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四年,害怕被孤立的我,終於成了一無所有的舔狗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很熱門的話題——“舔狗到底有多卑微”。大多數網友都分享單戀時,求而不得的尷尬行徑。而我的一位粉絲私信分享了她四年跪舔室友,導致最終保研無望,考研失敗,又錯過校招,直到現在才慢慢步入生活正軌的悲慘經歷。


大學四年,害怕被孤立的我,終於成了一無所有的舔狗

”為了討好室友,我幫她洗一個月的衣服”

姑娘來自西南的某個農村地區,這裡民風淳樸,上大學之前家裡再三叮囑要和同學打好關係。以此為社交準則的我,沒想到卻成為四年生不如死的痛苦源泉。

當年高考不算差,考上異地某二線城市的211,某種程度成為是村裡的驕傲,來到學校那天,趕上家裡正在收稻穀,所以全程獨自一人來異地。分配的宿舍有四人,我是第一個來的,所以目睹了室友們顯赫家境,兩個室友父母生意人,另一個父親是某國企經理,母親是醫院某科室主任,當他們拎著大大小小的精緻包裝袋,以及她們父母眼中那股優越感時,激起了我的自卑。

陌生及新鮮感讓我們四個人走到了一起,大家完成室友間該有的儀式,我永遠是四個人之間話最少的一個,習慣默默傾聽她們的經歷。軍訓的日子,如期而至。南方的9月太陽依舊很毒,塗滿厚厚的防曬,依舊躲不過被曬黑的厄運,滿臉流淌的汗水,弄花了多少姑娘的妝。

尤其晚上集訓完,洗澡之後沾床就睡。而我有個習慣,今日事今日畢,再累也要做完今天的事情,所以每天洗漱完畢之後,再上床睡覺。由於是老樓,每層共用一臺洗衣機,大家不想排隊只好選擇手洗,當時室友C每天晚上都要開視頻到很晚,所以洗衣服的重擔就交給了我的手上。我也想過拒絕,可是人家的一個臉色就瞬間讓我變慫,不曾想,這樣一洗就是一個月,人無一句感恩言,而我怨言亦無處訴說。

大學四年,害怕被孤立的我,終於成了一無所有的舔狗

這就要,舔狗的大學生活正式開始,為了擠入他們的圈子,我開始默默攢錢買化妝品,就是害怕她們嘲笑我土,追自己並不喜歡的綜藝和韓劇,就是為了聊天的時候能接上,甚至開始荒廢學習,就是害怕她們說自己裝逼。漸漸的我感覺自己變得不像原來自信滿滿的自己,雙眼呆滯無力,表達能力直線下降。

“大二那年,發現你們有一直建有兩個群”

這樣喪失自我的日子過了一年,我無疑成為寢室最好說話的人,早上可以帶四份早餐,可以連續一個月扔垃圾,可以讓人連續刷水卡不用還,可以已經洗漱充當別人。本以為這樣努力付出的我,會受到大家的喜歡,大二的一件事情至今記憶猶新,那天小B點好外賣在廁所洗澡,囑託我幫她拿外賣,當時手機沒鎖屏,我清楚的看到裡面有她們個人頭像的群被置頂,群裡顯示的是最新的關於愛奇藝會員分享的鏈接。

而我們四個人的群裡,最新的聊天記錄還停留在大一過年發紅包的時候。這件事之後,我幾乎瘋狂的跪舔她們,每天都在擔心自己是否不夠,做近各種迎合她們的事情,就這樣整日為了寢室關係鬱鬱寡歡。但大家對我的態度非但沒有好轉,一次室友當眾嘲笑我土的時候,我生氣的反駁一句,結果成為眾矢之的,被別人當成神經病。

大學四年,害怕被孤立的我,終於成了一無所有的舔狗

這個例子很典型,室友關係的話題一度成為微博熱搜,有的人四年下來活成了一無所有的舔狗,也有人堅持自我最終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那麼,如何在備受排擠的環境下,圓滑的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呢?

一、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華爾街投資大神、對沖基金公司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在自己的著作《原則》裡,談到自己關於人生信仰的準則: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現實是什麼?該如何行動?三條定律看似很平凡,卻是我們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問題。因為我們很難發現自己想要什麼?

仔細分析害怕被排擠的案例,其實大家都渴望能得到他人的認可,擁有集體歸屬感,最終落腳點是為自己所服務。但許多人卻本末倒置的活在了別人的看法裡,不會拒絕,習慣性附和,習慣性貶低自己誇獎別人。他們沒有底線的活著,時間長了自然成為環境裡最好拿捏的柿子。

大學四年,害怕被孤立的我,終於成了一無所有的舔狗

所以,做事之前跟著原則走,堅決不做內心拒絕的事情,小事不計較,但碰到原則問題堅決不退讓,適當的時候,可以以臉色或突然沉默示人。可以寬和理性,但絕對不要活成傻子。

二、自身價值永遠勝過任何社交技巧

生活中,不難發現往往人群裡最亮眼的人,都是能力很強或者能給集體帶來資源和價值的人,比如有錢有權有人脈資源。或許你會覺得道理太過物質,但如果分析你在什麼時候最被集體接納呢?可能是考試複習資料的蒐集,抑或是教某個室友做PPT的時候吧。這個時候的你,因為自身價值給他人帶來意義,所以和集體形成了一種資源交換的關係,那麼,集體的成員勢必就無法離開你,孤立和排斥自然就會解決。

大學四年,害怕被孤立的我,終於成了一無所有的舔狗

所以,你要不斷的努力提升自己,不僅可以看到那個更優秀的自己,還可以遠離無用的社交,接觸到更多優質的人脈資源。優秀的循環,勢必助長更優秀的你。

三、可以獨處但保持自己的交際圈

生活成本在增大,“社交微信就搞定”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方式。週末宅在家,點餐靠外賣,上次說話還是和食堂阿姨的聊天。不得不說,獨處的風越刮越大,助長了不少人的自我孤立,削減了我們的社交能力。還會導致抑鬱症、失眠、焦慮等惡性循環。

如果你覺得和同學、同事無法進一步建立友誼,可以加入某個小團體比如志願者、社工、馬拉松小組以及某個小組等等。這些不僅可以拓展自己的興趣圈,結識更多的志同道合者,還可以放鬆自己,提高自己對不同的人的相處技巧,擴大自己的眼界和見識。

最後,對今天的內容做一下總結。其實真正的社交最終目的圍繞自己的人生意義所建立,所以要想擁有一個好的人脈圈層,你必須依據自己的原則做事,同時強大有自信的自己,永遠是社交圈裡最受歡迎的。最後,若身邊的圈子實在無法融入,可以在保持獨處時,建立屬於自己的社交圈。

大學四年,害怕被孤立的我,終於成了一無所有的舔狗

要知道,舔狗永遠是感動自己,噁心別人。以上,望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