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村夫融入气质文人之中所产生的别样文学景观

导语:

自古以来,文和武都是分家而论的。当然,也有很多边塞诗人、在朝文人,用自己的笔墨去书写武家之事,但是,这样的文人很少有真正在战场上厮杀奋战、摸爬滚打过。他们大多数都是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力,将边塞的大漠孤烟、将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场景一一写进了自己的作品之中。放在现当代社会,能写得出细腻文字的人和一身江湖习气的人,似乎是格格不入、难以交融的。然而,野夫却将江湖豪气和自己的细腻文字,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气壮山河的文学景观。

一、 古代关于文与武的碰撞

1. 辛弃疾的英雄梦

其实,很多人熟知辛弃疾,起初都是因为辛弃疾是豪放派的词人,他所作出的词作动人心魄、豪气冲天,充分具有剑的凌厉和锋利,又有刀的莽撞和厚重,读过之后,便会让读者不由自主地生出豪放的气概来。这大概就是辛弃疾的词作的魅力所在。然而,人们却难以读懂辛弃疾转变为词作之家的无奈与绝望,也不知道在辛弃疾的心里,文与武的抉择、文与武的碰撞到底重复了多少次。


山野村夫融入气质文人之中所产生的别样文学景观

图一:辛弃疾画像

很多文人、诗人是在自己没有亲身上过战场厮杀的情况之下,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自己脑海中所能想象到的边塞、战场的景象,都灵活运用到了自己的诗作、词作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写出来的诗作,总感觉是缺失了几分独有的韵味,而这种韵味大概就是文与武所碰撞出来的奇妙火花。实际上,这种文与武碰撞出的火花是极为罕见的,也是极为巧妙的,能够使得诗作和词作有了不一样的韵味。

2.辛弃疾的文与武的碰撞

而辛弃疾就是在文与武的碰撞中诞生的一位词人。但实际上,辛弃疾转为一个文人是出于一种无奈和绝望的。辛弃疾原本是一个习武之人,但是由于南宋朝廷的不作为、偏安苟合,辛弃疾在这种情况之下无法被得到重用,也就意味着辛弃疾无法在战场之上发挥自己作为一名武将的才能,只能饱含无奈地将心中的血和泪融化在词作之中。

山野村夫融入气质文人之中所产生的别样文学景观

图二:辛弃疾的文与武

在文与武的碰撞之中产生的是一个爱国臣子发自肺腑的语言,是一个抗金战士的不幸遭遇,是一个人微言轻的小官的无可奈何,是一个沉沦下潦、怀才不遇的武将的不甘与悲哀。今天,世人读辛弃疾的词总会夸赞词人辛弃疾写的豪放、壮阔,却常常忘记了那是一个武将的血泪控诉。

山野村夫融入气质文人之中所产生的别样文学景观

图三:辛弃疾的词作

世人总喜欢把辛弃疾归为豪放诗人,但是,辛弃疾的豪放绝不是毫无意义的呼喊和号叫,那是他心里的永远不会熄灭的信念。辛弃疾的痛苦和不甘,从不被人知晓,而他的那些词正是这些情绪的含蓄表达。一代英雄最终变成了千古词宗,这本来并不是辛弃疾的梦想和初心,他梦想中的生活变成了另一个样子。但是,英雄末路之悲也不仅仅是个人造成的,朝廷的不公、时代的蒙昧都是一个英雄陨落的助燃剂。而英雄的陨落,也绝不仅仅是英雄的不幸,更是那个朝廷和时代的悲哀。

二、现当代关于文与武的碰撞

1.土家野夫的经历

土家野夫原本的名字是叫做郑世平,后来又叫做野夫。土家野夫的经历十分曲折坎坷,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甚至因为某些政治原因而导致自己被迫锒铛入狱。土家野夫为人良善,做事豪爽大气,待人又真诚有礼,从来不肯亏待别人半分。所以,土家野夫虽然不擅长与人交友,也凭借着自己的真挚和智慧,吸引了一大群的朋友。其中有一个朋友,就是柴静。

土家野夫虽然是一个作家文人,但是由于经历的特殊,导致自己一直在江湖中漂泊,也使得自己带上了江湖的豪迈之气。这样的文人在创作过程之中,肯定无法避免地要将他那一身江湖习性略微地展现到读者的面前。"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土家野夫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误入曲途,在江湖之中飘荡游晃,这或许不是土家野夫想要的,但是这样的经历,势必让他的文字也带上了与别的作家不同的色彩和韵味。

山野村夫融入气质文人之中所产生的别样文学景观

图四:土家野夫

2. 土家野夫的作品

土家野夫自称是"野夫",也就是"乡野村夫"的意思。大概是在说自己的文学造诣和一个乡野村夫差不多,思想境界不高,眼界也不够开阔,但是这只是土家野夫的自谦之词罢了。就像辛弃疾一样,给自己起了别号,叫做"稼轩居士"。"稼轩"就意味着在田间劳作,其实不过是无法上战场厮杀的无奈之情。在土家野夫的作品之中,可以捕捉到土家野夫那份细腻、真挚的情感和态度,他用不同寻常的笔触带给读者不同寻常的感受,从而引发了较为强烈的共鸣。

土家野夫虽然内敛、不擅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在他的作品之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土家野夫的那一份真心。无论是对待自己的亲人也好,还是对待一个初次相识的陌生人,土家野夫都用自己的一片真心去对待别人。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最常常能够感受到的是土家野夫的那份乡愁和思念之情。背井离乡的生活,使得土家野夫对故乡、对亲人的眷恋更加深厚。

三、 《乡关何处》的深刻意蕴和创作特色

1. 《乡关何处》的作品风格

土家野夫生活在一个不太平的年代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人都会多多少少地受到时代的影响。土家野夫的家族更是如此。在土家野夫的笔下,母亲、外婆、大伯,他们的故事穿越了时光,缓缓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确切地了解到,那些身处在时代洪流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怎样一点点地捱过那段坎坷悲惨的生活的,也使得读者为之感动落泪。

山野村夫融入气质文人之中所产生的别样文学景观

图五:《乡关何处》

2. 《乡关何处》的创作特色

在《乡关何处》这部作品之中,土家野夫不仅仅抒发了自己对于母亲、外婆的思念之情,更是借着这份思念之情,抒发自己对于时代的控诉和无奈。土家野夫对于母亲、外婆的情感是无比厚重的,他害怕失去她们,却渐渐地在时间的流逝之中,一一都失去了她们。对于土家野夫来说,失去母亲、外婆,并不仅仅是失去亲人的悲痛那么简单,还有对生活的希望的破灭,一步步地将土家野夫逼向了绝望的深渊之中。

在土家野夫的作品之中,我们能够显而易见地看到江湖之气在文字之间攒动、流淌,而江湖之气与文人骚客的细腻,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和嵌入,带给了读者更为新奇的感受。这是土家野夫与别的作家作品最不相同的一点。尽管也有很多作家对于江湖上的事件有所描绘,比如金庸在《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中描绘的那样,但是在土家野夫这里,江湖并不是各个门派之间的争斗,而是真真实实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桩桩事件,是在时代洪流中竭力挣扎的每一个个体。

除此之外,在土家野夫的作品之中,很少能够找出一些甜腻的文字。即使是快乐与幸福,在土家野夫的笔下,也会带有一些悲壮的色彩。土家野夫不屑于也不愿意去动用廉价的笔触去触发人们心中广泛的共鸣,他想要做到的是,将这个世界的现实,赤裸裸地扒开展开到每一个读者的面前。在土家野夫的作品中,黑暗与绝望,几乎成为了一种常态。阅读他的作品,总会感受到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楚和心酸。

四、 土家野夫的另类作品:《1980年代的爱情》

1. 细腻情感

在《1980年代的爱情》这部作品中,土家野夫毫不忌讳地提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爱情。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爱情成为了一种奢侈品,每一个能够尝到爱情的甘甜滋味的人,都是那个时代中的幸运儿。而土家野夫心中的爱情,和他的生活经历一样坎坷曲折,充满了不甘、绝望和痛苦。但是,这样交织着甜蜜与痛苦的爱情,仍然成为了土家野夫心中最为珍藏的一片净土。

山野村夫融入气质文人之中所产生的别样文学景观

图六:《1980年代的爱情》


2. 与《乡关何处》的不同之处

在土家野夫的作品之中,《1980年代的爱情》和《乡关何处》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如果说,《乡关何处》是长歌当哭的气壮山河,那么《1980年代的爱情》就是细腻婉转的心声诉说。这是土家野夫心中的愤怒、无奈、悲伤、绝望、幸福、甜蜜等各种元素,交织在一起,最终衍生出来的一部作品。但是,这两部作品都有着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属于土家野夫心中文与武碰撞出来的火花。

山野村夫融入气质文人之中所产生的别样文学景观

图七:《1980年代的爱情》中的爱情

其实,无论是《乡关何处》,还是《1980年代的爱情》,都对当时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解读和隐喻。没有人可以脱离时代背景而独自生存,土家野夫也是如此。所以,当他把自己的经历和一些江湖豪气,融入到自己细腻的文字之中的时候,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便成为了社会的缩影、时代的烙印。

山野村夫融入气质文人之中所产生的别样文学景观

图八:野夫作品中关于文与武的碰撞

总结

在古代,辛弃疾的词作之中充满了文与武的碰撞,而土家野夫的作品之中,也带有着文与武的色彩。他们将自己的经历化进自己的作品之中,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也带给了观者新奇的感受。在土家野夫的作品中,不管是《乡关何处》,还是《1980年代的爱情》,都是长歌当哭和细腻婉转并存,江湖豪气与文人气质齐驱,由此形成了较为宏大且独特的文学景观,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