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話(二):人生的意義

煮話(二):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同時也是一個沒有實質意義的命題,因為十個人恐怕有一百個令人信服的答案,與其說是結構嚴謹、邏輯通順的議論文,以下敘述更像是一篇沒有結論、不著邊際的散文。


奧地利作家弗蘭克爾寫過一本書:“追尋生命的意義”,書中一半的篇幅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了主人公在難民營苟且生存的經歷,剩餘的篇幅便是說教類型的、結論式的歸納總結,類似販賣關於作者對生命亦或人生意義的觀點的書籍很多,不少讀者也願意去看、去認真體會哪怕只是激起剎那間思想的共鳴,之所以說是共鳴,因為就像閱讀成功學的書籍,一個人往往是帶著答案去尋找想要得到的答案,而不是懷著一份虔誠的求知的渴望。在弗蘭克爾的“追尋生命的意義”中,提出了一個比較有趣的方法論,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以下是摘選:

如果一個人強烈地意圖什麼東西,反而會使願望落空,這種過分的意願在性的神經官能症患者中最易看到。如果一個男人愈是想要表現其性能力,或一個女人要表現性感,則他們愈是不能成功。快樂是,而且必須是一種副作用或附帶產品,如果將它視為目標則會消滅或破壞了快樂...

意義治療發展出一種稱作矛盾取向法的技術,此法是使畏懼症的病人故意去要他所害怕的東西,甚至只一剎那時間也好,如果一個神經官能症患者已經能嘲笑他自己,那麼他就已經在作自我治療了...


剛開始讀到這個方法論,我只是把它當做一個克服困難的小tips,直到我又饒有興趣地讀了一遍,往大了說,“意義治療”同樣也是“生命亦或人生意義的治療”:即遵循矛盾取向法,發自內心地認為人生沒有意義。當然這個方法並非所有人適用,你不能和常年睡在公園的流浪漢說,“嘿,哥們,人生真XXX沒有意義”,轉眼間流浪漢就給與你一個熱情的擁抱,你也不能在某一天拍拍馬雲的肩膀重複這樣的話,因為在一下秒他會和你侃侃而談勵志教書育人的夢想。

以理性的思維分析矛盾取向法的科學性:沒有了預期結果的束縛,剩下的就只是自己的行動和態度了。沒有了一味追尋人生的意義的執著,甚至在潛意識中認為人生沒有意義,剩下的也就只是自己的行動和態度了,然而絕大多數執著於“人生的意義”這個命題的人要不就是“流浪漢式的懶於行動者”、要不就是“馬雲式的過度追求者”。


想起一句應景的話:“一隻船孤獨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尋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靜碧藍的大海,而頭頂是金色的太陽。”

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