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这个七岁小孩为师,后人称小孩为圣公

历史上流传很多孔子老先生与小孩的故事,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两小儿辩日》,从小就开始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是另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只有七岁,却让善于辩论的孔子无言以对,并且拜其为师。

孔子拜这个七岁小孩为师,后人称小孩为圣公

项橐介绍

项橐(xiàng tu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神童,曾经与孔子进行辩论,令孔子折服。在项氏宗谱中,项橐是项羽的祖先,项师为项氏第一祖,项橐为项师之孙,第十代至项荣,项荣为项羽、项庄的父亲,项羽与项庄为亲兄弟。

孔子拜这个七岁小孩为师,后人称小孩为圣公

与孔子辩论

孔子特别喜欢出去周游列国,一天驾着马车行驶在路上,这时候在路上有一群小孩子在玩,然后项橐就不离开。

孔子就对项橐说话了:马车过来了,你怎么不躲开啊,

项橐回复:城池在此,车马岂能过去。

孔子下车去看:城墙在哪里呢?

项橐指了指手下面的搭的城墙说:就在这里。

孔子说:这种城墙有什么用呢?

项橐说:你应该知道人让车,车让城的道理吧,所以你应该绕着城走。

孔子觉得有道理,只能从旁边绕了过去。

孔子拜这个七岁小孩为师,后人称小孩为圣公

孔子走了一段遇到一个正在锄地的农夫,就问农夫:看你忙忙碌碌,你知道你手里的东西每天太多少次吗?

这时候项橐正好赶了过来说:你老人家每天乘车,那你一定知道每天马蹄抬起来多少次了。

孔子无言。

孔子拜这个七岁小孩为师,后人称小孩为圣公

孔子觉得这小孩是在聪明,就要和小孩辩论说:我出一题,你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如何?项橐说:好

孔子问: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

项橐答:天高不能丈量,低广不能尺子测量,每天晚上全是星辰,每年一茬五谷。

项橐问:人比地小,眉毛比天低,眉毛生在眼睛上,天天可以看见,您知道眉毛有多少根吗?

孔子没有回答,认输,说话算话,准备拜师。

孔子拜这个七岁小孩为师,后人称小孩为圣公

可是项橐却一下跳了水中,说:沐浴之后才能成拜师大礼,请孔子也下来沐浴。

孔子说:我没有学过游泳,可能会沉到水底,浮不起来。

项橐说:鸭子也没学过游泳,但是可以浮着而不沉下去

孔子说:鸭子有离水的毛,所以不沉

项橐说:葫芦没有离水的毛,也能浮着而不沉下去

孔子说:葫芦圆而且里面是空的,所以不沉

项橐说:钟也是圆而且里面是空的,但是却沉下去,浮不起来

孔子又无言以对。

等到项橐上岸后,孔子设案行礼,拜项橐为师。

孔子拜这个七岁小孩为师,后人称小孩为圣公

项橐结局

孔子在春秋战国弟子众多,而且名声很大,所以项橐和孔子辩论的攻速传遍了各地,各路诸侯国纷纷派兵请项橐出山,但是都被项橐拒绝说:项橐是纪国人,跟在纪国,纪国虽然不在了,但土还在,没有了土的根是活不了的,我是不会离开的。

结果各国使者开始威胁争夺项橐,在争夺当中,项橐被吴国武士刺死。年仅十岁。

孔子拜这个七岁小孩为师,后人称小孩为圣公

结束语

项橐因为七岁三难孔老夫子,所以孔老夫子拜师,名扬天下,后人称其为圣公,作为一个小孩,能够有如此成就,真是后生可畏啊。但是这件事情引来争斗,反而葬送了项橐性命,也是可悲啊。在战国时期的也有一个小孩以项橐为榜样,在各个大国中能言善辩,空手套出十几座城池,被秦国封为上卿,之后会说他的故事。

孔子拜项橐为师也有好几种版本故事,估计有部分是编造的,但是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三字经中有一句话记录了这个事情:昔仲尼,师项橐。之后就可以“项橐”来夸奖小孩的聪明才智了。


如果对文章有兴趣,欢迎点赞和评论,也可以关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