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2036年的某一天

你可以把無人駕駛的鞋店叫到你家門口來

上車試鞋,合適就買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你可以讓一個超市動起來

隨時隨地拿到新鮮的水果和海鮮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你在奧森跑步的時候

有一個無人駕駛的冷飲機跟著你跑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突然你內急了

一個無人駕駛的廁所就開過來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去到一個湖光山色的地方

車的底盤開走了,你就安營紮寨

親自體驗“停車坐愛楓林晚”

…………

這些都是無人駕駛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未來每一輛無人駕駛車

都是一個商業房地產


它可以是移動的辦公室、移動的高檔餐廳

移動的健身房、移動的英語教室、

移動的電影院

......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對汽車而言

“交通屬性”開始變為“隱性的屬性”

“空間屬性”開始變為“顯性的屬性”


世道變天了

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做無人駕駛應該秉持什麼樣的世界觀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

當它變成一個無人駕駛車的時候,

它已經演化成了新物種。

對於新物種來說,

看上去一模一樣的功能或者是零部件,

它都會被賦予全新的含義。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當它變成一種新物種的時候,

你要用一種全新的思維

重新設計每一個功能,每一個部件。


同時,即使是一個新物種,

但是它還是一輛車,

你無法切割跟舊世界的關係,

你還是要有敬畏之心。


那麼作為一個新物種將如何重塑產業,

如何進一步改變這個世界?


以終為始,終局思維


2036年會是什麼樣子?

它會決定我們今天做什麼,

這樣的思維叫終局思維。

或者是以終為始,

這種終局思維非常重要。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有句話說:

我們要到達明天必須先遙望後天,

否則明天又將是一個今天。


從今天到明天很難,

但是從後天到明天很容易。

大家體會一下這個哲理,

這裡體現的就是終局思維。


我們做無人駕駛,

它的終局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今天不美好在什麼地方?

堵車,停車難。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數據表明:

一輛車的一生只有2.5%的時間在以正常的速度行駛;

1.2%的時間,是在低速狀況行駛、堵車的情況下;

95%的時間是停在那兒;還有0.8%的時間是在找停車位的過程當中。

還有一個痛點就是交通事故,

對於個人來說可能是很低頻,

但是對於國家來說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美國一年大概是在6千億美金,

導致生命財產損失以及保險各方面的成本。


我們想象一下2036年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無人駕駛可以減少90%以上的交通事故。


這個結論我認為有點過於簡單,

但是它是基於今天

93.4%的交通事是因為人引起的。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無人駕駛可能比人好一點,

因為它是有千億公里的駕駛經驗,

有百萬年的駕齡,不自私、不疲勞、

不路怒、不酒駕,不超速

等等......


無人駕駛是一個

橫跨汽車出行、物流、商業、智慧城市

多個萬億美金的龐大產業。


從終局思維來說我們要看清楚,

我們可以去做。


無人駕駛,還堵在路上?


從2007年技術基本定型,

到今天真正實現量產的很少,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一種技術你把它做出來,

到變成一種低成本、可以賣的商品,

這個路是很長的。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目前無人駕駛已經在很多場景下實現,

但真正決定是不是能夠大規模的商業化,

主要取決於這三個方面:


第一,客戶是不是真的覺得

它是高頻剛需的痛點,

如果說這個客戶只是為了買兩臺車作秀,

這個生意其實不存在。


第二,在法律上,

在技術上是不是真的實現無人,

車上有安全員的話也是沒辦法商業化。


第三,算賬要算得過來,

客戶能賺錢,我們也能賺錢。


傳統玩家:我是誰?

誰是我的敵人?誰是我的朋友?

出現這麼多的變化以後,

我們的傳統玩家會有什麼樣的策略:


第一,危機感。

要看到最壞的可能性,

不能用僥倖心理,

技術一定是顛覆性的。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2014年中國自行車產量銷量是7900萬輛,

到2016年就到了5千萬輛出頭,

差不多2年的時間,降了超過三分之一。


為什麼?就是因為共享單車出現了,

共享單車出現帶來的衝擊是什麼?

傳統的自行車,它失去了品牌。


因為我們以前買車的時候

會考慮我到底要買飛鴿、永久還是鳳凰。


但是現在消費者的認知當中自行車

要麼是黃色、要麼是橙色、要麼是青色,

失去品牌,失去定價權,失去渠道。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第二,私家車的終結。

每年製造的新的乘用車和卡車減少70%。

這樣傳統的車廠是受害者,

真正獲利的是出行服務商。


斯坦福的智庫做出預測,

認為2030年是私家車的終結,

95%的出行會由無人駕駛的出租車完成,

因為它更便宜,

無人駕駛的出租車的使用率會高很多。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這樣帶來的負面的影響,

美國汽車的保有量從2020年的2.47億輛,

降到2030年的4400萬輛,

這當中2700萬輛是無人駕駛的出租車。


如果說我是傳統主機廠,

我看到了最壞的可能,

我肯定是盡一切可能不讓它發生。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因為主機廠有很多選擇,

它可以自己成立出行公司,

跟出行服務商進行對抗。


比如說

上汽有分時租賃的EVCARD,

還有享道出行。

還有多家主機廠聯合起來,

帶3家互聯網公司一起幹出行。


第三,傳統的玩家戰略上與時俱進。

每一個公司要想清楚我是誰,

我在生態裡面站在什麼樣的位置,

我傳統的競爭優勢是在哪?

下一步要該怎麼做?

尤其要想清楚誰是我的朋友,

誰是我的敵人。


向“野蠻人”學習

“野蠻人”的三大玩法:

建生態、玩資本、不斷擴充新的模式

建生態就是合縱連橫,

保長板、補短板、湊份子,

大公司+快公司,

遠交近攻,資本聯姻,共創未來。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原來車廠是客戶思維,

客戶是買單的人,

我跟他的關係是在買單的那一瞬間完成。


現在要強調用戶思維,

原來是銷售思維現在變成了運維思維。


我原來賣多少臺,每臺利潤多少,

現在能在功能升級當中收錢,

每開一公司一小時能產生多少利潤,

這個過程我在全歷程當中能不能提供營銷,

能夠提供旅程的服務。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從客戶思維變成用戶思維,

銷售思維變成運營思維,

線下變成線上,

產品思維變成生態/平臺思維。


傳統汽車生態是圍繞車構建的:

新車、二手車、保險、金融、

維修、改裝等等......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新的汽車生態

會圍繞用戶及其生活方式去構建,

就像小米的案例,

小米不會圍繞手機去構建生態。


它是圍繞用戶和它的生活方式

從核心產品+周邊產品+高頻快消,

來構建生態。

這些思維的轉變,

對於我們設計產品非常的關鍵。


2036年會是什麼樣兒?傳統玩家們能怎麼玩兒?

無人駕駛創業是大機會時代,

但要切忌成為機會主義者。

就是看到什麼新鮮就做什麼,

沒有一個堅持的,

這樣反而會丟失這麼一個機會。


我們還要意識到,這條賽道很艱難,

一定不要想象說

有一條非常容易走的道路。


非常容易走的道路一定是欺騙性,

所以要“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

稍微選擇最困難的路才有可能走的更遠。

注:根據上課錄音(部分)整理,內容有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