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穩住,這波特斯拉炸不到我

​文|Karen


很多人又開始逼逼,蔚來要涼了。

因為昨天,特斯拉國產Model 3又新增了兩個版本。

一個是後驅長續航版,補貼後售價339,050元;另一個是高性能版,補貼前419,800元。


蔚來:穩住,這波特斯拉炸不到我


主要是前者,續航達到668公里,比原有的國產標準續航升級版長了223公里,價格就貴四萬元。此外還加了前後座椅加熱以及車內揚聲器。相當於打折充鑽還送裝備,爽得不行,驚起哇聲一片。

有的哇,真香,必須買買買;有的哇,老車主不如狗,又被資本主義割了韭菜——側面表達,還是真香,要不是剛被割了,也想買買買。

畢竟續航上到600公里,基本消除了里程焦慮。你再焦慮,就不是技術能解決的問題了,建議多讀佛經。

基本消除里程焦慮,也就基本消除了電動車的一個劣根性,實現了物種的優生優育,實現價格還比先前預測的35萬要低。

業界的讚譽度是很高的。什麼“核彈”,什麼“王炸”,誇張卻不過分,它就是毛豆·電動之光·三。

據一位坐等到昨日下單國產長續航版的友人說,下午的時候官網系統都崩了,推測都是被新車刺激消費來的。

必須承認,沒刺激的時候就很剛。按照乘聯會的估計數據,Model 3在3月銷售10,160輛,一季度銷售16,680輛。在新能源圈已是第一車型,是第二名的兩倍。

按照這麼估計,在刺激之下,特斯拉單廠承包中國電動車市似乎指日可待。畢竟電動車市原本就又窄又細,需要單劈一塊銷量榜討論輸贏,因為和油車擺在一起往往油車還怕欺負人。


蔚來:穩住,這波特斯拉炸不到我


在這樣的賽道,一個猛男的崛起,腳下一定是踩過無數猛男的屍體。而第一個被幹掉的,大家都經驗性地默默看向了蔚來ES6。


蔚來:穩住,這波特斯拉炸不到我


乍一看,都是電動車,價格還那麼近,不買特斯拉簡直是憨憨;近一看,ES6續航還比較短,目前是420-510公里(取決於三個版本兩種電池包),不買特斯拉就是鐵憨憨。

但如果細品,這個邏輯其實很騷,騷得馬斯克都不會同意,雖然他可能會暗自很快樂。

老馬非常推崇用“第一性原理”來思考問題,就是以每個系統中存在的最基本命題作為出發點再開展推理,這種基本命題是不能被違背或刪除的本質。消費的第一性原理是什麼?肯定就不是續航這些浮雲,追根溯源地說,必須是需求,和需求,還有需求。

反過來說,你即便做成永動機,這輩子不插電,不要的人還是不要,該騎自行車還騎自行車,畢竟自行車也不插電。

ES6和Model 3從根本上滿足的就是不同需求的人群。除了都是電動,哪兒哪兒都不一樣。

首先,一個是SUV,一個是轎車。通常SUV和轎車的受眾就是兩種人。前者對通過性、車內空間、三代同堂出行的大家風範,對過路車輛的鄙視斜率,對詩和遠方的想象力體現等等,會有特殊的追求,這些後者從結構上就滿足不了。


蔚來:穩住,這波特斯拉炸不到我

蔚來:穩住,這波特斯拉炸不到我


兩者的區別甚至不會進入購車決策對比的short list。在買車意願的初始階段,你就會決定到底要SUV還是轎車,然後再去看有哪些選擇。

現在容易混為一談,是因為你的消費行為在牌照和補貼政策的光環下做了一點戰術調整。你會先看電動車這個大類裡有什麼,然後發現選擇有限,30萬以上豪華電動車的選擇就更有限。這才會捏吧在一起看。隨著這個市場的高端產品越來越多,這種利好寡頭的消費行為會逐漸削弱。

而即便戰術上發生變化,也只是把考慮範圍加大了,並不影響需求本身。你真的需要一臺SUV,最後還是會選一臺SUV。

其次,級別也完全不同。

按照傳統的軸距法,ES6是C級SUV,Model 3是B級轎車。用數字來看非常直觀:ES6的三維是4850/1965/1758mm,軸距是2900mm;Model 3的三維是4694/1850/1443mm,軸距是2875mm。ES6在尺寸上要大一圈。

按照後現代主義的觀感法,ES6是C級SUV,Model 3是A級轎車。在做工、配置、服務等多個方面,特斯拉的美式復古風格十分濃烈,一生都是不羈放縱愛自由。

如果你對30萬以上的車型,帶有普通這個價位上豪華感的憧憬,建議放棄Model 3。特斯拉對於目前國內比較認可和追捧的豪華配置不太敏感,總體來說產品定義上處於“我要我覺得”的freestyle。

此外,豪華車有一個很重要的基本特徵,在於選擇豐富,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支持車主的個性化需求。有錢,是要可以為所欲為的,通過商品來表達自我本來也是消費主義的一種信念。

而特斯拉的操作其實非常反常識。Model 3的內飾套件是固定一套黑色,車身顏色只有五種,除了黑色都要加8000元,輪轂只有兩種,默認18寸,升級19寸也要6000元。它並不是一輛典型的豪華車,雖然在價格上真的很豪華。


對比之下,ES6光是車身顏色就有八種,六種是默認免費的,其中包含了最受車主歡迎的同溫層藍,以及我最喜歡的晨霧綠——據說是蔚來德國的設計師看到了巴伐利亞森林早晨的迷霧調出來的。這就是布爾喬亞之巔的風景。此外,內飾有三種材質,五種配色,輪轂也有五種。


蔚來:穩住,這波特斯拉炸不到我


蔚來:穩住,這波特斯拉炸不到我


說到這裡,你會突然發現價格好像沒有那麼便宜,因為要啥都加錢。這是特斯拉的老套路了。

比如它的靈魂戰鬥力、競品人頭收割機、蔡文姬中的輔助王——FSD(完全自動駕駛能力)選裝包,當然也是要加價的,目前收費是5.6萬元。

那些高級功能,自動泊車、自動輔助導航駕駛、智能召喚,以及即將推出的交通信號燈識別、城市街道中的自動輔助駕駛,都在FSD包裡。基礎版AP是土得掉渣的,加錢才能回人間活出自信。

如果稍作一些追求,再加個私樁,一輛體面的Model 3後驅長續航版,也得要超過40萬。


蔚來:穩住,這波特斯拉炸不到我


扣除了新能源補貼(私人購買補貼27,500元)以及購置稅減免(36,907元),才能到那個加大字體的35萬左右。這種雞賊也是老套路。

事實上,特斯拉後驅長續航版的裸車定價,應該是366,550元,算上補貼才不到34萬元。最終價要是超過35萬,有點跨過消費者心理承受榮枯線的意思,風險過高。特斯拉於是採取了蛇形話術,在榮枯線下游瘋狂試探。

實在要對標,產品上的硬核差別,只有兩項。

一正是在於自動輔助駕駛能力,特斯拉肯定更勝一籌,畢竟這已經是特斯拉首屈一指的品牌護城河。

二是又繞回了續航。優生優育的668公里,對比目前ES6,最大510公里(性能版以上搭載84kWh電池包)。雖然這個差距將在今年四季度蔚來100kWh電池包上線之後被抹成零頭,ES6續航也能上到600公里。

與此同時,蔚來在購車環節除了整車購買,還推出了電池租用服務,降低了一次性的入手價格。基於蔚來的毛利率,直接降價是不大可能的,但是降低門檻也是一種競爭力。

基於蔚來的換電體系,電池租用就不是夢,後期在100kWh電池包上甚至還會有日租形式,你可以更靈活方便地享受到600公里的長續航。老車主也能通過換電升級,不怕被甩在迭代的塵埃裡,雖然或多或少會多花一些銀子。

換電是目前最高效的補能方式,並且顯得越來越高。即便續航增加、電池容量增大,換電也不會隨之增加補能時間。而從模式上來說,蔚來甚至還可以走車電分離這條路,電池衰減問題從整車殘值中被剝離出來,電池維護丟給蔚來,大幅降低購車門檻,同時提高車輛殘值。

所以綜合來說,ES6雖然眼下有輸面,但是不算大,也不算持久。

此外,壓軸在最後的,還有服務。這一點因為蔚來有些欺負人,什麼終身免費換電,終身免費質保,還有一鍵加電等等等,就不詳說了,詳說的前提至少是有內容可比較。舉例來說,一鍵加電服務,是蔚來獨有的服務,也對外開放,據說特斯拉車主也叫得很勤,大概是使用最勤的其他品牌車主。


蔚來:穩住,這波特斯拉炸不到我


很多人認為這是邊際Bonus,不算核心競爭力。這實際上也取決於你的需求和你的經驗。深諳用車成本的老司機們可能會對蔚來很上頭,因為它能真正解決生命全週期的問題,很可能還不收費。那問題就變成,你要實惠省心+不錯的產品,還是光光一個比不錯再不錯一點的產品。

需求差異決定一切。

就像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和我們說的,國產Model 3後驅長續航版本在續航上有優勢,價格更加親民,確實展現出一個很友好的姿態。如果蔚來ES6和它放在一塊看,有明顯的區別。就像把寶馬3系和X5一起比,其實沒有可比性。很建議消費者在選購時認真比較。


不少電動汽車的長期觀察者,比如42號車庫、電動星球NEWS、極客汽車等等,都更願意把此次Model 3加碼,看作是對傳統豪華油車的威脅。

美國已經先乾為敬了。從2018年開始,Model 3就是全美豪華車,不分油電,整個premium segment的冠軍。去年,它在美國緊湊型、中型豪華轎車的市佔率達到23%。


蔚來:穩住,這波特斯拉炸不到我


並且其他主流老牌豪華品牌幾款車加起來也幹不過它。


蔚來:穩住,這波特斯拉炸不到我


在中國市場,電氣反攻的苗頭也開始了。Model 3破萬的3月,實力碾壓其他所有高端轎車,包括BBA的各種當家車型。

比起踩死同行,Model 3的普及將進一步擴大電動車佔總市場的份額,帶動更多人去了解智能電動車,提升市場認知和接受度。當更多人接受電動車,瞭解其中的產品多樣性和選擇差異性,這個市場會變得越來越日常化,人們的消費行為也會隨之日常化,那麼產品之間的區別就會更容易被體認。比起擠死賽道一條路,這個市場的邏輯更是,不斷拓寬賽道的寬度,大家都有在賽道上狂奔的機會。


蔚來:穩住,這波特斯拉炸不到我


至於那些堅持脫離需求,堅決不看產品,只靠信仰充值,就認準特斯拉或蔚來的,也絕不會沒有。這是品牌的勝利。僅從品牌層面而言,人群的區別也是有的。

在我看來,如果你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有足夠的心理建設為自己的購買決策承擔責任,那很適合特斯拉。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優秀的科技產品之一。但是日後你很容易因FSD要加價、多媒體要收費、新車版本更便宜、電池廠商混用等等問題而暴風哭泣。如果你不能接受科技產品的迭代速度和成本,大家都清醒一些,做好預期管理,以後也省去了橫幅的製作金。

但是肯定有不少人,連每天午飯外賣叫什麼都要猶豫一個小時,你其實是服務和體驗導向的消費者,你需要有人為你的決策兜底,進行無微不至的呵護和關懷。你可能掌握了一些參數和術語,覺得它們很親切,就自認為是產品控,那是個美麗的誤會。建議也清醒一下,該買啥買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