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日常教学中,学生存在很大差异。因材施教才能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我们早已熟知男女生学习的差异,学困生或后进生的说法。但是后者以成绩为表象判断学生在学习有特殊教学需求显然是片面的。

这里我们讨论的“特殊儿童”有:超常儿童(智商在140以上)、智力落后儿童(智力测验IQ在50〜70之间)和学习能力缺失的儿童。

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超常儿童也许成绩不好,我们也许会忽视了他,否定他跳级、单独编班的可能性;多动症儿童我们倍感头痛,也许会罚他抄写课文或者站墙角;读写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耐心教学。

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过去,一些普通学校刻意回避低能有困难的特殊儿童,转入培智学校。如今人们对待对这部分特殊儿童的看法如今随着时代正在发生着一些根本的变化。人们认为片面地强调“特殊性”,则很容易令人忽视他们的正常能力和需求,他们并不是低人一等或者无能的,而应该被看作是需要对发展他们所具有的天才作一些特别帮助的人。教师要去寻找他们的潜力,若有可能,应该把他们留在正常儿童所进的同样的学校中。美国1975年立法(94-142号公共法)让这些孩子纳入主流,保障教育的实质公平。

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一、超常儿童的教育

他们是智商140以上的儿童,占全部儿童的1%〜2%。困难的是鉴别的主体、方式和低分高智商学生的解决方案。单依靠教师的观察来鉴别出他们不可靠。他们成绩不一定理想,也不一定乖,也许常常闯祸被老师批评,思想品德很差。国内没有统一定案的智商测试。而且它仅仅作为参考,不具有指导意义。

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一旦鉴别出他们,学校可以给予跳级、丰富课程内容和单独编班。我国在中学阶段实行重点中学制度,但入学考试存在着只看学科分数不看智力的缺点。这就可能把分数高智力低的学生招录进来。奥赛成了一部分学生校外培训的热点。目前的考试制度,会使一些儿童的天才和聪明才智得不到必要的发展。这些低分高智商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对待,被人们忽视。

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二、智能不足的儿童

这些儿童智商50〜70之间,感知学发展缓慢,学习迟钝,困难多,记忆的保持性差,解决问题的分析概括能力差。按照生活自理程度分:轻度的生活能自理,能够做简单的劳动,语言连贯,但是学习吃力;中度的,生活半自理,动作有部分障碍,只言片语,缺乏数的概念;严重的,生活不能自理,动作困难,缺乏语言,不识数。

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原因很复杂:产前母亲妊娠期间病患与治疗,后天脑炎、发高烧。医学上诊断困难。对轻度智能不足的孩子,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为其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尽量不让他感到失败,辅导和教授难度小的内容;尽快让他知道学习结果,及时反馈;步子要尽量小;注重学习致用;必要的重复和联系;避免学习过多概念,每次量要小;尽量实施个别化教学。

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三、 情绪困扰的儿童

他们经常莫名的紧张与焦虑,但智力上正常甚至是特别聪明的,情绪的困扰使得他们无法表现自如。原因同样很复杂:早年生理损伤;心理上原因:被虐待、疏忽等。学生对于考试会过分焦虑。教师家长要协力为这类孩子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家庭气氛和人际关系。

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四、 学习障碍的儿童

一种以上基本心理过程失调,听觉、视觉、记忆、口语。或者学习中有困难,听、说、读、写、算等。这些学生一般智力发展不差,IQ可达100。轻度的视听障碍很容易让教师误会学生不努力,对待这种情况,教师尽可能注意教室环境的影响,房间结构、位置安排、光线、嘈杂音都算。

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旅居芬兰六年的作家陈之华提到的几件事让我动容感动,有所学校让一位听力有障碍的女孩子和一般学生一起上课,但听障生另有校方配属的一位特殊教育的辅导老师。班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让学生在那么小的年龄,就学会接受、了解、协助这些需要特别关怀的小小同胞。一位手脚发育不全坐着轮椅的男生,申请了一位个人助教陪伴他,学校提供给他一台个人专属的手提电脑。

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即使他的手脚肌腱衰弱,以轮椅代步,但是他的语言能力相当不错,总是不断地和作家快乐对谈。一位坐轮椅的残障芬兰女生,前往泳池。泳池的救生与工作人员启动了装设在池旁的小型升降梯,残障女生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把轮椅推进升降梯板,整个轮椅被升降梯缓缓地移入泳池。这个女孩双手把身体轻松地推离轮椅,和大家一起玩水。

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她推着轮椅到浴室冲澡,和普通人一样享受全无障碍可言的各种设施。作家认为芬兰对于“人”的尊重做得很用心,很维护。我们国家越来越强调教育公平,但是教育者的目光时不时将成绩优秀的学生与智商高内在潜力巨大的学生混为一谈,整体社会的教育成本尽量用在了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成绩强者未必是真正的强。于此同时,弱势孩子的学习环境不应该被完全隔离,弱势的学生需要接受到特别的教育资源。

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社会需要所有的人才,教育是多元化发展的。让个别能力不足的新生代受到更多照顾关注,才能把教育公平做到更加细致,让人与人的差距、隔阂进一步缩小。重视弱势,愿意照顾能力不足的学生的心,让每一个人都会动容感动。

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芬兰的教育给我的启示是政府为社会小众与弱势群体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

智力不足、身体残障的孩子,都保障相对公平的受教权和求知权,把他们变成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真正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

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公平这条路非常的艰难,这个理想很美好,我还是相信我们国家的教育正在越发展越好的路上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