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瑶乳业闯关A股IPO,能否顺利上市?

均瑶乳业闯关A股IPO,能否顺利上市?

来源:文章综合自北京商报(均瑶乳业上市之困),新浪财经(大单品占总营收近90%!均瑶乳业重启IPO)

4月10日,“味动力”母公司均瑶乳业再次向证监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4月9日,证监会披露了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均瑶大健康饮品”)的招股说明书。均瑶大健康饮品再次冲击IPO,拟募资约12亿元,用于宜昌产业基地、衢州产业基地各年产10万吨常温发酵乳饮料项目及品牌升级建设项目。

2019年5月24日,均瑶大健康饮品首次在证监会官网公布招股说明书,向“乳酸菌饮料第一股”发起冲刺。当年7月,作为均瑶大健康饮品的发行人会计师,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的康得新被曝财务造假,均瑶大健康因此受到牵连,被中止IPO。最新公布的招股书显示,均瑶大健康发行人会计师已更换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

均瑶乳业闯关A股IPO,能否顺利上市?

这与2019年5月均瑶乳业首次递交招股说明书一致。不同的是,此前均瑶乳业发起人之一王均瑶的女儿、持股比例0.1875%的股东王滢滢未出席相关会议,也未进行表决或签字。

最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王滢滢持有公司67.5万股,持股比例为0.1875%。针对本次发行事宜,现已与王滢滢取得联系。不过,虽然王滢滢已经取得联系,但尚未对此次上市发表意见。

实际上,均瑶乳业已经拥有了宜昌工厂和衢州工厂。虽然已经建立了工厂,但均瑶乳业部分产品选择依靠代工模式生产。2019年,均瑶乳业代工厂整体占总产量的比重仍接近36%,并正在与11家代工厂进行合作。

对此,均瑶乳业在招股说明书中称,公司自有产能有限的问题凸显,存在相关生产线实际持续满负荷开工运作却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本次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拟投资于两个基地的生产建设项目,一方面拟进一步提升自有产能以突破现有规模瓶颈,一方面将对部分代工厂进行产能替代,将有利于公司加强产品及品质管控,降低对应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

一 依赖味动力

对于上市后的风险和问题,均瑶乳业认为产品系列相对单一可能成为主要风险之一。均瑶乳业表示,为抵御产品系列相对单一所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公司已持续进行其他含乳饮料新产品的研发,将于合适的契机推出更加丰富的产品系列。

实际上,这个单一的产品系列指的就是均瑶乳业旗下的常温乳酸菌系列饮品味动力。2011年,均瑶乳业推出味动力,并陆续推出了主打产品的味动力系列等。数据显示,2017-2019年,味动力常温乳酸菌饮品塑瓶系列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97.53%、96.51%和89.48%。

近年来,我国乳酸菌饮品市场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发展,2015-2019年,乳酸菌饮品保持了11.2%的平均复合增长率,至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364.8亿元。其中,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的增长快于整体乳酸菌饮品市场。2015年,中国的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仅为77.2亿元,至2019年达到148.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8%。预计至2024年,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有望继续增加到211.9亿元。

对于是否存在依赖味动力单一产品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采访了均瑶乳业,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予以回复。

不过,均瑶乳业在招股说明书中称:“虽然公司已持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但相关项目实现预期的目标任务仍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公司短期内存在产品系列相对单一的风险,如未来出现该系列产品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 业绩增速连续两年下滑

均瑶大健康饮品前身为均瑶集团乳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知名温州企业家王均瑶。他曾在1992年组建一家民营包机公司,次年在“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感召下,投身乳制品行业创办了均瑶乳品公司。

本次发行前,均瑶集团持有公司约1.4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9.01%,为公司的控股股东。王均瑶弟弟王均金合计控制均瑶大健康67.90%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均瑶乳业闯关A股IPO,能否顺利上市?

招股书显示,2019年均瑶大健康饮品实现营收12.5亿元,同比下滑3%,归母净利润为3.04亿元,同比增长7.9%。

2017年和2018年,均瑶大健康饮品的营收分别为11.5亿元和12.9亿元,同比增长了12.28%和12.17%;净利润分别为2.32亿元和2.81亿元,同比增长了32.6%和21%。

而常温乳酸菌饮品是均瑶大健康饮品的核心单品。早在2011年,均瑶大健康饮品就推出“味动力”系列乳酸菌饮品招股书显示,2017~2019三年间,其乳酸菌饮品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1.3亿元、12.6亿元和11.8亿元,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99.02%、97.71%和95.37%;“味动力”系列乳酸菌饮品(瓶装)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1.2亿元、12.4亿元和11.1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97.53%、96.51%和89.48%。

均瑶大健康饮品表示,公司存在产品系列相对单一的风险,虽然已持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但相关项目实现预期的目标任务仍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资源,如未来出现该系列产品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将会对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三 一季度经营受到疫情影响

王滢滢是王均瑶的女儿,2004年王滢滢继承了0.1875%的股份,成为均瑶大健康饮品的股东。招股书显示,针对本次发行事宜,均瑶大健康饮品已与王滢滢取得联系,尚待其对本次发行事宜发表意见。

此外,王均豪持有的均瑶15%股份,还转让给了其子女王瀚、王超及母亲王宝弟三人。其中,王瀚继承14.4375%的股份,王超、王宝弟各继承0.1875%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监管层对湖北企业上市及再融资都在审核上给予政策倾斜。而此前在发审会中,发审委将新冠疫情对企业影响纳入了审核询问的环节。

作为湖北省宜昌市的生产型企业,均瑶大健康饮品披露,受疫情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受到一定影响,主要集中在物流、延期复工等方面,预计将主要体现在2020年一季度、尤以2月份最为明显。

均瑶大健康饮品表示,随着疫情预期得到有效控制,未来期间能够恢复正常状态,预计疫情不会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及发行条件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经营模式、主要客户及供应商等均较为稳定,与上年同期相比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四 挤入二三线城市

据了解,乳酸菌饮料市场包括三大品类:酸性乳饮料、常温乳酸菌饮料和低温乳酸菌饮料。“均瑶乳业主要处在常温乳酸菌饮品行业中,目前行业并无过多技术壁垒,市场上已有优乐多、小样、小洋人为代表的品牌,同时也不乏光明、蒙牛等乳业巨头。”业内人士称。

2014年之前,国内常温乳酸菌饮品行业主要以三四线小品牌为主;2014-2015年,以优乐多、小样、小洋人为代表的品牌企业逐渐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2015年后,低温乳酸菌饮品市场上表现较为成功的品牌,如伊利、光明及蒙牛,也选择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对于均瑶乳业来说,常温乳酸菌饮品巨头林立是机遇也是挑战,这意味着市场够大,未来各企业需要比拼的是渠道布局、品牌力等方面。

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随着乳酸菌饮料市场的发展,常温乳酸菌企业加速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发展,渠道下沉加速。目前,全国一二线城市基本进入成熟期,而三线城市及县镇市场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均瑶乳业方面称:“公司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的下沉县域市场、并双向延伸,公司根据当地市场行业销售数据确定发展经销商的数量,通常一个特定区域只发展一个经销商,保证公司有效扩大营销网络覆盖范围和营销效率。”

截至2019年底,均瑶乳业已发展味动力乳酸菌饮品经销商1306家。从经销网络深度来看,均瑶乳业在对全国覆盖范围内的县域市场进行重点开发的基础上,已往上延伸至地级市和省会级核心城市市场。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