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襄陽、南陽等地名“互指互代”的方法分析

導語:近來,有些人是無意的,有些人是別有目的,大玩地名的“互指互代”,讓一些不明真像的人信以為真。比如有些人搞“南陽”和“宛城”二詞“互指互代”(具體方法是列舉了一些三國時期“南陽”和“宛城”二詞“互指互代”的例子,如“操困於南陽”等等),企圖為“諸葛亮躬耕地”製造理論依據。其實,地名的“互指互代”是有原則的,決不能胡指亂代!那種企圖通過地名胡指亂代達到不可告人目的手法,都是騙人的把戲!

研究地名互指互代的方法 不能用“類比法”、“列舉法”和“窮舉法”。因為你不可能把所有例子都“窮舉”完,你列10000個例子,不代表第10001個例子正確。

研究地名“互指互代”的正確方法是 “系統分析法”。具體方法是:

1) 定義。即對需要“互指互代”的地名進行正確定義。

2)界定時間和地理範圍。即對需要“互指互代”的地名從時間區間和地理範圍進行邊界劃定。

3)分析確定“互指互代”適用的條件、應用方法。即對需要“互指互代”的地名在什麼條件下可以“互指互代”?什麼條件下不可以“互指互代”?特殊情況下處理“互指互代”的原則進行分析,並確定正確的方法。

下面,我們就按上述“系統分析法”,對常見的幾種地名“互指互代”方法進行分析。

一、“吉林省”、“吉林市”與“吉林”的互指互代

1) 定義

吉林省---簡稱“吉”和“吉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長春。吉林省位於中國東北地區中部,與遼寧、內蒙古、黑龍江相連,並與俄羅斯、朝鮮接壤,地處東北亞地理中心位置。截至2018年末,吉林省總人口2704.06萬人,下轄8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共有20個縣級市,16個縣,3個自治縣,21個市轄區。


吉林、襄陽、南陽等地名“互指互代”的方法分析

吉林省地圖

吉林市----簡稱“吉林”,是吉林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吉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新型工業基地、具有中國北方特色的旅遊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4個區、1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總面積27120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89.04平方千米,戶籍人口413.5萬人,城鎮人口218.9萬人,城鎮化率52.9%。

吉林市是中國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吉林省因吉林市而得名。吉林市曾是吉林省省會。

2)界定範圍

吉林省(簡稱“吉”和“吉林”)

---時間範圍:1949年以後

——地理範圍:吉林省位於中國東北地區中部,與遼寧、內蒙古、黑龍江相連,並與俄羅斯、朝鮮接壤,地處東北亞地理中心位置。截至2018年末,吉林省總人口2704.06萬人,下轄8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共有20個縣級市,16個縣,3個自治縣,21個市轄區。

吉林市(簡稱“吉林”)

---時間範圍:1949年以後。

——地理範圍:國務院批覆確定的吉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新型工業基地、具有中國北方特色的旅遊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4個區、1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總面積27120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89.04平方千米,戶籍人口413.5萬人,城鎮人口218.9萬人,城鎮化率52.9%。

3) 適用的條件、應用方法

吉林省 簡稱“吉林

——1949年以後,當文中的意思明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時,吉林省 可以簡稱“吉林”;

——1949年以後,當文中的意思沒有明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時,吉林省 最好不要簡稱“

吉林”,以免引起誤解;

吉林市 簡稱“吉林

——1949年以後,當文中的意思明確為吉林省下的地級市時,吉林市可以簡稱“吉林”;

——1949年以後,當文中的意思沒有明確為吉林省下的地級市時,吉林市最好不要簡稱“吉林”,以免引起誤解;

特殊情況下,吉林”在文中的意思看不出是表示為“吉林省”還是“吉林市”時,應按範圍從大到小的原則,優先選擇指代“吉林省

”。

【結論】1949年以後,

——當文中的意思明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時,“吉林省”與“吉林”可以互指互代;

——當文中的意思明確為吉林省下的地級市時,“吉林市”與“吉林”可以互指互代;

——當文中的意思沒有明確為是“吉林省”還是“吉林市”時,最好不要簡稱,也不要互指互代;

——特殊情況,“吉林”一詞在文中的意思看不出是指代為“吉林省”還是“吉林市”時,應按“行政級別從高到低、地理範圍從大到小”的原則,優先選擇指代“吉林省”

二、“襄陽市”、“襄陽城”與“襄陽”的互指互代

1) 定義

襄陽市---簡稱“”或“

襄陽”,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漢江流域中心城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居漢水中游,北鄰河南省南陽市,南與荊門市相鄰。襄陽市總面積1.97萬平方千米,全市所轄政區為:南漳縣、谷城縣、保康縣;宜城市、棗陽市、老河口市;襄城區、樊城區、襄州區;襄陽高新技術開發區、魚梁洲經濟開發區、襄陽經濟開發區(東津新區)。

吉林、襄陽、南陽等地名“互指互代”的方法分析

襄陽政區圖

襄陽市起源於2800年前西漢設置的襄陽城,歷史上曾用名很多,如“襄陽縣”、“襄州”、“襄陽郡”等,行政區劃也變更較大。1949年解放後,先後有襄陽專區、襄陽地區,並管理縣級襄樊市。1979年,襄樊市升格為省轄市。1983年襄陽地區與襄樊市合併成新襄樊市(地區級)。2010年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至今。

注:以下文中“襄陽市(包括歷史上'襄陽縣'、'襄州'、'襄陽郡'、'襄陽專區'、'襄陽地區'、'襄樊市'等不同時的行政機構名稱)”,簡寫為“襄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

襄陽城----簡稱“襄陽”,襄陽古城位於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地處漢水中游南岸,歷史久遠。歷為州、郡、府、縣治。

襄陽市因襄陽城而得名。襄陽市是與襄陽城是同名的城市。襄陽城是襄陽市府所在地。

2)界定範圍

襄陽市(簡稱“”和“襄陽”)

---時間範圍:2800年前西漢至今。

——地理範圍:現襄陽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居漢水中游,北鄰河南省南陽市,南與荊門市相鄰。襄陽市總面積1.97萬平方千米,全市所轄政區為:南漳縣、谷城縣、保康縣;宜城市、棗陽市、老河口市;襄城區、樊城區、襄州區;襄陽高新技術開發區、魚梁洲經濟開發區、襄陽經濟開發區(東津新區)。

歷史上“襄陽縣”、“襄州”、“襄陽郡”、“襄陽府”、“襄陽專區”、“襄陽地區”、“襄樊市”每個時期的地理範圍都有較大變化。

襄陽城(簡稱“襄陽”)

---時間範圍:約西漢高帝六年至今。

——地理範圍:位於現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地處漢水中游南岸,三面環水,一面靠山。自西漢建成至今,位置無大的移動。

3) “互指互代”適用的條件、應用方法

①“襄陽”代指襄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的條件:

——自西漢“襄陽縣”設置至今,當文中的意思明確為行政區時,襄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可以簡稱“襄陽”,或由“襄陽”代指。

——自西漢“襄陽縣”設置至今,當文中的意思沒有明確為行政區時,襄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最好不要簡稱“襄陽”,也不要由“襄陽”代指,以免引起誤解;

②“襄陽”代指襄陽城的條件:

——自西漢“襄陽”建成至今,當文中的意思明確為城池時,襄陽城可以簡稱“襄陽”,或由“襄陽”代指。;

——自西漢“襄陽”建成至今,當文中的意思沒有明確為城池時,襄陽城最好不要簡稱“襄陽”,也不要由“襄陽”代指,以免引起誤解;

③特殊情況下,“襄陽”在文中的意思看不出是代指“襄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還是“襄陽城”時,應按其“行政級別從高到低、地理範圍從大到小”的原則,優先選擇代指“襄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

【結論】自西漢以來,

——當文中的意思明確為襄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時,“襄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與“襄陽”可以互指互代;

——當文中的意思明確為城池時,“襄陽城”與“襄陽”可以互指互代;

——當文中的意思沒有明確為是“襄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還是“襄陽城”時,最好不要簡稱,也不要互指互代;

——特殊情況下,“襄陽”在文中的意思看不出是代指“襄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還是“襄陽城”時,應按其“行政級別從高到低、地理範圍從大到小”的原則,優先選擇指代“襄陽市”

三、“南陽市”、“南陽城(宛城)”與“南陽”的互指互代

1) 定義

南陽市---簡稱“宛”或“南陽”,河南省轄地級市,是豫鄂陝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 。截至2019年末,全市轄2行政區、10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2.6509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3.16萬人。

吉林、襄陽、南陽等地名“互指互代”的方法分析

南陽政區圖

南陽市起源於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設置的南陽郡。西漢和東漢仍置南陽郡,轄境相當於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晉代:南陽曾為南陽國,轄十四縣,都宛。隋朝以後的歷史上曾用名很多,如“南陽縣”、“南陽州”、“南陽府”等,行政區劃也變更較大。1949年解放後,先後有南陽專區、南陽地區,並管理縣級南陽市、南陽縣。1994年,南陽地區更名為南陽市(地級)至今。

注:以下文中“南陽市(包括歷史上'南陽郡'、'南陽縣'、'南陽州'、'南陽府'、'南陽專區'、'南陽地區'等不同時的行政機構名稱)”,簡寫為“南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

南陽城----簡稱“宛城”或“南陽”。宛城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地處南陽盆地腹心。北與方城交界,東與社旗、唐河接壤,南與新野相聯,西與臥龍區毗鄰。宛古城歷史久遠,春秋時楚滅申建宛邑,史稱宛,後歷為郡、縣、州、府治所。

南陽市、南陽城均因南陽郡而得名。南陽市是與南陽城是同名的城市。南陽城是南陽市府所在地。

2)界定範圍

南陽市(簡稱“宛”和“南陽”)

---時間範圍: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以來。

——地理範圍:

南陽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山區、丘陵、平原約各佔1/3,其總面積2.6509萬平方公里。現轄:2區、10縣、代管1個縣級市,分別為:宛城區、臥龍區,鄧州市、南召縣、鎮平縣、內鄉縣、淅川縣、新野縣、唐河縣、桐柏縣、方城縣、西峽縣、社旗縣。

歷史上“南陽郡、“南陽縣”、“南陽州”、“南陽府”、“南陽專區”、“南陽地區”、“南陽市”每個時期的地理範圍都有較大變化。

南陽城(簡稱“宛城”或“南陽”)

---時間範圍:春秋時期至今。

——地理範圍: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地處南陽盆地腹心。北與方城交界,東與社旗、唐河接壤,南與新野相聯,西與臥龍區毗鄰。自春秋建成至今,位置無大的移動。

3 )“互指互代”適用的條件、應用方法

①“南陽”代指南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的條件:

——自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南陽郡”設置至今,當文中的意思明確為行政區時,南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可以簡稱“南陽”,或由“南陽”代指。

——自秦“南陽郡”設置至今,當文中的意思沒有明確為行政區時,南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最好不要簡稱“南陽”,也不要由“南陽”代指,以免引起誤解;

②“南陽”代指南陽城的條件:

——自秦“南陽郡”設置至今,當文中的意思明確為城池時,南陽城(南陽郡城、宛城)可以簡稱“南陽”,或由“南陽”代指。;

——自秦“南陽郡”設置至今,當文中的意思沒有明確為城池時,南陽城(南陽郡城、宛城)最好不要簡稱“南陽”,也不要由“南陽”代指,以免引起誤解;

③特殊情況下,“南陽”在文中的意思看不出是代指“南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還是“南陽城”時,應按其“行政級別從高到低、地理範圍從大到小”的原則,優先選擇指代“南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

【結論】

自秦“南陽郡”設置至今,

——當文中的意思明確為南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時,“南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與“南陽”可以互指互代;

——當文中的意思明確為城池時,“南陽城”與“南陽”可以互指互代;

——當文中的意思沒有明確為是“南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還是“南陽城”時,最好不要簡稱,也不要互指互代;

——特殊情況下,“南陽”一詞在文中的意思看不出是代指“南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還是“南陽城”時,應按其“行政級別從高到低、地理範圍從大到小”的原則,優先選擇指代“南陽市(或當時最高行政機構名稱)”。。

大家看看,用系統的分析方法來分析地名的互指互代,是不是概念清清楚楚,再也不會搞錯了?

文字考古,用最簡練的語言,揭開歷史的層層迷霧!

@文字考古,其樂無窮!如有您的參與,將更加精彩!

如果您也感興趣,請予點贊+關注+轉發+評論!謝謝!#看見襄陽##南陽##襄陽##我要上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