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苗:“黃牛令”留犢傳佳話

  

時苗:“黃牛令”留犢傳佳話

安徽省壽縣時公祠內的“時苗留犢”雕塑


時苗(150年-220年),字德胄,東漢末年河北鉅鹿(今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人。史載,他少清白,為人疾惡。漢獻帝建安年間入丞相府,建安十八年任壽春縣令(今安徽省壽縣)。初次赴任時,他不騎馬、不坐轎,乘坐一輛牛車前往。當地老百姓稱他為“黃牛令”。他在任期間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在任一年多時間裡,他帶來的母黃牛生下一牛犢。他離任時,當地民眾父老“攀轅臥轍”,認為“六畜不識父,自當隨母”,力勸將小牛犢帶走,但他卻對百姓說:“我來時本無此犢,這頭小牛是在你們土地上生的,非我所有,我不能帶它回家。”說畢,就將小牛留下,乘坐牛車而歸。夾道送行的百姓深受感動,“時苗留犢”自此傳為千古佳話。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時苗為官清廉,在安徽省壽縣南大街把小牛飲水之池取名為“留犢池”,又在牛犢棲身地建起“留犢坊”。明朝成化年間,知州趙宗順從民意,又在池北建祠祭祀時公,稱“時公祠”或“留犢祠”,池、祠之間的街巷稱謂“留犢祠巷”。

安徽省壽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王保輝說——

安徽省壽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文薈萃,廉吏輩出,時苗就是代表之一。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兩袖清風的事蹟至今仍廣為流傳。

近年來,壽縣檢察院吸收當地楚漢歷史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廉政廉吏文化的營養,打造出以清廉文化為核心的檢察文化建設品牌。

堅持文化育檢。提煉“厚德、明法、求是、敦行”院訓。組織青年幹警成立“青蓮”文學社,豐富檢察文化創作,出版《我的檢察情懷》等文集。開展廉政書法徵集、廉政警句創作活動,在辦公區域打造檢察文化長廊、廉政文化牆。注重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發揮檢察文化的作用。

創作廉政短片。先後拍攝了《敲門》《時苗留犢吹清風》等廉政短片,並屢次在省市評比中獲獎。《時苗留犢吹清風》入選“安徽廉政文化精品庫”。

建造廉政公園。同壽縣紀委共同建成2.8萬平方米的廉政文化主題公園,為群眾提供了輕鬆雅緻又具教育意義的廉政教育新天地,打造了形式多樣的廉政文化宣傳陣地。

傳承清廉元素。組織新提拔任用幹部和新進人員前往廉政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孫叔敖、時苗、呂蒙正、孫大光等歷代先賢的廉政典故,用發生在壽縣故土上的鮮活故事來增強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通過多措並舉,壽縣檢察院廉政文化建設碩果累累,先後被授予“省級廉政文化建設示範點”“全省檢察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淮南市文明單位標兵”“淮南市學雷鋒示範點”等榮譽稱號,連續四屆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