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文井江镇:“竹+菌”笋用竹林破发展瓶颈

记者4月10日从省林草局获悉,崇州市文井江镇8000余亩地标产品“崇州牛尾(竹)笋”为破解发展瓶颈,当地通过采取“竹+菌”笋用竹林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在竹林下种植球盖菇,每亩产菇2000斤左右,实现经济、生态等多重收益。

崇州市文井江镇:“竹+菌”笋用竹林破发展瓶颈

  牛尾(竹)笋味道鲜美,但要维系竹林健康稳定丰产,需要年年清除3龄老竹,且每隔5年翻地清除地下充壅的老鞭竹桩,不仅人工成本高企,清除的老竹也卖不起价钱。  在省林科院的技术支持下,文井江镇大坪村进行了竹林环境食用菌仿生培育试验示范,将竹材、秸秆、杂灌等农林剩余物粉粹发酵,作为食用菌培养基;将砍老竹改为挖老竹形成食用菌种植坑(清除竹鞭老桩);最后,食用菌生产后的培养基可作为竹林有机肥。  除了亩产2000斤的球盖菇收入以及牛尾笋收入,当地利用乡村旅游发展契机,开展了体验采摘活动,通过多元经营增加了村民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