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將發行數字貨幣

央行將發行數字貨幣

近年來,關於數字貨幣的報道開始頻繁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各主要國家和地區央行及貨幣當局均在對發行央行數字貨幣開展研究,新加坡央行和瑞典央行等已經開始進行相關試驗。

據悉,從2014年至今,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究已經進行了5年。2017年,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式成立。目前,該所已經申請了74項涉及數字貨幣技術的專利。

別看現在數字貨幣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當虛擬貨幣開始流行的時候,央行對此的態度可以總結為四個字——管制、抵制。

在比特幣開始之初,雖然擁有比特幣在中國是合法的,但銀行和金融機構不被允許參與到比特幣的交易中,早在2014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就下令商業銀行和貿易公司關閉比特幣交易賬戶,因為比特幣很容易在國際上傳播,導致資產流出。中國管制虛擬貨幣的強硬態度,束縛了中國公民參與其中,所以這些年數字貨幣在國內的傳播並不廣泛。我們都知道,數字貨幣在國際上廣泛流通,不同國家對其有不同的態度,但大致過程都是從模稜兩可到充滿敵意,到放任和鼓勵。

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自2002年開始,阿根廷每年都要經歷兩位數的通貨膨脹,其中只有一次規避了這個定論。2015年4月29日,前阿根廷總統馬克裡當選之前,《紐約時報》報道了在金融不穩定的氛圍下,許多阿根廷公民使用比特幣逃避國家貨幣管制的情況。

當阿根廷比索和該國央行已經無法滿足個人對貨幣的需求時,公民確實可以選擇其他保值手段,不僅包括數字貨幣,當然還有常見的外匯。馬克裡上任之後,宣佈解除貨幣管制,使虛擬貨幣合法化。

英美兩國也不曾試圖禁止比特幣或阻止其擴散,英國允許私人使用比特幣,同時也允許企業使用比特幣交易。

與以上國家相比,中國對數字貨幣的認識較晚,那等到央行的數字貨幣發行時,會對現在的生活造成什麼樣的改變?

央行研究局兼貨幣金銀局局長王信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在中國主要是對現金進行一定程度的替代,將有助於優化央行貨幣支付功能,提高央行貨幣地位和貨幣政策有效性。

由此來看,央行推出數字貨幣,既不是當下流行的電子錢包或網上支付,也不是完全“推倒重來”取代現有的人民幣體系,而是對流通現金具有一定替代性的全新加密電子貨幣體系。

據悉,央行數字貨幣主要用於小額零售高頻的業務場景。央行原行長周小川曾指出,研究數字貨幣,本質上是要追求零售支付系統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

即將到來的數字貨幣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少便捷,但凡事都有雙面性。如果數字貨幣開始流通,勢必要面對如何將各商業銀行中的數字貨幣轉移到央行中去的問題。如果央行的數字貨幣最終選擇通過將吸收存款的功能從商業銀行轉移到央行手中,這會縮小銀行體系的規模,那麼商業銀行只能通過削減貸款或通過向投資者發行證券籌集新資本。而新的融資行為可能比活期存款成本高得多,而且也不那麼穩定。因此,商業銀行可能會大幅減少對企業和個人的貸款活動。

同樣的,如果各國政府發行數字貨幣,很可能會出現一群保守主義者,拒絕或避免使用央行數字貨幣。畢竟,政府不需要再花費紙張或鑄就硬幣,只需要央行在賬戶上增加更多的零,就能發行貨幣,真是為通貨膨脹帶來一種非常方便手段。

作為一種顛覆性的新技術,數字貨幣迫使各國政府和央行在禁止、支持或採納其創新技術之間做出選擇。央行在眾多選項眾,選擇了採納其創新技術。數字貨幣的帶來究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顛覆性的改變,就請大家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