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讲史](27)攻城记——解放井陉城战斗简述

1947年春,晋察冀战场的国民党军队遭到人民军队的连续打击后,已无力再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当时,石家庄及其周围为国民党军第三军据守,井陉城、井陉矿及周边则为当地的保安团和矿警(备)队;井陉以西至太原,也大都系地方部队防守;正太路沿线230多公里,也非正规部队防护,且兵力分散、战斗力不强。对此,为配合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晋察冀中央局和军区决定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法,发起正太战役,以各个歼灭石家庄外围和正太沿线分散守备之敌。其步骤:以晋察冀野战部队及地方军一部首先攻歼石家庄外围的敌军,彻底孤立石家庄,然后沿正太铁路向西进攻,歼灭井陉、娘子关、平定、阳泉等地的守敌,并吸引太原阎锡山的部队支援,争取在运动中歼灭援敌,最后为解放石家庄创造条件。指挥这次战役的是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参谋长耿飚。其中井陉之战,是正太战役第一阶段的一次重要战斗。

[老刘讲史](27)攻城记——解放井陉城战斗简述

七旅二十一团三营向横西矿挺进

此期间,晋察冀军区辖第二、第三、第四三个纵队,各纵队辖三个旅,即第四、五、六旅,第七、八、九旅,第十、十一、十二旅;各旅分辖三个团,编号为第十团至第三十六团。4月5日,部队自保定地区的博野、蠡县南下,一路横扫沿线守敌。11日,第四纵队解放了栾城;12日,第二、第三纵队协同作战解放了正定县城及以北诸点;13日挥师西进,16日又攻克获鹿城,致使石家庄的敌军,龟缩市区,自顾不暇,不敢出援。随之,晋察冀军区决定乘胜西击正太线:命第三纵队攻歼井陉及娘子关守敌,而后向平定、阳泉进击;第二纵队攻歼阳泉以北之敌,同时以防太原援敌;第四纵队布防获鹿和微水一线,为战役预备队,阻击可能由石家庄增援之敌。其中,担负攻克井陉矿(王舍和横涧)的任务,以三纵第七旅为主,而解放井陉城的任务则交给了第八旅。时任第三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杨成武、参谋长文年生,第七旅旅长易耀彩、政委漆远渥,第八旅旅长王道邦、政委黄文明。第八旅的具体分工:第二十二团负责攻击井陉城,第二十三团主攻凤山矿,第二十四团负责攻占井陉车站和雪花山。战术采取“挖心”战术,远距离奔袭,直捣敌人心脏,然后四面出击,各个歼灭。战斗的准备工作是部队在唐县一带驻扎时就开始准备的,比较隐蔽。

[老刘讲史](27)攻城记——解放井陉城战斗简述

二十一团占领井陉矿后在进行纪律教育

第七、第八旅受命后,即利用夜间开始了秘密行动。其中第二十二团受领攻城任务后,在距井陉城70余里的平山东回舍以北地域集结。时任团长徐信,政委李克忠。在集结地,团部首先召开了党委会,认真传达了任务,分析了敌情,研究了地形和打法。决定第一营强渡绵河夺取东关,第二营以许水滋为依托夺取北关,随后攻城,第三营为预备队,待伏于许水滋东北一带,以防凤山方向的敌人增援。部署确定后,团长徐信和政委李克忠即对部队进行了深入的思想动员,反复强调一定要打好这一仗,它关系着整个正太战役,因为这是正太战役西进的第一仗。之后,部队在井陉地下党组织和向导的积极协助下,采取急行军,于15日夜沿绵河西岸向井陉城开进,沿途虽有许多敌人的小据点,全没予理会。因行动隐蔽、迅速、突然,16日黄昏,部队即赶到井陉城附近,第二营迅速占领了河东村,将团指挥部设在村北一里处。这时,井陉城守敌虽已发觉,想再调整其兵力,已来不及。

二十二团占领河东村后,团长徐信便带领第二营教导员阎同茂等指挥员和由井陉县委派来的向导董明道陪同一块实地察看地形。经侦察,感到原方案由第一营直插东关不可能,因绵河三面紧紧围绕城垣,不易接近,而通往东关的大石桥西桥头筑有碉堡,封锁甚为严密。根据东关和北关地域较广,且大片民房与城东门紧紧相连,为减少部队伤亡,也有利于作为冲击出发阵地,指挥部当即修改部署:令第二营担任主攻,同时攻歼河东坡塔上之敌,迅速占领东关,从东门突破;第一营担任助攻,先攻占北关,然后在城东北角架云梯登城;第三营攻打南张村火车站,待歼灭其守敌后转为团预备队。城南一方,因城墙高大,城下是绵河,敌人既是从这里跳下也跑不了,于是网开一面,不布置兵力。重新部署后,在夜幕的掩护下,各营分头都秘密进行攻城准备,为不使敌人察觉我方意图,团部命令,在村里不许打手电,烧水做饭也不准冒烟。

[老刘讲史](27)攻城记——解放井陉城战斗简述

八旅二十二团二营在强渡绵河

井陉城地势险要,其城垣石头砌成,高两丈有余,北面傍山,东、南、西三面濒临绵河,为天然屏障。城西南的雪花山,可俯瞰全城,也是井陉城的一道屏障。城北是高地,且连绵起伏,沟壑纵横,地形险峻,易守难攻。整个城垣呈簸箕形,东、西、南三门,可直通城内中心大街;东关和北关与城垣相连,范围较大,房屋集中,是井陉的商业区,城内是国民党县党、政、军机关所在地。当时守敌的兵力设置是这样:城东南角的鼓楼筑有坚固工事,居高临下,俯射击面广;河东塔为强固火力点,驻一个加强排,配有4挺机枪,能直接控制大石桥;城西雪花山、城东北高地和井陉车站诸点,也各有一个加强排防守,火力配备较强,都拱卫着对面的城垣。另外,井陉城垣四周和井陉矿周围纵横数十里内,有星罗棋布的据点和碉堡群,分别驻守着一个班至一个排的不等兵力,而各据点外都有围墙、深沟,并设有鹿砦、电网和铁丝网。敌方在井陉城与井陉矿共有武装人员千余人,其中守城部队约五六百,但装备都不强,战斗力不高,均系保安团、矿警队和还乡团、特务队,没有一支正规军。

[老刘讲史](27)攻城记——解放井陉城战斗简述

爆破开城墙后解放军冲入城内

这里按战事发展的时间顺序叙说。16日夜10时整,第七旅开始向井陉矿发起进攻。该旅第二十一团第三营第九连以隐蔽、飞快的动作炸开敌人矿场的围墙,连克4个暗堡,从北面攻进矿场,团主力也相继从东、南两面突入,迅速将守敌分割成数块,仅两个小时即占领横涧和东岗头两矿。另一路,第二十团则以掷弹筒摧毁敌人的碉堡和用米袋装炸药破坏了敌人的电网、铁丝网后,也迅速冲进王舍矿。第一营进入矿场后,即动员了34名矿警的家属喊话,以致70余名矿警打死其队长陈百朋全部交械投降。第二十团还全歼了贾庄和岗头车站的守敌。与此同时,第十九团也占领了青石岭、北寨、涧底、天户各据点。这次在解放井陉矿的战斗中,矿工们对矿山机器做了精心的守护,战后两小时即恢复了生产。六年前的1940年8月,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也是在晚10点开始攻击井陉矿的,那次在矿工的配合下,机器能运走的运走,运不走的全部被捣 毁。这次不一样了,时代不同了,因为矿山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工人真正当家作主人了。井陉矿解放后的当天,即成立了以杨成武为主任委员、姚依林和漆远渥为副主任委员的井陉矿区管理委员会。

再叙第二十二团进攻井陉城。17日凌晨,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二营及时下达命令:第五连为营的主攻连,负责爆破东门;第四连担任助攻,在东门北侧架云梯登城,以吸引城上敌人的火力,掩护五连爆破,一旦爆破不成功,便奋力登城;第六连负责攻歼河东坡塔上之敌,解除攻城部队背后的威胁,随后作为营预备队。机炮连及全营的迫击炮、机枪、步枪特等射手,待过河后,集中于东关,组成火力网,负责封锁城楼上敌人的火力,掩护五连、四连攻城。全营过河地点选在大石桥下北侧。团部还决定,为切实有效地压制守城敌人的火力,将配属二十二团的旅山炮连调来,支援第二营突破。

[老刘讲史](27)攻城记——解放井陉城战斗简述

八旅二十四团战士奋勇登城

单叙担负主攻任务的第五连。连指导员郭宏钧和副连长王培信(连长和副指导员缺编)接到命令后立即向全连传达。第一排排长侯二丑、第二排排长王同贵、第三排排长张淘气和全连战士纷纷要求任务。郭宏钧和王培信见士气十分高涨,迅速召集班以上干部一块制定作战方案和分配任务:由第一排在前,第二排在左,第三排在右,组成三角式进攻疏开队形,并确定郭宏钧亲率第二排,王培信带领第三排。7点30分,营教导员阎同茂和副营长韩仁和即向整装待发的五连发出“出发”的命令。话音刚落,一排长侯二丑便纵身跳进齐腰深的河水中,回头喊道:“一排,跟我来!”战士们纷纷跳下水。紧接,二排和三排的指战员从两侧跳入河中,其他担任助攻的连队也都先后跳入水里。这时枪声大作,连成一片。第六连在河东村民房上组织各种火力,一面顶着大石桥桥头堡里敌人的反击,掩护部队过河,一面封锁河东坡塔上的敌人,阻击其居高临下扫射。初春时节,刚化冻的河水仍冰冷刺骨,但战士们全然不顾,没有一个畏缩的。仅5分钟,第五连的战士就率先涉过河上了岸。桥头碉堡里的敌人见攻城部队从桥下淌水过河,遂将火力转向桥下,乘此间隙,教导员阎同茂带领部分突击队员从桥面上飞速冲过,并命令五连一排迅速消灭掉扼守在东关村边河神庙和桥头碉堡里的敌人。随第五连之后,四连和六连也相继涉过河突击到东关,一营也突进北关;他们并肩战斗,穿街过巷,分割围剿敌人。两关守敌,见大势已去,纷纷拼命攀绳爬城,动作快的爬上了城楼,动作慢的中弹摔下,而大部分都当了俘虏。9时许,东关和北关全被二十二团占领。此时此刻,真可谓兵临城下。

二十二团占领东关和北关后,马上进行了紧张的攻城准备,团长徐信直接为炮兵部署火力位置,进行试射,并带领营、连长进一步察看地形,选择攻城的最佳方位。下午2点多钟,团政委李克忠带着参谋和侦察排的同志来到第五连阵地,向营教导员阎同茂、副营长韩仁和和连指导员郭宏钧、副连长王培信下命令:“天黑前必须攻下城来!”他环视了大家一眼,紧接说道,“栾城、正定两城和微水车站都已被别的旅打下了,井陉城这块肉不能让别人帮着吃,我们团一定要拿下来!”他们进一步研究了攻城的方案:认为这一带居民住宅很密,用炮直接打会误伤群众,靠梯子攀登进攻,对方居高临下,会造成自己很大伤亡,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爆破。当即,阎同茂命令五连速作准备。郭宏钧表示: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完成任务。李政委望了一眼前方的城楼,看了看天色,抬手看了看表,命令道:“4点前,完成一切准备!”

[老刘讲史](27)攻城记——解放井陉城战斗简述

王敬身抱着炸药包穿过民房向东门冲去

郭宏钧和王培信受命后,确定组织两个爆破组:由第一排组成第一组,第二排组成第二组,每组6人,若第一组爆破不成,第二组接着上;第三排作为预备队,负责火力掩护。当下,让通讯员刘全活找来三个排长,向他们分配任务,三个排长都想把第一爆破组的任务争到手。任务分配后不到10分钟,一排长侯二丑即带着第一爆破组的6名战士前来报到,他们是,班长王敬身、战士任满圈、侯正和、冯兵、王相生等;紧接,二排长王同贵带着由杨云生等6人组成的第二爆破组也来报到。郭宏钧特向他们强调:爆破城门是这次战斗的最关键一环,而解放井陉城是整个正太战役的最关键一仗,一定要爆破成功。立即决定,第一组由王敬身任组长,每人携带一箱炸药(25公斤),王敬身带一小箱(15公斤),负责点火。为确保爆破任务顺利完成,郭宏钧又和两个排长详细查看了接近城门的路线,选择了安放炸药的位置,并向爆破组的同志讲解,携带炸药,不许扛,要用胳膊夹,动作姿势要低,要依次间隔行进;令二排长和三排长组织好火力掩护,爆破组出发后,决不能让城上的守敌看到。一直在旁的团政委李克忠和二营教导员阎同茂见五连准备就绪,也都分别让通信员通知了第一营、第三营和第二营的四连、六连,准备火力支援和随时进行攻城。为确保万无一失,爆破组的同志忙做着最后的检查,有的结鞋带,有的束腰带,有的夹着炸药箱猫腰试着跑,个个精神抖擞,志气高昂。不一会工夫,团部通讯员焦振吉跑来向李政委报告,说徐团长让告知,一营和三营已准备就绪,并请转告五连郭指导员,争取一次爆破成功。这时,城 下格外的沉静,只有河东坡不时传来阵阵短促的枪声,全团等待着发起总攻的命令。

[老刘讲史](27)攻城记——解放井陉城战斗简述

炸开东门后解放军冲入城内

下午4时整,只见两发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刹时枪声铺天盖地。“出发!”郭宏钧话音未落,王敬身左膊夹着炸药箱第一个窜了出去,紧接着其他5个同志保持一定距离跟了上去。他们冒着密集的弹雨,穿过民房,顺着城墙根弯腰飞跑。大家屏气等着。约三分多钟,侯正和几个喘着粗气抹着脸上的汗水跑了回来。“放好了?”“放好了!”“没问题?”“没问题!”郭宏钧急不可待的连连发问。正说着,王敬身也跑了回来。又问:“摆好了?”“摆好了!”“点着了?”“指导员放心,两根导火索都点着了!”这时,李政委也凑过来着急地问:“都回来了,怎么还不响啊……”话还未说完,只见天昏地暗,象巨风刮起满天烟尘,随后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犹如八级地震。“冲呀!”随着指导员的喊声,一排长侯二丑率先冲出阵地,全连高喊着“杀”声冲进城门。城门已被炸毁,城楼上的敌军,有的摔下来,有的被埋在瓦砾中,一个个横躺竖卧,不知死活。战士们顾不得理睬,也顾不得拣枪,直冲入城内。与此同时,第四连在东门北侧架梯登城成功,第一营在城东北角也架梯登城成功。随后从河东赶来的第六连两个排在城门南攀上城墙。此时此景,城门内的守敌都吓蒙了,丢盔弃甲,纷纷撒腿往里跑,边跑边无目的乱放枪。一营、二营如同两把钢刀,沿着城内大街的两侧径直向西发展,将县政府和保安团分割成了两块。5点许,第二营的四连和五连在第一营的配合下,冲进县政府大院,抓获了尚未来得及逃跑的所有人员,其中有早已溜进县政府地洞指挥所的县警察局长兼城防总指挥刘仲孚。逃往城西的敌军和政府官员,不想西门早被自己用沙袋堵死,无奈,只得争先恐后爬上城墙,妄图逃命,真是狗急跳墙,纷纷跳下,摔死、摔伤者不计其数。第五连战士姚树桥等追上城墙后,端起对方丢弃的机枪,对着五六十名乱作一团、想跳又不敢往下跳的逃兵,高喊缴枪不杀,当即都乖乖举起双手。跳城逃跑的多为文职官员,他们比守城的士兵跑得还快。这里边有县长高庭选、国民党书记长王克谦、三青团主任高印堂等,大都是由守城的士兵解下裹腿,将他们系下去的,不想刚跑到荆蒲兰河滩,就被二十四团的战士全部俘获。下午6点,解放井陉城的战斗全部结束。这时,河东坡塔内的守敌,孤立无援,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守敌30余人全部缴械投降。攻城激战中,城内的敌军还指望守卫在雪花山上的“同伙”予以援助一臂之力,岂不知早在上午10时,在第二十四团第三连的围攻下,仅10分钟战斗,整整一个加强排,30余人,无一漏网,全部举手投降。在井陉城战斗结束之前,第二十三团也占领了凤山矿,全歼保警队120余人。此外,井陉城、井陉矿外围各据点与碉堡的守敌,也都在第八旅所属部队的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一一被歼或投降。

[老刘讲史](27)攻城记——解放井陉城战斗简述

国民党政府工作人员被押出县政府

这次解放井陉城战斗,担任主攻的第二十二团第二营共缴获机枪十多挺,步枪300多支,歼敌600余名,其中生俘400余名。全营伤亡仅30余人,其中有随营阎教导员从大石桥上向西冲的营部通信员李球子。当时李球子腹部受伤,肠子都流了出来,他用手捂着还坚持往前爬。骑兵通信员李合珍将他背下时也胸部中弹负伤。李球子因流血过多,牺牲在河东村。战斗结束后,二十二团团首长和攻城的营连指挥员,一起登上了南门城楼,远望烟霭笼罩的雪花山,近视城下平静如练的绵蔓河,回首观看着披满晚霞的城廓,不约而同地笑了。

当然,井陉城的解放,也是与中共井陉地方组织的协助和支持分不开的。1947年3月底4月初,井陉(路北)县委即接到中共晋冀区委四地委和第四军分区的指示:做好战前准备,随时配合正太战役的发动。井陉(路北)县委及时做出一切服从前线,一切为了战役胜利的决定,成立了有县委书记、县长参加的战勤指挥部,进行统一部署。指挥部设在县委当时的驻地北康庄,县委书记贡文屏任总指挥,县长卢永彰、武装部长阎学振任副总指挥,成员有公安局长朱志勇、城工部长许平、敌工部长许善田等,并明确规定:为了前线,为了战争的胜利,战勤指挥部有权调动全县一切人力、物力、财力。

为了把全县人民充分调动起来,到时能积极投入战斗,支援前线,县委广泛地进行了全面的思想发动。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指挥部在全县(路北)设置了16个物资供应站,保证部队到时有粮、菜吃,有柴烧,有房住。各供应站都有专人负责,大的行政村还设立了饮水站,组织了文艺宣传队、慰劳队等组织,同时发动各村妇女赶做军鞋1万多双。在保证物资供应的同时,还将各村的牲口、车辆组织了一支运输大队;为保证参战部队的行动无误,指挥部还组织了一支向导队,设置了12个向导站,向导人员都是经过挑选出的忠实、可靠、有战斗经验的基干民兵。

为做好战场救护和伤员转移任务,指挥部还组织了担架总队,下设4个大队,每个大队又设4个中队,共计200余付担架。动员了7000余名民工参加了担架队,进行了半个月的训练,还组织了4次大演习。这是自1940年8月百团大战后,井陉人民第二次配合主力部队参战。

这次战役中,井陉路北四个区的武装民兵也都行动了起来。战斗开始前,各区民兵的主要任务是监视、侦察蜗居在井陉各据点敌人的动向,打击小股敌人的骚扰活动;战斗开始后,任务是配合大部队作战,围困小据点的守敌,看管押送俘虏,消灭小股逃窜的敌人。在这次战役中,全县民兵还缴获了迫击炮、掷弹筒、轻重机枪和各种枪支、弹药一大部分军用品。

[老刘讲史](27)攻城记——解放井陉城战斗简述

晋察冀军区井陉矿区管委会布告

[老刘讲史](27)攻城记——解放井陉城战斗简述

纪念井陉城解放47周年!(1947年4月1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