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从史记的“本纪”走入汉书的“列传”,正是官本位主义的源头

《红尘观史记》系列第26篇

说到西楚霸王项羽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作为亲手灭亡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大秦帝国的霸主,又是楚汉相争的两位主角之一,他绝对算得上秦末汉初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而且项羽本人身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说到正面的评价,他既有初见秦始皇就敢发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后面也有“破釜沉舟,大破秦军”的壮举来支持,并且一人身兼六国的上将军,并最终一度成为实际上的天下之主——西楚霸王。


项羽从史记的“本纪”走入汉书的“列传”,正是官本位主义的源头


但是说到反面的评价,他也有着坑几十万降兵,屠咸阳,烧阿房,杀怀王等的残暴行为,以及楚汉之争之中所表现出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以及匹夫之勇。

再加上最后身处绝境中的“虞姬虞姬若奈何”的哀鸣和宁死不肯过江东的悲壮,让项羽这个人物的性格非常饱满和充满张力,颇有几分“神魔一体”的意思,也因此格外有魅力,后世纪念他的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影视小说都是络绎不绝。

而关于项羽的记载主要来自于汉朝的两本重要史书《史记》和《汉书》,只不过在这两部书中他的地位可是天差地别,在《史记》之中司马迁把他列入专门记录帝王的“本纪”之中,而在《汉书》里面班固却把他“降级”到只是记叙士大夫名流的“传”行列。

顺便提一句,和项羽一起被下放的还有“打响反秦第一枪”的陈涉,而且两人何为一章,只不过无论功绩地位还是影响力,他距离项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只能作为一个补充角色来辅助说明。

而对于项羽同学的这次遭遇,其实不仅仅只是一个历史评价的关系,对于后世甚至直到今天都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如果仔细来分析的话又可以分为三个维度,这篇文章咱们就来从古到今,从外到里,一层一层剥开剖析一下。

第一重,“班马”之争对史学界的影响

这第一重影响其实比较直观,就是中国史书界这两本影响力深远的巨著《史记》和《汉书》,其背后则是它们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这两个性格相差极大的人直接就导致了他们的作品风格同样相差甚远,但是都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甚至还分成了“班马”两派,双方各有拥趸,争议此起彼伏,在不同的时代都曾经各领风骚过。

在近代由于鲁迅先生为代表的名人的背书,《史记》的地位完全压倒了《汉书》,一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至高评价把太史公和《史记》都推到了史学界无冕之王的地位,但其实最早的时候并非如此,为了公平,我们就先来聊聊《汉书》和班固。


项羽从史记的“本纪”走入汉书的“列传”,正是官本位主义的源头

《汉书》和班固

《汉书》也被称为《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一共229年的历史。

它的主要作者是东汉史学家班固,但其实这本书等于是他们家庭共同创作的,班固的老爹班彪开的头,然后班固继续,后来他因为卷入了权贵之间的争斗而死在狱中,未完的部分则由其妹班昭补完,但是主要的作者还是班固。

班固从小就很聪明,再加上父亲的有意栽培,很早就体现出了史学家的天赋,而且在儒学的学习之中也培养了他温和谨慎的性格,为人处世都深谙中庸之道,是封建时代士大夫的典型和榜样,而他的这些风格也都尽数灌输到了《汉书》之中。

再加上班固所处的东汉年间距离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经过去多年,儒家作为朝廷官方思想的地位已经完全稳固,因此汉书之中也格外看重儒家的纲常礼法,书中的每个人物相对他们的个性和特点更加重视整体性和共同性,可以说是“帝王将相”层次分明。

正因如此,作为“失败者”的项羽,自然要从专门供奉帝王的“本纪”牌位中请下来了,又被班固一脚踢到了“传”之中,和陈涉哥儿俩一起相映成趣,虽然他们在列传中位列第一,但毕竟还是列传。

顺带说一句,在史记之中由于存在感较弱而被放到其母吕后传记中的惠帝,在汉书中又被班固恭敬的专门请了回来,单独一篇本纪予以供奉,由此也能看出班固的立传风格和标准,重视身份远过于作为。

《史记》和司马迁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从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开始,一直到司马迁所生活的汉武帝年间,一共记载了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并首创给出了“本纪”,“世家”,“列传”,“表”和“书”的体裁,这个体系一直都被后世史学家所沿用(当然,也有部分修改),包括班固和《汉书》。

项羽从史记的“本纪”走入汉书的“列传”,正是官本位主义的源头

而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也被称为“太史公”——其实史记这个名字也是后来改的,最早叫做《太史公书》,与其说是一部史书,某种程度来说更像是司马迁自己的“一家之言”,太史公以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事迹为酒,想要浇化自己胸中郁结的“块垒”。

大家都知道司马迁因为仗义执言,替并没有多少交情的李陵说情而触怒了汉武帝,被受了奇耻大辱的宫刑,其实当时朝堂之上的风气乃是“重义轻死”,许多官员一旦获罪为了颜面和自尊,往往都选择自杀而不愿受辱,这样起码可以获得比较高的评价。

而司马迁却“忍辱偷生”——他并非怕死,只是觉得这样的死轻如鸿毛,根本不值,所以他以孔子,左丘明,周文王等前辈先贤为榜样,发愤著书,把自己的一切都包含在了这部史书之中。

所以司马迁入传的标准乃是“倜傥非常之人”,而并不是十分看重他的出身和成败,因此奴隶人之子的陈涉可以位列世家,阖闾之间任侠用气的朱家郭解等游侠可以入传,至于霸气十足极具个性的项羽,更是和老对手汉高祖刘邦一起并列高高在上的本纪行列。

第二重,后世文史界的影响

如果说第一重影响还只是存在于汉朝以及史学家范畴的话,那么第二重影响就扩大到后世,而且范围也超越了纯粹的史学而扩展到整个文史领域。

项羽从史记的“本纪”走入汉书的“列传”,正是官本位主义的源头

先来说《汉书》和班固,这种严谨而正统的记叙方式从一开始就受到了统治阶层的欢迎,所以虽然班固入狱而死但却并不影响这部书的地位,很快就被朝廷承认为正史,并且在接下来的魏晋南北朝都被许多评论家高度评价。

而《史记》则恰恰相反,成书之后就惹得当朝统治者汉武帝的极大不满,虽然他明面上说这也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但实际上却给予了封禁和打压,直到后世的汉宣帝的时候才由司马迁的外孙杨恽重新拿出来,但是也只限于少数人阅读研究。

这种情况一直到东汉末年才改变,这部书才算得见天日并正式改名为《史记》,但是也被修订删改的面目全非,因此影响力也相当有限,可以说在唐朝之前,《汉书》的地位和评价一直都在《史记》之上的,这点和咱们现在完全相反。

接下来再来说这两位史学家的风格对后世的影响,班固是封建王朝士大夫的典型,为人也十分谨慎,因此汉书文风严密,秩序井然,笔锋凝练,多用骈偶,尊重史实而不愿意有丝毫逾矩,方方正正,对后世骈文有很大的影响。

项羽从史记的“本纪”走入汉书的“列传”,正是官本位主义的源头

而司马迁则不同,他虽然也算是官宦世家出身,儒学的造诣也很深,但他本人却是个极有血性和个性的人,不然也不会冒着汉武帝的怒火而替李陵说情,尤其是受刑之后更是胸怀激烈,一部史记写的是波澜壮阔,慷慨激昂。

因此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太史公又非常看重每个人物的“个性”,这本就是他选择入传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他忽略或者简写那些琐事而着重刻画他们性格和事迹中的闪光点,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补充和发挥(比如一些心理揣测和私语),这已经超越了史学范畴,一定程度上可以跨入文学领域了。

而到了后世唐朝的古文运动中,韩愈柳宗元等领袖人物都提倡学习先秦时期的古文,而这里面《史记》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崇,以韩柳为代表的许多文学家写文章都模仿司马迁的文风,所以史记也就成了散文的代表。

而后面的骈散之争,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做《史记》和《汉书》风格影响的后续,往深层说甚至连如诗仙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诗圣杜甫为代表的写实主义,也都可以认为是两者分别进一步的延伸。

第三重,近代现代“官本位”和“功利主义”的盛行

如果从更深层次来挖掘的话,这两种风格在后世影响的甚至不止是文史领域,更是广泛的触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甚至到现在都根深蒂固。

比如近代的“官本位”思想,一切都以官职,级别和职称之类等外在因素来评定人才的优劣,而且也处处充斥着“唯成败论”的功利主义。

项羽从史记的“本纪”走入汉书的“列传”,正是官本位主义的源头

像是之前新闻就曾报道过,奥运冠军不管在体育总局还是在地方都会受到英雄般的迎接和欢呼,到哪里都是众星捧月,鲜花掌声,而亚军的待遇就是天壤之别,队伍之中排在后面,拍照的时候站在边上,甚至有过采访中领导和冠军坐在那里,亚军连个位置都没,只能站在旁边的尴尬情况。

其实单从成绩上来说,哪怕是世界亚军也代表了“全世界第二”的高水准,成绩绝不能说不突出,表现也绝不能说不优异,只是因为金牌和冠军在排行榜上以及政绩上的突出作用,而导致银牌就完全黯然无光。

而这似乎正是从《汉书》的那个时候就开始只重结果和身份,只讲大局和整体的风格的延续,因此项羽因为楚汉之争败了,所以就只能屈居“列传”,陈涉因为出身低贱亦是如此,反而哪怕是以汉惠帝为代表的许多帝王表现并不出众,有些甚至都可以用荒唐可笑来形容了,但仍然要以“本纪”记之,庙堂供之,皇陵葬之,后世尊之,就是因为他们是“帝王”。

而《汉书》还算好,起码对于项羽这个“失败者”还有所记录,郭解朱家等游侠也还从史记中保留了下来——但是班固对他们破坏国家法度的行为已经非常不满,更多是当做反面典型列举的,而从《后汉书》开始更是索性就把“游侠”这个存在给摘除了,并且在后代的史书中再也没有出现。

而《史记》的影响范围却更多的体现在文学之中,太史公的这种“以人为本,强调个性”的标准从唐传奇开始就有所继承,到了明清小说就更是达到了极致,像是《水浒传》《三国演义》《三侠五义》等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看做史记的延伸和拓展,唯一区别的就是史记还要尊重史实,而这些小说作者更加可以天马行空,纵横驰骋罢了。


项羽从史记的“本纪”走入汉书的“列传”,正是官本位主义的源头


所以项羽到底是《史记》“本纪”之中的西楚霸王,还是《汉书》“陈胜项籍传”中死后汉高祖册封的鲁公,这两个身份虽然确实都是项羽的一部分,看似也是一件小事,却完全代表了帝王以及士大夫为代表的统治阶级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政策。

当然了,在封建时代普通民众和底层知识分子话语权都是很小的,所以《史记》的人文主义的思想最多也就只能影响到小说这个层面,官方思想还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森严的三纲五常,但是到了现代确实应该变一变了,不管是官员还是民众,不管政治家还是科学家,评价他们的地位都应该以贡献和品德为标准,而不是职业本身,这种“官本位”和“功利主义”的思想本来就都该一步步淘汰掉才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