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活歸於平靜(原創)

走在街上,我們會看到形形色色、匆忙奔波的身影,看到路邊招攬生意的商販,看到忙碌中的環衛工人,這讓我想到自己,自己忙來忙去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坦率地說,是為了自己和親人們能有個舒適的生活環境。父母堂上健康快樂,夫妻互敬互愛,孩子燦爛可愛,而這些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的,而我們每天勞碌奔波就是為了創造這樣的物質基礎。

讓生活歸於平靜(原創)

這樣想來,生活本來是很簡單的事,可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不快樂?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矛盾糾葛?為什麼有些人走上犯罪的道路上?仔細想來,拋下天災人禍不提,實際上是人們的思維混亂造成的。

人的目光時常看遠不看近,看高不看低。人常常羨慕別人的幸福,感覺不到自己實際也在幸福中,內心的不平衡讓他們產生一些不理智的衝動,使家庭氛圍失去了和諧。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能給人以啟示教育。改革開放後,有一些有頭腦靈活敢於下海經商的人,先富了起來。鄰居有一戶人家,夫妻都有固定工作,家裡有一個男孩,本來家裡生活條件應屬不錯的家庭。

可是妻子看到別人下海經商賺得盆滿缽滿,成了萬元戶,就有些坐不住,就和丈夫商量下海經商的事。丈夫經不住妻子的軟磨硬泡,就辭掉工作,買了一輛大貨車開始跑運輸。

改革開放初期,運輸業是非常掙錢的生意。就這樣幹了幾年,家裡真的發達起來,不僅蓋起洋樓,家裡存款也有很多,已經是百萬級別的富戶。那時的百萬元家庭,應該是縣城裡數得上的富有家庭。

可是人的貪婪和慾望是膨脹的,為了發展,他們把運輸業務由國內延展到國際,開始跑俄羅斯生意。可是在一次跑俄羅斯生意時,丈夫再也沒有回來,人和車都失蹤了。

當妻子悲哀地把鈔票從樓窗拋下來的時候,高喊著:“這錢有什麼用啊?”那種悲哀的情緒,那種竭嘶底裡的嚎叫,震撼了在場所有人。

生活本來不需要太多,關鍵是平靜和諧。失去了安定和和諧,有再多的錢,又有什麼意義呢!

生活中不管錢多錢少,一家人能齊全快樂、和和睦睦、有說有笑、有謙有讓這就是幸福。這樣的生活環境,即使粗茶淡飯,吃起來也香甜;家裡冷冷清清、吵嚷紛爭不斷,山珍海味也難以下嚥。

我們的忙碌是為了家庭的溫磬和諧,而不是唯一的物質生活,忙碌中這個尺度應該把握準確。

生活中物質僅是一個基礎,我們更需要的是溫情。一個家庭老人能包容,孩子有笑容,夫妻能溝通,合和萬事興,全在一個“情”字!

讓生活歸於平靜(原創)

身累了有家可回,心累了有人可陪,高興的時候有酒可醉,這就是我們忙碌的基本意義所在。所以,家庭不在於富有,而在於和睦;生活不在於複雜,而在於簡單;幸福不在於明天,而在於眼前!

我們忙來忙去,就是為了家裡有個溫磬的氛圍,有個情感的港灣,有休憩之所。所以,我們的生活中波瀾不驚,平淡最好;沒有吵吵鬧鬧,和氣最好;沒有病痛折磨,健康最好。

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物質,而是溫磬、和諧、健康,我們在忙碌中要始終按著這樣的思維模式去思考,這樣我們忙來忙去才真正有意義,願所有的家庭都能平靜、安寧、和諧幸福!

讓生活歸於平靜(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