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伊比利亞半島的變遷,看基督教徒是如何為自己的殖民辯解的

西哥特從哪裡來,又到了那裡去。

伊比利亞半島曾經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紀與羅馬其他地方一起皈依基督教。從5世紀下半葉開始,伊比利亞半島就被西哥特人統治一來自東歐的哥特人部落。這些部落被驅逐出他們自己的原屬領地,作為難民進入羅馬帝國。經過多次遷徒,他們佔領了伊比利亞半島,並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在一位西哥特國王的統治下,定都托萊多。

從伊比利亞半島的變遷,看基督教徒是如何為自己的殖民辯解的

羅馬帝國的疆域圖

但是最初社會存在巨大的分化。西哥特人是阿里烏主義基督徒,而不是天主教徒他們不相信耶穌和聖靈可以等同於聖父。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居民大多數不是西哥特人,而是西班牙裔羅馬血統,信奉天主教。最終西哥特人發現皈依天主教可以帶來巨大的政治利益,如果他們能跟教會合作而不是對抗,那麼他們可以利用信仰更好地控制人民。公元587年,國王瑞卡爾德成為一名天主教徒。天主教主教們也更願意跟信仰天主教的國王合作,這樣一來,7世紀的西哥特王朝在西歐異常穩定。

從伊比利亞半島的變遷,看基督教徒是如何為自己的殖民辯解的

西哥特首都托萊多

公元711年前後,新皈依伊斯蘭教的北非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入侵了伊比利亞半島。西哥特國王羅德里克在戰場上被殺死,西哥特統治瓦解。阿拉伯侵略者攻佔了托萊多,建立了他們自己的統治。之後,他們向北進入高盧地區,但是很快在戰爭中戰敗,只好在伊比利亞半島地區安頓了下來,他們把這個區域稱為“安達盧斯”。

阿拉伯人統治時期的伊比利亞半島,西哥特的文化傳承並沒有受到影響,而且很多基督徒和猶太人也加人了政府。基督徒和猶太人被允許保留他們自己的信仰,但他們需要為此繳納賦稅,穆斯林則被免除賦稅。這些人也適應了穆斯林文化,但是並沒有皈依伊斯蘭教。從公元756年開始,安達盧斯從其他伊斯蘭教地區獨立,從公元929年開始,安達盧斯的穆斯林人擁有他們自己的哈里發,一位擁有政治權威的宗教領袖。

但是半島北部從未被佔領過。基督教王國阿斯圖利亞斯一直在那裡。這裡是一個多山的地區,西哥特人一直不能完全控制這個地區,穆斯林也沒有在此地橫行。在基督教國家和穆斯林國家之間有一個邊境地帶一一既不屬於基督教國家也不屬於穆斯林國家,沒有任何一個國王可以宣稱他控制了這一地帶。

從伊比利亞半島的變遷,看基督教徒是如何為自己的殖民辯解的

淺棕色位置是阿斯圖利亞斯

基督教城邦的早期擴張

最初,信仰基督教的統治者們既沒有足夠金錢也沒有軍隊攻打伊斯蘭國家,同樣的穆斯林國家也無法攻打那些基督教國家,因為基督教國家在崇山峻嶺的自然保護下。但是,基督徒們可以遷徙進人那些沒有被穆斯林控制的地區,在一些沒有被開發的土地上安頓下來。到公元900年,他們已經將領土向南擴展到了杜羅河。基督徒的遷徙者們在此處修築城堡和防禦工事來保衛國境線,這條邊境線維持了大概1個世紀。

從伊比利亞半島的變遷,看基督教徒是如何為自己的殖民辯解的

9世紀到10世紀杜羅河的國境線

這些信仰基督教的國王們以他們是西哥特人的後裔來為自己向南的擴張做出辯解。在中世紀的觀念中,西哥特人的國王們是公認的這塊領土的正當擁有者,因為他們曾經被羅馬皇帝授權。通過建立他們和西哥特人之間的聯繫,半島上的基督徒統治者們將自己塑造為伊比利亞半島的合法統治者。事實上,北部的王國並不是西哥特人的王國。這些國王們是亞斯都裡阿斯人或者蘇伊士人的後裔,他們的祖先曾經強烈反對西哥特人。但是,宣稱他們是強大的西哥特人的後裔,帶給他們作為國王的合法身份,也鼓勵他們的追隨者們支持他們,並且使追隨者們相信天主會保佑他們取得勝利。

“收復失地”是怎麼喊出來的

11世紀初,安達盧斯的統治者過世,沒有留下合法的繼承人。公元1031年的一次叛亂將哈里發從安達盧斯驅逐出去,之後穆斯林統治者後繼無人。穆斯林西班牙分裂成為“派系城邦”,其典型特徵是,城邦由不同種族組成,例如由南部海岸的柏柏爾人建立的城邦。每一個小城邦都有他們自己的國王。這些國王們彼此都是競爭者,所以根本沒有聯合陣線來對抗基督教王國的侵襲。

基督教王國的統治者們利用了穆斯林這樣的彼此爭鬥,基督教王國的統治者們與穆斯林的統治者們結盟,接受他們的納貢,稱為“帕里斯”,作為交換條件的是幫助穆斯林統治者們對付他們的敵人,或者承諾不攻打他們。“帕里斯”這樣的合作制度就是名副其實的“保護費”。這些納貢所得的錢財是基督教王國的重要收入來源,被用來建造聖地、教堂和修道院。另一方面,穆斯林的統治者為了支付“帕里斯”,不得不向臣民們收取苛刻的賦稅,以至於使他們的臣民們生活難安,頻頻起來反抗。

從伊比利亞半島的變遷,看基督教徒是如何為自己的殖民辯解的

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基督教王國和穆斯林王國內部,不同宗教信仰之間也曾經和陸共處。穆斯林的統治者不強迫基督徒皈依伊斯蘭教。當基督教國王們佔領穆斯林領土的時候,他們通常也允許穆斯林們保持他們的宗教、使用自己的法律,並且讓清真寺繼續開放。基督教國王們不得不對穆斯林臣民採取寬容的態度,因為在所有他們新佔領的領土上,並沒有足夠的基督徒移居當地。

到公元11世紀,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主要基督教王國是里昂、卡斯提爾和阿拉貢。在葡萄牙和巴塞羅那也有一些獨立的國家。穆斯林城邦的弱勢給了這些基督教王國的統治者以可乘之機,他們將領土向南推進,但是他們也身陷基督教王國內部王朝之間的領土紛爭。

從伊比利亞半島的變遷,看基督教徒是如何為自己的殖民辯解的

西班牙阿方索六世在教皇面前宣誓即位

公元11世紀70年代,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六世,開始實施他的殖民計劃。這些殖民計劃是經過精心策劃的,移民們既沒有遭到穆斯林的侵襲,又可以參加與穆斯林戰爭的軍事行動。阿方索六世也同時開始從穆斯林手中奪取領土的軍事行動。他將這些搶奪領士的行為描述成為收復失地,因為在公元711年以前,這些土地是屬於基督教統治的地區。公元1085年,阿方索六世佔領託雷多,在穆斯林武力入侵之前,這裡曾經是西哥特王國的首府一一因此,佔領托萊多不僅是搶到了土地,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值得頌揚的勝利。成為托萊多的統治者,阿方索不僅可以把自己描繪成為西哥特人的繼承者,而且也可以把自己扮成獲得羅馬皇帝認可的西哥特人的繼承者,因為西哥特人擁有在伊比利亞半島建立自己王國的合法身份。

阿方索六世將首都遷往托萊多,然後給自已“皇帝”的頭銜。阿方索六世也將自己塑造成為一位偉大的歐洲統治者,用西歐的文化和宗教習俗取代了已經被伊斯蘭政府“汙染”過的西哥特習俗和西班牙習俗。

阿方索六世,在1085年佔領托萊多,宣稱他的王朝是被上帝遴選,執行上帝的旨意,前來收復伊比利亞半島的。因此,他覺得自己有責任繼續戰爭,而他的追隨者們有責任幫助他。這樣的信仰激勵著伊莎貝拉和斐地南去佔領格拉納達,哥倫布穿越大西洋。這樣的信仰激勵對新世界的征服,也造成了1492年以後對西班牙猶太人、穆斯林和新教徒的宗教迫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