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今年把“調整”作為主旋律是要繼續裁員嗎

華商經濟網辰輝發自北京 日前,一篇題為 《碧桂園開啟大規模人員調整:有部門已確定裁員50%》的文章在網上發酵。該消息稱,自2月12日開工至今,碧桂園(02007.HK)的員工即受“裁員”困擾,且與此前相比,“這一次涉及的範圍更廣,從總部到區域,幅度也更大”。 此前的2月20日,碧桂園集團再次專門召開“集團各職能中心架構調整會議”,涉及集團辦公室、成本管理中心、採購中心、數字化管理中心等九部門。未參加此次會議的產城發展事業部、海外事業部、設計管理部等部門均在裁員行列。

對此,碧桂園集團方面否認裁員之說,並稱公司目前正在進行的是“總部組織架構調整”。“我們希望通過持續推進權責下放、精簡業務流程及加強內部人才培養,全面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

4月3日,距離2020年3月底召開業績發佈會剛剛過去幾天,碧桂園在4月的第一個星期五再一次召開月度高管會議,主要傳達了兩個重點:調整和提效,為今年的共克時艱進行工作佈局。與其說是調整,不如說是壓縮戰線、為接下來繼續裁員做準備,畢竟,新年之後碧桂園對組織架構的調整都是和精簡有關:2月份合併調整了13個區域;3月底將廣東的其中11個區域整合成了3個。

當然,他們自己會說得比較好聽, 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董事莫斌在會議上表態,這是針對企業管理運營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主動地自我修正:“調整不是‘腦袋’的決定,是‘有的放矢’地打造企業內部的叢林生態。”

裁員這事,並非空穴來風,“秘密”就在碧桂園年報中,在職員工數從2018年底的131387人,減少到了2019年底的101784人,在職人數下降了29603人。難免會被順理成章地推測出來“碧桂園裁員3萬人”。這恐怕也是碧桂園今年“調整”的主旋律。

如果不是裁員,在職人數的下降加上開年調整架構的動作,是解釋不通的。當然,調整也有調崗的意思,2019年碧桂園子公司增加了約7600人,其中僅博智林機器人業務就增加了 5657人。據說另外一部分人被調到新的外部公司,主要是部分輔助性、勞動密集型崗位(如案場服務、保安、保潔)人員。除了人員減少會省錢,至少工資開支也減少了。2015年到2019年,碧桂園的銷售業績增長了5倍之多,在職員工人數從6.8萬漲到10萬,員工薪酬支出翻了近兩番。

華商經濟網瞭解到,2019年,碧桂園實現歸屬於集團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額約為人民幣5522億元,合併房地產銷售現金回款額約人民幣5898.6億元,自2016年起第四次連續在年末實現正淨經營性現金流;持有現金約2,683.5億元,淨借貸比率為46.3%;公司股東應占核心淨利潤401.2億元,同比增長17.6%;基本每股盈利為1.85元。

3月27日,碧桂園發佈2019年度報告,財報顯示:收入總額為4859.1億元,同比增長約28.2%;毛利為1266.4億元,同比增長約23.6%;淨利潤612.0億元,同比增長26.1%;歸屬股東淨利潤395.5億元,同比增長約14.2%。2019年度,碧桂園全年合同銷售金額約5522.0億元,合同銷售面積約6237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10.0%和15.2%。

碧桂園:今年把“調整”作為主旋律是要繼續裁員嗎

    碧桂園2019年營業收入構成(來源:碧桂園年報)

財報顯示,碧桂園目前大部分收入還是來自物業銷售。

2019年度,碧桂園97.8%的收入來自物業銷售(2018年佔比為97.4%),2.2%來自建築服務、酒店服務以及租金收入(2018年佔比為2.6%),上述業務的營收貢獻基本維持在2018年水平。由於碧桂園分拆物業管理公司獨立上市,故2019年度物業管理服務的收入為0。2019年度,碧桂園旗下物業管理公司碧桂園服務實現營業收入96.45億元,營收即將邁入百億門檻。就營業收入規模來看,碧桂園服務接近百億的收入僅次於萬科物業的127億元,比融創物業高出將近30億元。

碧桂園蟬聯2019年房企銷冠,但碧桂園內部的員工們卻開心不起來。近日,一位員工,在碧桂園內部的智酷論壇上,寫下一篇發人深思的匿名帖子——《公司業績又是行業第一,留給員工的卻是一地雞毛》,這篇帖子說出了近些年碧桂園員工的一些遭遇,並犀利指出公司戰略方向、運營機制的種種弊端。

該員工在匿名帖表示:我碧已連續多年穩居行業第一,但自從行業第一之後,留給員工的東西卻越來越少——藉故安全原因,取消員工旅遊;藉故編制問題,減配項目食堂;藉故薪酬包問題,緩停員工晉升調薪;先是藉故全覆蓋,無底線的四處攻城略地,後又藉故片區合併,架構調整,各種手段的辭退員工;藉故政策原因,停發或無限期緩發各種之前已經白紙黑字簽字確認了的各類激勵、獎金;而如今春節將至,卻又藉故“低調”,取消員工年會或降低參會範圍和年會標準等等……

此外,文中多次提及碧桂園的裁員風波,讓公司員工感到不安和焦慮。“我碧業績已多年貴為行業龍頭,但僱主品牌與員工口碑卻遲遲不能同步提升,反而隨著各種減配,各種因為集團戰略的飄忽不定導致的組織架構調整,帶來的經常性,不確定和大範圍的裁員,給員工帶來了無限的危機與傷害,給社會造成了極壞的口碑和不良影響,其嚴重程度某種意義上來講,不亞於我碧因房屋質量給社會帶來的影響。”

“目前破於主席壓力,各中心都在減員,但解決不了本質問題,只會加劇矛盾和降低總部的服務效率。”該員工的爆料,也進一步證實了碧桂園2019年以來的裁員風波。

當時據傳碧桂園全國各區域策劃、行政收到以下通知:由於碧桂園xx項目編制縮減,崗位要縮減,由於你的策劃績效這幾個月都很低,區域要把你由高級營銷策劃/策劃/行政轉為銷售助理編/銷售編,區域說會給你加佣金。現需要你填張表《轉崗申請表》。

多數員工反應,常常是一句如此沒有根據充滿惡意的結論後,把問題扔給員工,而後碧桂園就認為解決了裁員問題,畢竟變相逼人離職,這套路連掩飾都懶得掩飾了。

作為知名大型地產企業,需要面對的可能絕不只是裁員這麼簡單,以楊國強為核心的碧桂園管理層,存在的諸多問題仍然有很多待解的謎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