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曾影響中國歷史的沙陀人起源、影響及後裔

沙陀早期起源於處月部,多以“朱邪”為姓氏,最初遊牧在準噶爾盆地西南一帶(今屬新疆巴里坤),唐朝時隸屬於西域都護府官府所在地的輪臺,因其居住之地位於沙丘,有一“大磧”[qì,砂石地] ,故此得名“沙陀”。 具有深目、高鼻、捲髮、多須等特徵,最初為西突厥的處月部,因此也稱“沙陀突厥人”。《冊府元龜》卷九五六《外臣部-種族》:沙陀突厥,本西突厥之別種也。《新唐書-沙陀傳》曰:“沙陀,西突厥別部處月種也”。且《新五代史》載:莊宗光聖神閔孝皇帝,其先本號朱邪,蓋出於西突厥,至其後世,別自號曰沙陀,而以朱邪為姓。”據而推斷,沙陀族源出於西突厥一支, 這是可以肯定的。在其形成過程中,逐漸以朱邪為姓氏,即西突厥處月部落中的朱邪部為沙陀族的族源。

揭秘曾影響中國歷史的沙陀人起源、影響及後裔

唐朝古畫的沙陀人形象

沙陀主要由西突厥(處月、處密、射脾)、鐵勒(拔野羅、同羅、僕骨)以及慄特的昭武九姓組成。

昭武九姓——“康、安、米、曹、石、何、史”原本屬於粟特人。

沙陀早期活動區域

沙陀人早期的活動地域,《新書·沙陀傳》雲: 處月居金娑山之陽,蒲類之東,有大磧,名沙陀,故號沙陀突厥雲。 《舊史·唐武皇紀上》、《新史·唐莊宗紀上》亦有類似記載。蒲類,或指縣、或指海。蒲類縣在今新疆奇台東南部;蒲類海即今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的巴里坤湖,二者相距約有1000裡。金娑山,丁謙謂“在巴里坤城東三百里,西圖作尼赤金山”。巴里坤城東300裡, 即唐折羅漫山(亦作時羅漫山), 此山“在伊州(今新疆哈密)以北120裡,其地水草豐美,森林茂密”,周圍並無“大磧”。 岑仲勉認為丁謙之說“無非因蒲類海而旁想及之,並無他據”。沙畹將金娑山及《新書·西突厥傳》中的金娑嶺均以博克達(Bogdo)釋之,岑仲勉亦認為其不確 。岑仲勉先生曾考訂處月部所居地,認為在天山以北的空格斯(即今伊犁河)流域一帶,說此地產金,“唐於此置金滿州,度必以產金而命名,非取義於後漢之金滿城者”。並說處月“與沙陀是二非一”。處月部的住地是在今“輪臺縣以東,金滿縣以西,即正如《皇輿西域圖志》所推測的那樣,是在博格達山的北麓地帶,尤其是在靠近烏魯木齊的地方”。松田氏提出的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本世紀前半期發現的《西州圖經殘卷》中的一段記載:白水澗道,“右道,出交河縣界,西北向處月已西諸蕃。足水草,通馬車。”西州交河縣,在今新疆吐魯番西北約5公里處,烏魯木齊正好在它的西北方向。但是,《西州圖經殘卷》沒有講清交河縣距離“處月已西諸蕃”有多遠。《中國絲綢之路辭典》對金滿州都督府的解釋是:“因唐朝的庭州為漢朝的金滿,故金滿州都督府應即位於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的北庭古城周圍。”它恰恰符合松田氏所說的“博格達山的北麓地帶,尤其是在靠近烏魯木齊的地方”的地理方位。如前述,沙陀為處月部的一支,金滿州都督府與沙陀的住地應在一處,因此松田壽男所指出的處月部住地和《中國絲綢之路辭典》所說的金滿州都督府的位置,當即沙陀人最初的居住地。 即便如此,沙陀人早期的活動地域也經歷了幾次遷徙。

揭秘曾影響中國歷史的沙陀人起源、影響及後裔

沙陀人的由來及對後世影響

沙陀,考證他的人種,蓋亦突厥人也,亦包括突厥,回紇,慄特等民族種族特徵。高鼻深目,多須。為混血人種。沙陀居地,史書記載:“處月居於金娑山之陽,蒲類之東。有大磧,名沙陀,故號沙陀突厥雲。”可見沙陀居地周圍有沙漠,即在今新疆準格爾盆地南部至吐魯番,哈密一帶。

沙陀人起源地

關於沙陀族風俗習慣,語言等史書中無具體記載。因其出於西突厥,考其風俗,語言大抵與之相同。 皆遊牧習俗,賤老貴壯,重兵死。《新唐書-回鶻傳上》:“沙陀別部六千帳,與北庭相依” ,可見沙陀與突厥俗相同,也住帳篷。案一帳4人,則其部落萬人有餘。《舊五代史-后妃列傳第一-貞簡曹太后傳》:“克用得李匡儔妻張氏,姿色絕代,嬖倖無雙”可見其亦實行遊牧民族的收繼婚制。《舊唐書-回紇傳》:“沙陀素健鬥。”

沙陀的崛起,也是乘唐末藩鎮叛亂,為唐朝政府所用,鎮壓叛亂及農民起義。至李國昌,李克用,李存勖三代而成霸業。唐末藩鎮林立,國力衰微,外族並起。沙陀遂乘此機,歸附唐朝政府,左右征戰,於亂世中崛起。據餘所考,此時沙陀部與明初蒙古兀良哈部處境略同,即相互利用,各為己用。


揭秘曾影響中國歷史的沙陀人起源、影響及後裔


用我國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提出的觀點概括:“外族盛衰之連環性及外患與內政之關係。”具體來說呢:“所謂外族盛衰之連環性,即某外族不獨與唐朝統治之中國接觸,同時亦與其他之外族有關,其他外族之崛起或強大可致某外族之滅亡或衰弱,其間相互之因果雖不易詳確分析,而唐朝統治之中國遂受其興旺強弱之影響,及利用其機緣,或坐承其弊害,故觀察唐代中國與某外族之關係,其範圍不可限於某外族,必須覽諸外族相互之關係,然後三百年間中國與四夷更迭盛衰之故始得明瞭,時當唐室對外之措施亦可略知其意。蓋中國與其所接觸諸外族之盛衰興衰,常為多數外族之連環性,而非中國與某外族之單獨性也。” 大師作文考究嚴謹,細細品讀,實然也。

揭秘曾影響中國歷史的沙陀人起源、影響及後裔

沙陀真正影響歷史是唐末及其後建立的四個政權:1 後唐(923-936),923年沙陀人李克用的長子李存勖稱帝建立後唐,後唐是沙陀建立的第一個政權。前後共14年。2 後晉(936-947)936年,石敬瑭建立後晉,石敬瑭是沙陀部族人,祖輩從朱邪氏從靈武入附唐朝。3 後漢(947-950)沙陀部族人劉知遠於947年建立後漢,歷時四年。4 北漢(951-979)後漢高祖劉知遠弟弟劉崇於951年建立北漢,歷時29年,被宋軍所滅。

沙陀內遷後居住於代北。與六州胡昭武九姓胡人融合。《舊五代史》:“克用親軍萬眾皆邊部人”,可見沙陀人在代北、雲中地區已經形成規模。後來李克用鎮壓黃巢起義有功,於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升任河東節度使,沙陀族於是進入河東地區(即今天山西大部)。《資治通鑑》:“河東山川固險,風俗尚武,士多戰馬,靜則勤稼,動則習軍旅,此霸業之資也”。太原交通便利,向東南經太行山可達洛陽,向北經雲、代州可到達突厥、回鶻部落。向東經河北可達幽州。可見,河東是沙陀人後來登上政治歷史舞臺的一個新的跳板。

揭秘曾影響中國歷史的沙陀人起源、影響及後裔

沙陀在河東(山西省)壯大起來

五代時沙陀建立的後唐後晉後漢三個政權皆用漢人,不斷與北方漢人及其他民族融合,漢化。後世之蒙古韃韃也出自沙陀部。而現今河湟李氏,祁氏,莊浪魯氏,臨夏何氏,韓氏,必裡衛康氏,洮岷楊氏,趙氏等漢人皆為沙陀人李克用及其部族之後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