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寶劍孤臣淚——李鴻章的苦與悲

李鴻章的一生充滿著悲壯和淒涼,他以外交能手自負,卻無力改變大清國被動外交,遭遇割地賠款的局面。他在慈禧的操控下籤訂了大量不平等的條約,卻因此揹負上賣國賊的罵名。李鴻章雖然砥礪前行,但卻難以抵抗殘酷的現實。最後,他所有的努力最終以失敗告終。

用“生不逢時”四個字來形容李鴻章的一生再合適不過,李鴻章有大智慧,比起守舊派,他能清醒地看到中外形式,儘管作為滿清重臣,他無法跳出自身的侷限,但他依然在保皇的前提下,大力改革。但是他很不幸地攤上了慈禧這種昏庸的統治者,他的能力得不到施展,努力也一次又一次地付之東流,最後只能成為慈禧專用的簽約機器和擋箭牌。

秋風寶劍孤臣淚——李鴻章的苦與悲

李鴻章

人們痛罵“賣國賊”李鴻章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但卻不知李鴻章曾為這個恥辱至極的條約做過多少努力,他一開始拒絕簽字,遭到日本人毆打,仍不妥協,後來慈禧命他必須簽約,他無可奈何,只好在賠款和割地上進行爭取,為了能少賠點款,他甚至放下了自己外交大臣的尊嚴,提出將減少的賠款作為餞別自己的費用。李鴻章簽訂了條約,世人對他的痛恨可以理解,但真正賣國的慈禧太后卻躲在後臺,一邊雲淡風輕的看著自己的子民痛罵罵著自己依仗的大臣,一邊籌備著自己的壽宴。說白了,李鴻章只是慈禧太后手裡的棋子,慈禧太后的決定他無力改變,慈禧太后才是議和賣國的總後臺,而李鴻章只是替她揹負了千古罵名。

1901年11月7日,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李鴻章躺在榻上,剛剛送走逼迫簽約的俄國公使的他圓睜著雙眼,似乎還有什麼心事,看到這一幕,一直守在他身邊的一眾人急忙圍上去,大聲說到:“公未了之事,吾輩可了,請公放心!”聽到這些,李鴻章才點了點頭,慢慢地合上了雙眼,帶著無限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一代雄才就這樣帶著世人的罵名和未竟的心願與世長辭了,令人不禁扼腕嘆息。在追求權力的道路上,李鴻章的確走上過一條錯誤的道路,他屠殺太平天國將士無數,致使生靈塗炭;但是他也曾興辦洋務,努力想使大清王朝拜託被動的局面,當面對一條又一條喪權辱國的條約時,他也曾想方設法減輕條款甚至是直接拒絕簽約,他拼盡全力,只想守住大清王朝最後的防線,守住一個國家最後的尊嚴。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秋風已起,紅日將隕,黑夜落幕,黎明重現。謹在此告慰李中堂之魂:現在的中國,再也不是那時任人宰割的中國了,中國和中華人民已經站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