案在“10送轉5”以上的“高送轉”公司

119公司推现金+送转方案 41家拟“10送转5”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